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作為一個普通的疾控人,我真的沒有想到面對疫情這麼難,3天熬2個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們還不是最辛苦的。”

“原諒我忍不住發脾氣,或者不原諒,對不起,我真的太累了,也真的感覺太難了……”

1月15日,一條疾控從業人員的留言戳中無數人淚點。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不少網友點贊、轉發并真誠回複他,“正如所說,歲月靜好背後是有人負重前行”。還有的網友沒有多餘的話,隻是想給對方一個“抱抱”。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很多人在留言下分享了自己抗疫的經曆,令人萬分感慨。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與新冠病毒賽跑,上海市疾控流調隊伍已堅守在一線近兩年。1月13日,上海新增2名新冠确診病例、3名無症狀感染者後,全市流調隊伍、核酸采樣隊伍再度拉起警報,即刻啟動應急,連續幾十個小時枕戈待旦,奔走在城市各個角落,守牢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1

“做應急流調

半夜1點能收工就很幸福”

已經參加工作11年的姜晨彥,是上海疾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密接組負責人。2022年第一天,她就經曆了通宵工作,忙到現在幾乎沒有停歇。

面對每一名感染者、密接、次密接,流調人員會先詢問其活動軌迹,再到其活動過的場所現場調取監控,結合消費支付記錄等,讓活動軌迹形成閉環。“每一分每一秒做了什麼,都不能有空檔。”

1月11日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當天淩晨3時姜晨彥被電話叫醒,從暖洋洋的被窩裡鑽進寒風肆虐的冬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姜晨彥回憶:“監控室很簡陋,連凳子都沒有,我們就坐在流調箱上看了一夜監控。”

走廊上,堆有不少泡面、火腿腸、自熱火鍋等友善食品。姜晨彥說:“如果哪天我們能在半夜12點或1點收工,回機關吃一碗熱乎的,就感覺很幸福了。”

2

前期流調越細緻

後期防線越牢固

靜安區疾控中心流調人員楊曉明,是區内衆多流調隊伍中的一員。13日晚8點多,剛忙完日常工作,她收到緊急流調電話——密接流調後涉及場所排查,楊曉明知道,這又将是一個不眠之夜。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領到緊急任務後,她與同僚兩人趕往指定排摸場所,這是一個人流較多的商場。按照上一輪密接軌迹的記錄,當晚他們要排摸9個場所,其中2個是高危場所——餐廳和甜品店。

當晚近10點兩人抵達商場時,大多商鋪已關閉,通過物業經理,流調人員調出監控一一排摸,餐廳和甜品店的監控,兩人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

排摸到淩晨兩點多,兩人基本将高危篩查場所的進出人員一一摸清。“我們每次看流調監控,密接如果戴口罩,就會松一口氣,這意味着後續流調會輕松一些。如果沒戴口罩,則意味着傳染風險更大,必須後續流調繼續加碼。”萬幸的是,監控鏡頭下,這位密接始終在公共場所自覺戴口罩。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淩晨近3點回到辦公室記錄報告後,楊曉明與同僚趴在辦公桌上打個盹兒,一早8點左右再度來到商場。同時與相關部門關聯,鎖定兩個高危篩查場所中2名背面認不清的人員,成功辨識身份并圈定次密。直至中午11點左右,連續15個小時的作戰,這個場所排查告一段落。

楊曉明說,“疫情兩年至今,這幾乎是我們的工作常态,一旦有流調任務,就意味着十幾個小時合不上眼。流調責任重,前期流調越細緻,後期防線就更牢固。”

3

采樣量激增

沒日沒夜卻沒人放棄

除了流調隊伍,采樣隊伍同樣奔走在第一線。

對普陀區中心醫院腎内科護士長吳鶴瑾來說,這幾天沒日沒夜,已成常态,“昨天是26個點位,前天是24個點位,今天至今做了幾個點位有點數不清了,要到晚上回到駐點再來算。”

“對不起,我真沒想到這麼難……”這條發脾氣的留言,讓網友破防

從早上5點多群裡接到資訊,忙到半夜11-12點,吳鶴瑾與同僚們近幾日的行程都是到了點位采樣,采完樣出發去另一個點位……

高危篩查人群的防控,需要1、2、7、14天多次核酸檢測,這意味着每天都是海量工作量,吳鶴瑾告訴記者,1月13日當日小分隊采樣3000餘人,昨天4000餘人,随着流調資訊不斷更新,今天再度補采。

吳鶴瑾說,“看到大型小區裡每個居民迫切的眼神,我們竭盡所能加快速度,期望能盡快完成篩查,回歸日常生活。”

向抗疫從業人員緻敬!

來源:新華網,綜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

責編:張初

校對:杜肖錦(實習生)王加伊(實習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