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一直下雨,我的心猶如建構之法一般的複雜,但是,聽着雨聲,仔細的思考後,感覺建構之法在我的心中慢慢的變得清晰了。這幾天看了《建構之法》的前三章後,心有所感,在這裡就粗略的講一講我的感想,首先是第一章,主要講了軟體工程師什麼,軟體又是什麼,軟體的各種要素等等,讓我對軟體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深有所感的是,一個軟體,不論好與壞,都是應人們需求所産生的,所有的軟體都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有的需要很久很久,同時還需要一個團隊的合作才能呈現出一個軟體,軟體工程這門學問不是一個理論的學問,更多的是一種人文的實踐,在這裡面考察人們交流,合作,思維等等因素。第二章則主要講了個人技術和流程,一個軟體的開發,必須要有一個單元測試去檢驗自己的程式,尤其是主工程師,一定要對自己的代碼進行單元測試,這讓我感覺到一個程式員應有的精神,就是一絲不苟,反複推敲,讓自己的代碼更加的完善,直至完美。第三章主要講的是軟體工程師的成長,首先軟體工程包括了開發,營運,維護軟體等等過程,這些過程中,軟體工程師對自己的技術有很大的提升,同時,軟體工程師往往都不是孤軍奮戰的,都有一個自己的團隊,他們之間的交流就是一個人際方面的提升,對自己的交流能力有不少的提升,軟體工程師還需要進行考級等等不斷提高自己,軟體的開發是無止境的,一個好的軟體工程師往往不會拘泥于自己所擅長的,而是去追求更精細的領域,同時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很清晰的了解,進而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深淺,這樣更有助于自己的發展。我覺得成為一個軟體工程師所具備的條件很多很多,我也會好好努力,不論以後是否從業軟體工程師,這也是會對我的人生有好無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