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杭州愛樂樂團舉行紀念塞薩爾 弗蘭克誕辰200周年音樂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1月16日晚,杭州愛樂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楊洋攜手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鋼琴演奏家管珺,與杭州愛樂樂團一起帶來一場紀念法國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塞薩爾·弗蘭克誕辰200周年的音樂會。

杭州愛樂樂團舉行紀念塞薩爾 弗蘭克誕辰200周年音樂會

作為古典音樂殿堂裡相對冷門的一個作曲家,弗蘭克的藝術成就不容小觑。這位作曲家、鋼琴家和管風琴家被李斯特譽為“巴赫再世”。

他被尊為“法國近代音樂之父”,不僅創作出很多調性和諧的優美音樂,還堅守純器樂的創作傳統。雖然弗蘭克個性内斂低調,創作的音樂格調崇高又不乏宗教的虔誠,但“規矩”之外,弗蘭克又深受浪漫主義的影響,在傳統之内拓展自由的邊界,在肅穆神聖的音色中制造強烈的幻想。

他教學成就輝煌,丹第、肖松、杜帕克等都是他的學生。他著名的作品有《d小調交響曲》、《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D大調弦樂四重奏》等。

這也是杭州愛樂樂團藝術總監楊洋在規劃樂季時,執意将其與威爾第、斯特拉文斯基、莫紮特、海頓等一衆大師同列入本樂季“緻敬”系列的原因。

與杭愛大多數音樂會的開場不同。此次音樂會首先上場的是單獨兩位演奏家:小提琴黎雨荷和鋼琴管珺。

兩位衣裙翩跹的演奏家帶來了弗蘭克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該作品創作于1886年,是弗蘭克一生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奏鳴曲。

第一樂章,黎雨荷的小提琴婉轉溫柔,應和到管珺黑白鍵創造出的充滿幻想的意境中,彼此交融又不失個體獨立。

第二樂章的旋律讓小提琴和鋼琴進入更深入的對話狀态,不安和壓抑在鍵與弦之間流動,最後沉靜到第三樂章的抒情之中。

第四樂章是全曲中唯一一個較為歡快的樂章,兩位演奏家以溫暖悠揚的旋律演繹出了一份克制而疏淡的喜悅情緒。

杭州愛樂樂團舉行紀念塞薩爾 弗蘭克誕辰200周年音樂會

音樂會下半場上演的是弗蘭克的d小調交響曲。

該曲是法國音樂史中頗具裡程碑式的一部作品,構思精緻、形式完美、織體清晰,尤其是弗蘭克式的獨特循環形式,不僅對法國音樂的發展産生了深刻的影響,為德彪西、拉威爾等大師開辟了道路,更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音樂帶去了新的活力與生機。杭州愛樂樂團通過這部作品的演繹,追憶古典音樂大師,溫暖樂迷的寒冬。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