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制「掣」040

作者:語料彙總

掣掣,◆搖曳貌。○《太平廣記》卷三六三引[唐][皇甫氏]《原化記‧韋滂》:“至三更欲盡,忽見一光,如大盤,自空飛下廳北門扉下,照耀如火。○[滂]見尤喜,於闇中引滿射之,一箭正中,爆然有聲,火乃掣掣如動。”

擺掣(擺掣),◆謂急速搖蕩。○[唐][顧雲]《天威行》:“颶風忽起雲顛狂,波濤擺掣魚龍殭。”○[宋][張耒]《石樓》詩:“清溪若奔虯,八鎖束其頸;奔騰去莫脫,擺掣恣驍猛。”

傍掣,◆從旁牽挽。○[唐][孟郊]《上昭成閣不得於從侄僧悟空院嘆嗟》詩:“手手把驚魄,腳腳踏墜魂,卻流至舊手,傍掣猶欲奔。”

潮鳴電掣(潮鳴電掣),◆極言氣勢大、速度炔。○[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惟見如火如荼之敵軍先鋒隊,挾三倍之勢,潮鳴電掣以陣於[斯巴達]軍後。”

掣白,◆曳白。謂考試交白卷。

掣闆,◆方言。安裝電器開關的底闆。○[鍾誠]《議“掣闆”之類》:“[廣州]人所說的‘掣闆’,是指安裝電器開關的那塊小木闆兒。一般作長方或正方形。至於色澤,則一律漆成紅色。”

掣筆郎(掣筆郎),◆[晉]代[王獻之]七八歲時學習書法,其父[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歎曰:‘此兒後當復有大名!’”見《晉書‧王獻之傳》。後因以“掣筆郎”稱譽幼年善於學書者。○[宋][蘇軾]《贈王覯》詩:“何人生得寧馨子,今夜初逢掣筆郎。”

掣撥,◆左右牽拽。形容貪欲之狀。○晉葛洪《抱樸子·疾謬》:“及好會,則狐蹲牛飲,争食競割,掣撥淼摺,無復廉恥。”○後蜀何光遠《鑒誡錄·魚還肉》:“有漁人趙阿奴,善釣大魚。常于馬湖江垂巨索大鉤,號曰:‘掣撥’,中鉤者皆百斤不啻。”

掣撥鬼,◆猶言饕餮鬼。○唐王梵志《你道生時樂》詩:“生時愁衣食,死鬼無釜竈。願作掣撥鬼,入家偷喫飽。”

掣電(掣電),◆閃電。亦以形容迅疾。○[晉][王羲之]《筆書論‧啟心》:“擺撥似驚雷掣電,此乃飛空妙密,頃刻浮沉,統攝鏗鏘,啟發厥意。”○[唐][杜甫]《高都護驄馬行》:“[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宋][範成大]《七月五日夜雨快晴》詩:“褰雲掣電上清空,倒捲天潢作飛雨。”○[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隻恨花落花開,光陰掣電。”○[清][錢謙益]《茅止生輓詞》:“憑君莫問修文事,掣電拏雲從此翁。”

掣頓(掣頓),◆1.硬拉;強奪。○[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數幸之郡縣,富人以貲佐,貧者築道旁。其後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頓,不以道理。”○《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當此之時,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乳母家子孫奴從者橫暴[長安]中,當道掣頓人車馬,奪人衣服。”○《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又幹郡之吏,職監諸縣,營護黨親,鄉邑舊故,如有不副,而因公掣頓,民之困弊,咎生於此。”○[晉][幹寶]《搜神記》卷六:“兵馬將往收捕,婦女憂愁,踧眉啼哭;吏卒掣頓,折其腰脊,令髻邪傾;雖強語笑,無復氣味也。”◆2.猶困頓。

掣獲(掣獲),◆取得。○[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嚴管解》:“既就途,伴護有人,並不能在路吞蝕,銀有不照數交兌,批有不按限掣獲者乎?”

