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25日,中央紅軍打響了決定他們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湘江戰役,也是長征中最為英勇悲壯的一戰。
為了突破敵人設下的第四道封鎖線,紅軍決定把鳳凰嘴至界首一帶作為渡江出發點。紅三軍團和紅一軍團分居左、右兩翼,紅八軍團和紅九軍團擔任後衛,共同掩護中央縱隊強渡湘江。
其中,中央首長給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的任務是,先行占領位于左翼的界首渡江點,再向位于右翼的全州方向推進。

紅四團團長耿飚受領任務後,于28日向界首發起了攻擊。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紅四團行動極為迅速,駐守界首的桂軍毫無防範,根本沒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就潰敗了。
紅四團輕松奪取一場勝利,這讓耿飚喜不自勝。正在這時,通信員急匆匆地跑來告訴他,師長陳光又給紅四團下達了一個緊急指令。
原來,受命攻打全州的紅五團未能得手,使紅一軍團形勢非常被動,隻能在距全州30多裡的腳山鋪、魯班橋一線抗擊敵人。根據這一情況,陳光指令耿飚立即率紅四團火速趕往腳山鋪附近的覺山,設定陣地阻擊敵人。
當時的情況有多麼嚴峻呢?敵人共出動了多達19個師的兵力,從四面八方向紅軍壓迫過來。
耿飚明白情況非常危急,指令部隊馬上出發,到了覺山再吃晚飯。
拂曉時分,部隊終于趕到覺山,耿飚這才得知原來所謂的覺山隻是一些孤立的小山包,要在這樣的地方阻擊敵人,難度相當之大。
紅四團剛設定好陣地,敵人就已經撲過來,發起了猛攻。
一開始,耿飚從上級通報中得知這股敵人約有三個團的兵力,但直到戰鬥打響後才知道,敵人的數量遠遠不止三個團。
他們先是出動飛機進行轟炸掃射,然而又用大炮猛烈轟擊,将紅軍陣地幾乎夷為平地之後,再出動步兵大舉壓上。
耿飚指令戰士們沉着應戰,等敵人完全進入射程之後,才下令大家用各種武器一齊開火。
值得一提的是,耿飚是一位才智超群的将軍,他後來不但成為新中國的軍事家,還是政治家和外交家,被譽為“一代奇才”。
不可思議的是,耿飚擡起手中的槍,第一下摳動扳機就直接将敵群中一名軍官模樣的人撂倒了。敵人失去督戰官,陷入混亂狀态,再加上紅軍戰士出擊極為堅決,竟打得敵人潰退下去。
就這樣,紅四團在耿飚指揮下,連續打退了敵人三次沖鋒,還趁戰鬥間隙從戰場上撿回了不少槍支彈藥。
這樣的局面讓敵方坐鎮指揮的第一縱隊司令官劉建緒暴跳如雷,他怎麼也想不到紅軍如此頑強,遂令其手下發起一次又一次地瘋狂攻擊。
可是紅四團将士實在太強硬,雖然他們在兵員數量和武器裝備上遠遠處于劣勢,但在耿飚指揮下,每個人都把這一仗當成是生死之戰,是以打得極為英勇頑強,那種沖天的鬥志實在讓敵人心驚膽戰!
與此同時,耿飚帶領全團指戰員,充分發揮人少移動靈活的優勢,在各處孤立的小山包之間聲東擊西、遊走穿插,把敵人耍得團團轉,讓這些習慣于打陣地戰的家夥真正認識到紅軍遊擊戰的威力。
總之,這場激戰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分,劉建緒和他手下的官兵們仍對紅四團束手無策,最終隻好全部退了回去。
紅四團部分将士殺得興起,正準備追擊敵人,耿飚卻下令“窮寇莫追”,要求部隊搶修工事,因為他料定第二天敵人一定會卷土重來。
一營二連抓了幾名俘虜,審訊時才弄清楚一件事:白天發動猛攻的敵人絕非戰前師部所通報的三個團,而是一共有九個團的兵力!
這是什麼概念?紅四團以區區一個團的兵團,竟然獨力打退了劉建緒手下的九個團!
耿飚得知這個情報,也不禁吓了一跳,深感這一仗打得太不容易了,同時也足以說明紅四團将士擁有驚人的戰鬥力。
第二天上午,敵人果然再次殺了回來,又是一場極為慘烈的戰鬥!
紅四團在耿飚率領下,在全團指戰員有三分之一壯烈犧牲的情況下,仍然堅守住了陣地,成為紅軍曆史上蕩氣回腸的一戰,也是耿飚将軍戎馬生涯中的成名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