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超VS施芸卿:我們要發掘傳統養育的現代價值

1月15日下午,“未來的記憶——2021新京報年度閱讀盛典”在北京舉行。在活動現場,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安超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施芸卿圍繞“女性學者、職場媽媽與拉扯大的孩子”這一主題進行了一場對談。

安超VS施芸卿:我們要發掘傳統養育的現代價值

育兒是當今社會繞不開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應該由誰來育兒?當下的家庭有哪些育兒政策?社會能否給予家庭足夠的育兒支援,作為個體的家庭又應該如何尋求支援?安超不僅是此次入選2021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書目《職場媽媽不下班》的頒獎嘉賓,還是《拉扯大的孩子:民間養育學的文化家譜》一書的作者,以及一位母親。在成為母親以後,安超對養育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在她看來,由祖輩幫助年輕父母育兒的代際互助,人們往往會更加關注其中的工具性價值,但她卻在自身的生命體驗中,感受到了傳統養育方式的文化價值和情感價值。

“關于育兒我們缺乏了一種社會想象。”施芸卿非常認同安超在《拉扯大的孩子》一書中所闡述的觀點,“我們要發掘傳統養育的現代價值”,她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要重塑傳統養育的價值。她從個人的角度出發,認為在代際合作育兒之中,我們需要看到祖輩為此付出的代價:為了孩子的成長,祖輩們脫離了熟悉的環境,同自己生活的世界分離。是以,她會更加看重這背後的社會結構設定。在這裡,施芸卿提出了她的疑問:在育兒過程中,我們為什麼需要祖輩來投入?我們的養育目标,為什麼被層層加碼?顯然,這正是現代家庭所面臨的雙重困境。

安超VS施芸卿:我們要發掘傳統養育的現代價值

《職場媽媽不下班》,作者:(美)阿莉·拉塞爾·霍克希爾德,譯者:肖索未等,版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年7月

面對育兒,我們有哪些政策呢?施芸卿認為,選項隻有三個:超級媽媽政策、外包政策、代際合作政策。在這裡,施芸卿希望在育兒正在變得日益私人化的同時,可以多一些公共性的選項。如何回歸一定程度的公共連接配接,同時保留一定程度的個性化,這是現在的難題。是以,施芸卿認為,公共性的支撐可能還有一個方向——重新發現社會、發現社群。

在育兒過程中,安超一直在反思。在她看來,育兒和經濟生産、物質資料生産不同,涉及人的再生産,這不僅是生産方式的不同,也是投入的不同。安超曾經和很多家長一樣,花很多錢,将孩子送到興趣班、學科教育訓練班,但在很多時候可能是為了解放自己的勞動力。安超意識到,對于養育這件事,市場實際上是有限責任,而母親是無限責任,僅僅靠賦予母親神聖的觀念,依靠母親的無私奉獻,是很難獨立支撐的,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個體家庭與國家、社會、市場的通力合作。

安超VS施芸卿:我們要發掘傳統養育的現代價值

《拉扯大的孩子》,作者:安超,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1年7月

安超以《職場媽媽不下班》中提到的育兒假為例,她指出,育兒假不應該僅僅針對女性,而應該由父母共同參與。“我會鼓勵自己,鼓勵孩子,鼓勵老人‘離家出走’”,安超注意到,抱團養娃、城鄉聯合育兒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方式,而她自己正是抱團養娃的實踐者,“把孩子帶出來,跟朋友或者社群裡同樣育兒的、同齡的女性,跟她們的孩子一起玩。你會發現,當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解放了母親的勞動力,這就是抱團養娃的方式。”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張進

校對丨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