掣簽(掣簽),◆見“掣籤”。

掣籤(掣籤),◆亦作“掣簽”。◆1.抽籤。削竹為籤,配以標志或詞語,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幹根,用以決定先後次序或占吉兇。○《元典章新集‧戶部‧鹽課》:“外江客旅拈卷掣籤,挨次過岸。”◆2.特指[明]代後期沿襲至[清]的吏部選授遷除官吏的方法。○《明史‧孫丕揚傳》:“﹝[萬曆]﹞二十二年拜吏部尚書。○[丕揚]挺勁不撓,百僚無敢以私幹者,獨患中貴請謁,乃創為掣籤法,大選急選,悉聽其人自掣,請寄無所容,一時選人盛稱無私,然銓政自是一大變矣。”○[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刺史新聞》:“有[雲南][劉某]入京謁選……未一年,掣籤得縣丞,分發[河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前幾年他中了進士,榜下用了知縣,掣簽掣了[江寧]。”參閱《明史‧選舉志三》。

掣取,◆領取,拿取。○[清][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立解支兩截冊》:“使下半截已解支之數,與上半截應解支之數相符,則于批領俱經掣取項下印‘完訖’二字。”○[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隻由出捐之人認明數目,填寫捐冊,其款即由捐主逕送官辦總局,掣取收條,以為繳款之證據。”

掣手,◆1.掣肘。○《晉書‧庾翼傳》:“若北無掣手之虜,則[江]南將不異[遼]左矣。”◆2.抽手;撒手。○[唐][孟郊]《濟源寒食》詩之六:“[枋口]花間掣手歸,[嵩陽]為我留紅暉。”◆3.舉手。○《西遊記》第七七回:“三個魔頭……舉兵器一齊亂刺,[行者]輪鐵棒掣手相迎。”

掣縮(掣縮),◆猶抽搭。哭泣貌。○[晉][葛洪]《抱樸子‧祛惑》:“昔有[古強]者……[揚州][稽使君]聞而試迎之於[宜都]。既至,而咽嗚掣縮,似若所知實遠,而未皆吐盡者。”

掣所,◆古時檢查私鹽的機構。○[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庶政‧嚴緝私販》:“夫竈丁不賣餘鹽,掣所嚴查夾帶,則私鹽不得出場。”

掣驗(掣驗),◆抽查核驗。○[清]代對鹽商販鹽的一種檢查措施。○《六部成語注解‧戶部》“掣驗”:“因恐鹽商暗中多取過於額數,故特設關卡、委員,隨時於鹽商所販者,從中隨手掣出,過秤以查驗之。其委員亦即名掣驗委員。”

掣制,◆牽制,掣肘。○《新唐書‧蕭遘傳》:“上無負天下,顧為[令孜]掣制,每言必涕數行下。”

掣縱(掣縱),◆中醫指痙攣的症狀。

持掣,◆猶掣肘,阻礙。○《新唐書‧韋雲起傳》:“時僕射[竇軌]數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威眾,[雲起]數持掣,[軌]宣言[雲起]通賊營私,由是始隙。”

抽掣,◆1.抽取。○[宋][葉適]《朝議大夫蔣公墓志銘》:“舶船至,即日抽掣,親自評量,隨粗細立盡,老儈束手。”○《清會典事例‧戶部‧截撥兵米》:“又奏準:截撥[天津]水師營並[易州]漕米,停止曬颺,照北倉之例,抽掣辦理。如有勒索等弊,即行題參。”◆2.抽打。○[明][湯顯祖]《牡丹亭‧聞喜》:“正高弔起猛桃條細抽掣,被官裏人搶去遊街歇。”

電掣(電掣),◆電光急閃而過。喻迅速、轉瞬即逝。○[南朝][梁簡文帝]《金錞賦》:“野曠塵昏,星流電掣。”○[宋][姜特立]《霜天曉角‧為夜遊湖作》詞:“歡娛電掣,何況輕離別。”○[金][元好問]《惡雨》詩:“霆轟冰塔碎,電掣玉繩連。”○[葉聖陶]《四三集‧逃難》:“他又電掣一般溫習了一回加減法的心算。”

電掣風馳(電掣風馳),◆形容像閃電颳風一樣迅速。○[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龍騰虎嘯,不足比其雄;電掣風馳,不足喻其疾。”○《官場現形記》第二五回:“﹝[賈大少爺]﹞仍舊坐了車,電掣風馳的一直出城。”○[鄭振鐸]《黃昏的觀前街》:“這裏……沒有什麼電掣風馳、左沖右撞的一切車子。”

電掣星馳(電掣星馳),◆如閃電和流星似的掠過。比喻迅疾。○《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十三妹]﹞回頭向大家說聲請了,霎時間電掣星馳,不見蹤影。”

飛掣(飛掣),◆迅速飛去。○[唐][杜甫]《去矣行》:“君不見韝上鷹,一飽則飛掣。”

飛雲掣電(飛雲掣電),◆形容非常迅速。○《封神演義》第二一回:“不說追兵隨後飛雲掣電而來。”○《說嶽全傳》第七三回:“鬼卒即去牽過一匹馬來,不由分說,把[胡迪]扶上了馬,加上一鞭,那馬如飛雲掣電一般跑去。”

