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十四五”全國進入科技驅動發展的文旅時代,科技助力産品形态更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産業高品質發展賦能。其中,就為展覽提供知識的本質職能打開了更多的可能。

目前,越來越多博物館依托虛拟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多點觸控等數字技術,對文物藏品等内容進行三維模組化,複原相關曆史場景,開發基于博物館館藏資源的文化體驗項目,進而給遊客營造一種沉浸式的全新科技體驗。

NO.1

三星堆博物館

近日,網紅三星堆舉辦了一場“博物館奇妙夜”的活動,正式開啟了三星堆博物館的夜遊模式,極緻浪漫打造博物館沉浸式體驗。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在當晚的“三星堆奇妙夜”中,“奇遇三星堆”将三星堆博物館變幻成為一個奇妙劇場,結合文物特征打造沉浸式遊覽體驗:在序廳,由“五位古蜀王”迎賓開場,通過蜀王的獨白将嘉賓帶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王國;在祭山圖玉璋前,展現人神共舞的歡欣;在巨大的青銅立人像前打造“青銅軍團”,特色各異的面具和整齊劃一的舞步,展現古蜀國的威武;最後,在神奇的青銅神樹前,九位少女化身“神鳥精靈”,以天籁之音将嘉賓帶到空靈的天外世界。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從這些3000多年前的文物身上,遊客可以感受到了古蜀先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沉浸式體驗到三星堆文化的“浪漫”——華麗的絲綢,黃金的面具,和天地溝通的樹,化作太陽的鳥,都浪漫至極。

NO.2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博物館

位于江蘇南京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寺廟遺址。遺址外側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博物館,主要以傳達大報恩寺遺址的曆史文化為中心,創造性地以現代博物館學的營運和展示理念進行功能的傳達,突出現代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帶來的博物館沉浸式體驗遊覽的樂趣。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博物館的展出方式上,以宗教與曆史為主線,用科技數字化的技術營造一種符合場館内容的氛圍,将燈光、彩色繪畫、雕塑等合理地安排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如有着六朝至明代金陵梵刹模型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以及“蓮池海會”的宗教題材展示場景,都旨在為博物館的闡釋主題提供更為現代多元,更符合觀衆興趣的觀賞體驗。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在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随處可見穿着漢服進行展示與攝影活動的大小觀衆。博物館提供漢服租借活動,将古代服飾文化傳入現代社會,在博物館場域中進行展示,是宣傳古代文化精華的有效手段,也是現代社會的時尚風向,成為博物館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由真人cosplay古代人物的博物館沉浸式體驗,充分運用了該館的文化資源,結合了現代旅遊的一些創新點,帶給參觀者别樣的深刻體驗與認知。

NO.3

“水下博物館”

在法國戛納市附件有一個“水下博物館”,這是個要潛水才能看的“沉浸式”博物館,在海的深處有一群巨大的灰色面孔,它們都閉着眼睛。這些位于海底的水泥雕塑是英國藝術家傑森·德卡萊斯·泰勒(Jason deCaires Taylor)在戛納市附近建立的“水下博物館”的一部分。雕塑位于水下3米深的地方,描繪了六位當地人的形象,從80歲的當地漁民到9歲的國小生。每座雕塑都高兩米,重達12噸。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博物館的初衷是呼喚大衆認識到海洋所處的困境。同時,泰勒也希望這些人臉雕塑也能喚起人們關于身份、公衆形象和外表背後的辯論。畢竟,這座島的曆史和法國曆史上的“鐵面人”傳說息息相關。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目前,這片水域已經免費向潛水者開放,潛水者可以自由地在雕像間遊泳并觀察它們。在倡導社交距離的當下,這無疑是一種最安全,最沉浸式的“逛”博物館的方式。

NO.4

上海自然博物館

漫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内,不僅會收獲一場視覺盛宴,還會産生多重思考。遷徙、追逐、哺育……非洲象、獅群、長頸鹿和羚羊在1300平方米的步入式複原場景内,逼真再現生機勃勃的非洲大草原。超清動态影像與經典手繪背景畫動靜結合,講述了從旱季到雨季、從晨光到日暮、悲壯而溫情的非洲原野。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增強現實”技術使得觀衆在展區現場靠近陳列标本時,可使用智能手機觀賞到馬門溪龍、風神翼龍的“複活”,領略其在移動終端上“動”起來的奇特畫面。南極、北極、青藏高原三個極端環境在博物館内同一個空間裡展現,秦嶺一帶不同海拔分布的動物在對應高低的樹杈上活靈活現…

沉浸式博物館,能吸引Z世代年輕人的注意嗎?

館内的布局策劃前後花費了約8年時間,運用數字化技術給觀衆帶去沉浸式的體驗是博物館不斷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将不同時空的物種系統化地展現在同一區域内會給觀衆帶來直覺的比較,比較産生問題,産生問題促進解決問題,這是教育流程的具象化展現。

結語

根據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日前聯合釋出《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2035年要力争實作“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為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總體目标。指導意見明确,實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建立計劃,重點培育10~15家代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通往“世界一流”之路怎麼走?加速與教育、科技、旅遊、商業、傳媒、設計等跨界融合,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探索“上新”。Z世代的年輕人在充斥着科技、享樂和自拍的世界裡長大。這意味着傳統的展覽可能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無法滿足他們的想象力。在他看來,擁有高科技含量的沉浸式體驗是吸引年輕觀衆的一種重要方式。如果觀衆感興趣,可以立即了解到更多的資訊,産生令人印象深刻、身臨其境的遊玩體驗。

業内人士也表示,科技将在夜遊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以VR(虛拟現實)、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技術加持下,文旅夜間經濟将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爆發點,沉浸式的數字文旅産品将為夜間經濟重新賦能。

未來博物館夜遊的發展,要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内容與場景的融合創新,文化氛圍的科學營造,藝術引領的審美品味,夜間遊覽的設施配套和博物館夜遊項目的可持續營運機制等。

*轉自“旅豆學堂”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