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峰報道1月16日,主題為“大變革時代的經濟學閱讀與寫作”的2021年度經濟學圖書(100種)釋出會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華潤萬象生活前檐書店主辦。
年度經濟學圖書主要負責人、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主編本力介紹了2021年度經濟學圖書的特點和書單編選情況:在這個大變革時代,新的挑戰引發的變革正在加速,其中的新思想、新經驗和新方法顯得更為重要。思想性、曆史叙事及學科交叉已成為近年來特别是2021年度經濟學圖書的三大特點。同時,來自本土的優秀原創著作也特别引人矚目。

(華潤萬象生活前檐書店主題展陳)
本力指出,面對大變革的時代,尤其需要保持清醒和敬畏,而持續的深入閱讀、思考和寫作,是我們得以清醒和自知的源泉。
大變革時代的閱讀意義與特征
曆史叙事是2021年度經濟學圖書的鮮明特點。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評選出的100本圖書中,就包括《中國式規劃:從“一五”到“十四五”》《劍橋歐洲經濟史》《價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海貝與貝币:鮮為人知的全球史》《當經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全球貿易沖突:16—20世紀》等多部圖書,或者闡述經濟發展曆史,或者闡述經濟現象背後的曆史。
在主題演講環節,長江商學院經濟學及人力資源學教授王一江提出了一個容易忽視的問題:在人類曆史上市場經濟為什麼出現得這麼晚,且隻在很少的國家成為主導的經濟制度?
王一江指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重新考慮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暴力’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暴力’和‘交換’一樣,都是人類社會進行資源配置設定的重要機制。我們考慮經濟學問題,新的哲學基礎就是‘暴力’和市場,這是古老的可以互相替代的配置設定機制。”王一江認為,市場與“暴力”的互動給我們造就了一個制度上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世界。市場是一種很有生命力的經濟制度,在各種各樣的條件下,市場都會自發的産生出來。而想要市場成為一個社會的主導的經濟體制,對經濟與政治的互動有很高的要求。
學科交叉則是2021年度經濟學圖書的另一個鮮明特點。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評選出的100本圖書中,就包括《噪聲》《個體性與糾纏:社會生活的道德與物質基礎》《金錢的社會意義》等跨學科寫作。
東方證券财富研究中心總經理陳達飛認為,“假如有一個知識的全集,那麼已知的這些知識可能隻是其中一個非常小的子集。哪怕對于這些已知的知識,我們每個人吸收知識的能力和範疇也是非常有限的。”陳達飛進一步回顧了自己以實證方法研究市場的經驗心得,并強調,知識的演進和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被證僞和優化的過程。
由于學科特色,經濟學圖書不僅着眼于理論推演,同時關照現實。在2021年圖書市場上備受關注的《置身事内: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就将經濟學原理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進行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資為主線,廣泛采納了各領域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書作者、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蘭小歡說,“無論是寫文章、寫書還是說話,都會有目标對象。為達到高效交流的目的,我們必須了解讀者所思所想。如果想寫一本真正能吸引人讀下去的書,文筆淺白通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思考的方式、文章的結構編排和邏輯延展,應盡量符合目标讀者的思維方式。”
經濟學的叙事與本土作品的未來
此次活動還特别安排了主題為“經濟學的叙事與本土作品的未來”的圓桌對話環節。各位嘉賓圍繞經濟學閱讀寫作經驗和方法、新冠肺炎疫情對閱讀和寫作的影響、為什麼要讀經典、中文原創性寫作的期待和預判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論。
關于經濟學閱讀和叙事。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笑宇認為,不同于學術論文寫作,經濟學寫作應保有一定的生活感,用和讀者對話聊天的心情去行文,才能更好地傳情達意。
北京大學彙豐商學院副教授塗志勇認為,如果學術作品能夠把專業研究的底層邏輯給讀者一一展開,讀者或許能夠更好、更快地去吸收專業内容,也能更好地欣賞作者的成果。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梁平漢認為,學術論文寫作通常伴随着糾錯心理,而經濟學寫作,會更加強調“還原論”,盡量去還原故事背後的細節和基礎。
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丁建峰認為,對于任何一個經濟學觀點,10個經濟學家可能會有11個不同的看法,要嘗試以對話的心态去參與觀點的碰撞與讨論,這樣得到的結果或許更具啟迪性。
關于本土作品的期待。張笑宇指出,中國這片土地正在發生世界級的經濟學問題,年輕一代的作者接受了國際前沿的學術規範訓練,兼具本土和國際的思考範式,中文寫作将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精品。同時,中文世界在了解其他文明時,要謹防陷入傳統的叙事架構,應從更多元的角度去了解中文世界以外的文明,進而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塗志勇指出,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的重大問題都是跨學科問題,期待能夠讀到更多優秀的跨學科原創作品。
梁平漢指出,随着人們越來越渴望更好地了解生活的意義、社會的意義,本土寫作或将更加注重回應人們内心的需求。
丁建峰指出,未來的經濟學寫作、經濟學出版應更加注重多樣化,隻有更好地了解文化、了解價值,以及了解各種各樣的倫理判斷,我們才有可能獲得一個更加接近生活真相的經濟學判斷。
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自2015年首次釋出“年度經濟學書單”以來,已連續7年遴選并釋出100餘種當年在中國大陸出版的經濟類書籍。中國經濟學教育科研網由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彙豐商學院創院院長海聞教授發起創辦,目前由北京大學彙豐商學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