風馳電掣(風馳電掣),◆形容像颳風和閃電那樣迅速。○[明][張四維]《雙烈記‧訪道》:“袖中三尺劍,嘆空自光芒貫日,倘一時離匣,風馳電掣,掃除妖魅。”○[鄭觀應]《盛世危言‧鐵路上》:“於是而輪船火車出焉,以利往來而捷轉運,風馳電掣,迅速無倫,誠亙古未有之奇制也。”○[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人們穿着華麗的服裝,手裏提着大包大包的東西,有的乘着漂亮的小汽車,風馳電掣一般地過來過去。”亦作“風行電掣”。○[清][姜承烈]《<書影>序》:“先生觸目,洞中機要,剖決若神,風行電掣,倏忽立盡。”◆補證條目■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語本唐王《懷素上人草書歌》:“忽作風馳如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

風行電掣(風行電掣),◆見“風馳電掣”。

酒掣子,◆汲酒的工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這‘滑稽’是件東西,就是掣酒的那個酒掣子,俗名叫作‘過山龍’,又叫‘倒流兒’……不一時,[葉通]拿了酒掣子進來。”

流星掣電(流星掣電),◆見“流星飛電”。

牽掣(牽掣),◆1.牽拉;牽制。○《孔子家語‧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牽掣而加之也。”○《法苑珠林》卷十二:“百千狐狼牽掣食之,命終之後生畜生中。”○《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許遠傳贊》:“﹝[張巡]、[許遠]﹞以疲卒數萬,嬰孤墉,抗方張不制之虜,鯁其喉牙,使不得搏食東南,牽掣首尾,豗潰[梁][宋]間。”○[清][馮桂芬]《緻李伯相書》:“近代治[河]總為漕運牽掣,以緻兩難。”○[峻青]《秋色賦‧故鄉雜憶》:“戰士們欣喜着自己牽掣了敵人的兵力,給友鄰部隊減少了負擔。”◆2.制約,約束。○《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洮西]之戰,至取負敗,將士死亡,計以千數,或沒命戰場,冤魂不反;或牽掣虜手,流離異域。”

驅雷掣電(驅雷掣電),◆比喻神通廣大。○[明][孟稱舜]《嬌紅記‧病禳》:“把俺那移星換鬥神通顯,驅雷掣電靈光現。”亦作“驅雷策電”。○[清]丘逢甲《長句贈許仙屏中丞時將歸潮州》:“驅雷策電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毬。”

攜掣(攜掣),◆猶攜帶。○《詩‧大雅‧闆》“攜無曰益”[漢][鄭玄]箋:“女攜掣民東與?西與?民皆從女所為,無曰是何益。”

星馳電掣(星馳電掣),◆見“星馳電發”。

星流電掣,◆如流星閃電。形容迅速或迅猛異常。○《梼杌閑評》第二九回:“客巴巴上了馬,如星流電掣一溜煙的去了。”

戰掣(戰掣),◆顫動拖拽。國畫的一種筆法。也叫“顫掣”。○[明][楊慎]《畫品‧花竹》:“[李煜]好金索畫,[唐希雅]常效之。乘輿縱騎,因其戰掣之勢,以寫竹樹。”

追風掣電(追風掣電),◆同“追風逐電”。◆[宋][張淏]《雲谷雜記‧侍郎徐公帖》:“願得側翅附鴻鵠,追風掣電淩太空。”○《後西遊記》第十七回:“怎當得豬一戒與沙彌釘耙禪杖,如追風掣電而來,殺得衆妖東倒西歪,不敢抵敵。”

掣曳,◆1.牽引。○《爾雅‧釋訓》:“甹夆,掣曳。”○[郭璞]注:“謂牽挽。”○[南朝][梁][沈約]《八詠詩‧被褐守山東》:“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唐][嚴維]《奉和皇甫大夫祈雨應時雨降》:“掣曳旗交電,鏗鏘鼓應雷。”○[明][梅鼎祚]《玉合記‧發難》:“鸞旗掣曳拂雲迴,羽騎驂驔躡影來。”○[清][黃景仁]《夜聞新安江聲》詩:“竹林臬兀雜心動,紙帳掣曳如人搴。”◆2.牽制。○[唐][杜甫]《鵬賦》:“揮拘攣之掣曳,挫豪梗之飛翻。”○《明史‧胡松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顧,則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勝矣。”○[章炳麟]《中華民國解》:“觀其受制異國,舉止掣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