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譚其骧(1911年-1992年),浙江嘉善人,是中國著名的曆史學家和曆史地理學家。他長期從事于中國史和中國曆史地理的教學和研究,對中國曆代疆域、政區、民族遷移和文化區域做了大量研究。1954年,新中國要制作一套新的曆史地圖冊,譚其骧成為其主編。這套地圖冊就是《中國曆史地圖集》,這套地圖冊已經被中學曆史教科書和許多曆史書籍廣泛引用,似乎已經成為了權威。然而,權威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客觀的。由于時代環境的影響,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出現了許多錯誤的地方。譚其骧雖然師從顧颉剛,但這套地圖冊基本是抛棄了顧版地圖冊的風格,而是基本繼承了郭沫若《中國史稿地圖》中“地圖開疆”的特色。除了“地圖開疆”,“地圖縮疆”,标準不一等也是譚版地圖冊的重大問題。本文就大緻說一下譚版地圖冊出現的問題。

一,從秦朝到南北朝的問題

首先,從秦朝說起。顧版秦朝版圖是有交趾(越南北部)而沒有雲貴,因為《漢書》記載了秦朝的象郡設定在了越南河内一帶。而雲貴地區的“西南夷”直到漢武帝時期才設定郡縣,納入版圖。不過,譚其骧卻相反,将象郡标注在廣西憑祥,同時将夜郎、滇國等地區劃入秦朝版圖。這裡,将夜郎、滇國劃入秦朝版圖是地圖開疆,目的是表現“自古以來”。将交趾提出秦朝版圖,目的是迎合越南史學家的看法,表達“睦鄰友好”的關系。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譚版秦朝版圖

接着看西漢版圖。在西漢全圖上,版圖地圖最西畫到了西域。公元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定了西域都護府,這是一個軍事機構,目的是控制西域各國和交通線路。因為有了軍事駐紮,可以表示西域各國納入了漢代版圖。

但是,西域都護府是管不到烏孫和大宛的。西漢和烏孫是同盟、聯姻的關系,在《漢書·西域傳》中将烏孫稱為“外國”,西域都護的一個目的就是防止這些外國侵擾,“都護督察烏孫、康居諸外國,動靜有變以聞”。而大宛呢,雖然漢武帝曾經攻破大宛,但是由于鞭長莫及,還是未能控制此地。在東漢版圖上,譚其骧就沒有劃入大宛和烏孫。另外,譚其骧沒有将海南劃入兩漢版圖,但是漢武帝是在海南設定了郡縣的。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西漢版圖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東漢版圖

魏晉時期的版圖,問題出在西域長史府這裡。魏晉時期,中原對西域的影響大大減弱,并不能控制西域地區。根據《晉書》記載,呂光征服西域時,“王侯降者三十餘國……上漢所賜節傳”。這些西域諸國帶來的都是漢代的符節,并非魏晉的,可見魏晉并未統治此地。不過,魏晉的疆域是延伸到了西域東部的高昌一帶的,這裡還有屯田、駐郡,西域長史府就位于高昌一帶,這裡也有出土文物證明。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三國版圖

在前秦東晉地圖上,譚其骧并未将西域劃入前秦版圖,這也是錯誤的。前秦已經派遣呂光西征西域,并且讓西域30多個國家投降,置換了他們的符節,那麼西域就應該劃入前秦版圖。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前秦東晉版圖

到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朝的疆域都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卻沒有給高句麗塗上顔色。按照譚其骧的思路,圖上顔色的就是中國的政權、中國的民族,譚其骧将高句麗視為北韓的政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南北朝初期版圖

另外需要吐槽的就是遊牧民族的北方界限。從漢朝到南北朝,譚其骧繪制了一條從黑龍江到巴爾喀什湖的一條帶弧形的線條,這條線600年沒有出現任何變化,這是及其不正常的。

二,從隋朝到宋朝

隋朝版圖取的時間是612年。隋朝于609年擊滅吐谷渾,于是設定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但是西海、河源二郡都位于河湟故地,并未深入青海内部。滅吐谷渾後,隋炀帝派遣慕容順為吐谷渾可汗,慕容順還未到達,吐谷渾就複國了,并攻陷了隋朝多座城池。可見,隋朝并未完全消滅吐谷渾,因而也無法深入青海内部。另外,隋朝版圖上的西突厥範圍不正确,西突厥控制着幾乎整個中亞,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北。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唐朝的版圖是譚其骧“地圖開疆”的代表作。譚其骧繪制的唐朝全圖有三幅,分别是669年、744年和820年。669年,唐朝已經消滅了東突厥、西突厥、高麗、薛延陀等國,是唐朝疆域的頂峰。但是唐朝從未在漠北駐紮軍隊,所謂的安北都護府隻是冊封給回纥頭目的名号。在西域方面,譚其骧将粟特諸國(昭武九姓)、吐火羅27國以及波斯一角都劃入了唐朝版圖,這是非常荒唐的。這些小國當時處于阿拉伯、唐朝、突厥、吐蕃四大勢力之間,搖擺不定,名義上接受了各國的冊封,不能算作唐朝的土地。在唐高宗時期,唐朝最西的軍事據點是安西四鎮,而伊犁河谷還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744年的唐朝地圖,将整個東北劃入版圖,這也是錯誤的。因為當時唐玄宗隻是名義上冊封了渤海、室韋、黑水三個都督府,并未真實管理和派軍。實際上,唐朝的勢力範圍早已撤出東北,安東都護府也在743年内徙到了遼西。根據《遼史》記載,唐朝的遼東地區是被渤海國占領的。唐朝都失去了遼東,談何管理黑龍江一帶?另外,743年唐朝最西畫到了怛羅斯以西,這是錯誤的。當時的怛羅斯一帶屬于石國,為昭武九姓之一。高仙芝當時在西域的政策導緻昭武九姓不滿,于是石國等早已投歸阿拉伯。怛羅斯之戰,就是高仙芝深入阿拉伯勢力範圍之内開戰的,是以這裡不算唐朝國土。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744年唐朝版圖

