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随後的東京審判中
一名由中國派出的法官唇槍舌劍
最終以一票定乾坤
将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位法官是何許人也?
為了将戰犯繩之以法,
他付出了哪些辛苦?
被處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
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今天
《國家記憶》與您一起
回顧梅汝璈與東京大審判的那段曆史
他12歲考入清華,
雖赴美留學但依然是中國心!
梅汝璈,字亞軒,1904年11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朱姑橋梅村。

1916年,12歲的梅汝璈考取了北京的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1924年,梅汝璈赴美留學,并于1928年底獲得芝加哥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讀博期間,他以實際行動響應北伐革命。
1929年,梅汝璈回到了祖國。歸國後,他先後任教于山西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
1946年2月,梅汝璈受命代表中國坐上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席。
他自始至終,
維護法律權威與祖國尊嚴!
審判期間,梅汝璈始終堅持法律原則與家國情懷,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決書”和“堅決死刑處罰”等關鍵時刻維護了法律的權威與祖國的尊嚴。
“法官席位之争”
(圖: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合影)
商讨法官座次時,由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上沒有明文規定,法庭庭長、澳洲法官韋伯爵士想讓英美法官坐在他的左右手,便提議法官席次應以美、英、蘇、中、法為序,對此梅汝璈認為“其用意是要英美兩國居中,排擠中國”。
梅汝璈提出,法官的座次應按受降國簽字的順序排列,這樣中國和美國便分處第一、二位,分别位于庭長兩側。
(圖:拍攝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席的照片,中間為梅汝璈)
但直到開庭前一天彩排前,庭長依舊不采納梅汝璈的提議。
(圖:梅汝璈身着法袍的照片)
對此,梅汝璈在法官休息室憤怒地說:“我拒絕接受這種不合理的安排。在日本的侵略戰争中,中國受侵略最深,抗戰最久,犧牲最大。而英國卻隻是一味地忍受和投降,中國絕不能接受排在英國之後!”随即,他脫下黑色絲質法袍,準備離開休息室拒絕出席彩排以示抗議。
(圖:審判戰犯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内部結構)
由于梅汝璈的據理力争,法官們不得不作了最後表決,同意入場順序和法官座次按照梅汝璈的提議排定。
“起草判決書”
在法庭最後的環節——判決書的撰寫問題上,有人主張判決書應統一書寫。梅汝璈卻堅持認為,有關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罪行的部分,中國人受害最深,最明白自己的痛苦,是以這一部分應當由中國人自己書寫。
梅汝璈在助手的幫助下,傾注大量心血撰寫了300餘頁的判決書初稿。他主張判決書應單設一章對南京大屠殺予以說明,這獲得了法庭的同意。
這部長達60萬言的判決書羅列的内容不僅有犯人罪名和所受刑罰,也将諸多記錄日軍侵華暴行的鐵證永遠留在了曆史中。
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在南京被日軍占領後的6個星期中,南京市内發生了兩萬起左右的強奸事件。這是侵華日軍在“慰安婦”制度下實施暴行的有力罪證。
1948年11月10日,法庭正在宣判時,梅汝璈緻電南京外交部,表達了他為同胞伸張正義時的自豪感:
“日軍在各地之暴行,則另列專章。在叙述日本對外侵略事實經過之四百數十頁中,‘對華侵略’部分,為璈所親自主稿,提出約一百五十頁,占篇幅半數以上。對于十七年來交綜複雜之中日關系,論列至詳。是非曲直所在,将可大白于天下後世,私衷引為慰快。”
“堅持死刑處罰”
量刑階段,法官們對是否判處戰犯死刑這一問題産生了很大分歧。庭長韋伯建議将戰犯流放到荒島,而信奉宗教的印度法官巴爾竟主張将全體戰犯無罪釋放。
(圖: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内日本戰犯受審的場景)
梅汝璈陳述了協調不同國家法官意見的困難:“所囑之事,自當特别注意,并在可能範圍内努力推動。唯拟判工作進行遲緩,其主因實為案情龐大,卷宗浩多,以及十一國同人見解分歧,常陷僵局,調協折沖,頗費時日。”
但梅汝璈與中國檢察官們表示,假如不能嚴懲戰犯,假如正義得不到伸張,假如不能對飽受日本侵略者欺淩的億萬同胞有所交代,我們唯有蹈海而死以謝國人。
最終,在梅汝璈的不斷周旋下,11名法官在投票時以6張同意票,即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将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送上絞刑架的提議。
附錄
7名甲級戰犯
犯下了何等滔天罪行?
1
東條英機
因兇狠殘暴被稱為“剃刀将軍”,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堅決支援發動九一八事變。1935年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掌控僞滿,1938年任陸軍次相指揮日軍侵略華北,1941年任日本首相,炮制了太平洋戰争,發起對東南亞諸國的侵略。
2
土肥原賢二
被稱為“中國通”。1931年任沈陽特務機關長,與闆垣征四郎等人一同參與策劃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後指揮日軍入侵我國華北,1938年在上海設立特務機關并任首長。
3
闆垣征四郎
曾任僞滿洲國執政顧問、關東軍參謀長、日本侵華派遣軍參謀總長等職。策劃成立了東北傀儡政權和“華北自治”。
4
松井石根
曾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司令、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1937年指揮日軍攻陷南京,縱容其部下展開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5
木村兵太郎
日本陸軍的“炮兵專家”。曾任陸軍次官,是東條英機的忠實部下。1940參加了對魯西和冀魯豫邊區的侵略活動。1944年任駐緬甸方面軍司令官,制造了仰光大屠殺。
6
廣田弘毅
1932年任日本外務大臣,1936年1月發表了企圖吞并、控制中國的“廣田三原則”。1936年3月出任首相。他是決定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的主謀之一,是被判處絞刑的7名甲級戰犯中唯一的文官。
7
武藤章
曾任關東軍參謀部第二課課長、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擅長搜集情報。1937年,他下令日軍在南京市内随意宿營導緻南京大屠殺發生。
梅汝璈在《關于谷壽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殺事件》一文中寫道:
“我不是複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緻未來的災禍。”
1948年12月23日,
7名甲級戰犯在東京巢鴨監獄被執行絞刑。
正義雖遲但到!
編審:王海濤 趙 斌
主編:陳 曦 崔 明
編輯:王自晨 馬愛傑
本文綜合來源:人民網、新華社、《東京大審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法官梅汝璈日記》(梅汝璈著)、《梅汝璈東京審判文稿》(梅小璈、梅小侃著)、民主與法制周刊、中國法院網、清華大學法學院、網易軍事、梅汝璈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