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丨陳智林: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虎”的昂揚向上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作為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春節蘊含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與結晶,凝聚着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具有辭舊迎新、吉祥如意、團圓平安等美好寓意的。對于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川劇院院長、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陳智林而言,春節也寄托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陳智林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分享他的春節記憶。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丨陳智林: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虎”的昂揚向上

陳智林

快樂遊戲 刻上藝術印記

“小時候,我過年最大的心願,就是能用壓歲錢買幾本小書。”陳智林自小好讀,至今仍保持着每天閱讀、練字的習慣。然而在當年那個物質相對匮乏的年代,花錢買書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以前總是到處借書、找書看,到了春節,就希望能夠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點小書。讀書這種精神上的自洽與豐盈,帶給了我遠遠超過物質上的滿足與愉悅 。”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丨陳智林: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虎”的昂揚向上

陳智林 飾演《卧虎令》董宣

過年時節,與小夥伴們紮堆一起玩遊戲的日子,也仿佛就在昨日。“我們那個年代沒有電腦、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遊戲,隻是簡單的打瓦片、滾鐵環、彈玻璃珠,或者在道路上肆意的奔跑,都特别快樂。”在陳智林的記憶裡,他曾拿着鑼鼓槍滿街走,通街找英雄的自豪感;也曾滾着鐵環,跑完半個成都。還有過年那幾天,天一擦黑,就跟着大人出門看燈會。“那種興奮和快樂,都成了我們最重要的成長經曆。”

年少時的嬉戲娛樂,也為陳智林走上藝術之路留下了一抹烙印。“記得過年放假,我和幾個小朋友總愛玩一個遊戲——在地上畫格子,格子裡寫着判官、法官等,瓦片丢到哪裡就演哪個角色,這種寄生于他人生存空間的快樂,跟我現在作為川劇演員給别人帶來快樂的感受是一樣的。”

因“虎”學戲 與川劇相伴43年

進入臘月,陳智林越發忙碌。除了省文藝界各類會議、活動,他還在登場川渝兩地春晚、戲曲春晚等進行演出錄制,展示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作為文藝工作者,能夠在這個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帶給大家快樂,跟大家一起享受節日的祥和,真的很榮幸。”他願意在每一個春節“燃燒”自己,“給别人帶去快樂的同時,我自己也找到了快樂。”

除了國内演出,陳智林也常去海外表演,讓當地人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如2017年春節,由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組織的“歡樂春節”東歐行演出團,就受文化部委派,為保加利亞、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四國觀衆送上了道地的東方文化盛宴。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丨陳智林: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虎”的昂揚向上

陳智林 飾演《巴山秀才》孟登科

如今,金牛漸遠,猛虎将臨。“虎”對陳智林來說,也意義非凡——1979年,年僅15歲的他,在四川省川劇院“偶遇”了一場川劇經典劇目《卧虎令》。這次演出,讓陳智林下定決心學川劇。學藝之初,因為年齡偏大,骨頭的軟度、力度較差,但為了在舞台上展示川劇的精彩,陳智林吃盡了苦頭,克服了衆多不可想象的困難,終于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并博衆家之長,成就了獨特的川劇“陳派”小生表演藝術流派。

“卧虎令”又名“強項令”,是漢代著名清官董宣的美稱。該劇講述了東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奴才殺了人,受到主人庇護,而官位不高的董宣卻不畏權貴将罪奴格殺,激怒公主,公主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要他向湖陽公主叩頭賠禮,董宣堅決不從,因而被百姓譽為“卧虎令”。

“虎,有很多寓意,比如龍騰虎躍、虎虎生威,最重要的是提醒人要有精氣神,做好自己。我看《卧虎令》時,尤其注意到董宣形如卧虎、剛烈正直、不畏強權、威風凜凜。在虎年,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昂揚向上的精神和精氣神。”接下來,陳智林還将帶領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師生及四川省川劇院年輕演員,登上湖南衛視的舞台,通過川劇為全國人民送上春節祝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