820年的唐朝版圖錯誤更加明顯。當時已經經曆了“安史之亂”,唐朝連河北藩鎮都無法控制了。但是,譚其骧卻依然将東北到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土地畫到唐朝版圖之内,而且上不封底,這是非常荒唐的。當時東北最重要的政權是渤海國,該國強盛時期不僅吞并了遼東,還擊潰了黑水靺鞨,基本上統一了靺鞨地區。820年的唐朝版圖依然在遼陽一帶标注了“安東都護府”,這個安東府早在743年就内遷遼西,安史之亂後就撤銷了。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宋遼對峙時期的版圖,大的方向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出在東北。遼東曾經控制了女真各部,但是并不知道控制了多少女真各部,也不知道遼國的勢力範圍到底向北延伸到了哪裡。從資料來看,遼國控制的女真部落基本在松嫩平原一帶。但是譚版地圖将庫頁島也劃入了遼國版圖,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曆史上有證據的第一個控制庫頁島的王朝是金朝。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三,元明清時期

元朝版圖也是地圖開疆的典範。譚其骧将整個西伯利亞都劃入到了元朝版圖,并且還分别劃給了遼陽行省和嶺北行省,這是贻笑大方了。元朝最北,根據北海測影站的資料來看,應該在北緯63度的位置,也就是貝加爾湖以北地區。根據窩闊台行軍路線來看,這個點應該位于鄂畢河流域,很可能屬于金帳汗國的領地。後來從金帳汗國分裂而出的西伯利亞汗國統治者鄂畢河流域。是以,元朝最北最多到達鄂畢河中遊一帶,不可能到達勒拿河和葉尼塞河中遊,更不可能到達白令海峽。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明朝的地圖是“地圖開疆”和“地圖縮疆”并存。譚其骧繪制了兩幅明朝全圖,分别是1433年和1582年。1433年是一個特别的時間,因為交趾布政使司已經撤銷,但是東北的奴兒幹都司還未撤銷,選擇這一年算是用心良苦,在“地圖開疆”的同時照顧越南的“友誼”。明朝版圖最大的問題出在青藏高原,明朝從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半職進入西藏,怎麼可能管理西藏。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1582年的明朝地圖,依然包括東北和青藏高原。奴兒幹都司早在1434年就撤銷了,而東北所謂的幾十個到上百個衛所,都是明朝冊封給女真各部的名号,實際上早就沒有官員管理。成化年間(1465—1487),明朝和女真族已經處于開戰狀态。為了應對女真族入侵,明朝大規模修繕遼東邊牆。是以,1582年雖然出現後金,但是女真早已和明朝對立,不能算明朝版圖。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關于明朝的疆域,譚其骧在《曆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曆代疆域》中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在明朝時候,中國又進入一個分裂時代。明朝對東北遼東邊牆以外,對青藏高原的統治是很薄弱的,隻是一種羁關系而已,真正的統治是談不上的。是以明朝的時候中國又分成好幾塊了,沒有清朝起來,這個分裂局面不知又要延續到什麼時候。明朝對新疆的關系更談不上,根本管不上,連新疆發生什麼變化都不曉得。要是沒有清朝從努爾哈赤、皇太極,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這六代200多年的經營,就不會出現18世紀的大一統局面”。

譚其骧的《中國曆史地圖集》,将“地圖開疆”發揮到了極緻

關于冊封地區算不算王朝版圖,譚其骧也說了實情:“有些地區連羁縻府州也沒有設定過,這些同志就去找稱臣納貢的關系,隻要稱過臣、納過貢,就算是歸入中原正朝的版圖了。或者是曾經接受過中原王朝封贈的爵位,中原王朝曾經封過這一部族的首領什麼王,什麼侯,或者是曾經授予一點什麼官銜,那就把它說成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納入中國的版圖了。搞來搞去無非就是要跟中原王朝拉上一點關系,好象隻有跟中原正朝扯上關系以後才能算中國,否則就不能算中國。這是講不通的。”

但是譚其骧本人的真實想法和繪制的地圖出現如此大的差距,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歡迎關注公衆号:北鬥維斟。本人喜歡曆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台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鬥維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讀曆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