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田都元帥為世間信奉的音樂之神,又稱戲神,亦稱“會樂天尊”、“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爺”、“獅爺公”,三田都元帥有文身、武身之别,武身為立式,紅臉紅袍,頭頂打兩條辮子,嘴上畫一隻螃蟹,兩旁有風火二童,一佩弓,一執鷹。前有“靈牙将軍”,狗頭人身,手執令旗。文身為坐式,金面金身,頭戴“金聖冠”。
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載:閩劇、莆仙戲、梨園戲、四平戲、閩西漢劇、潮劇等均以三田都元帥為戲神。三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一樣,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一般來說戲劇界以音樂分類,北管奉祀“西秦王爺”,南管奉祀“田都元帥”。
相傳,戲神“田公元帥”原來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兒子,因為喜夫妻間戲劇,善于音樂歌舞,玉帝準他下凡,功滿再回天廷。
三太子随帶風、火二童來到人間,在閩中仙遊石蒼山區高陽村一戶雷姓農民家投胎,唐開元四年出世時,由于嘴巴周圍皮膚烏黑,家人認為不祥,就抱到村外路旁田塍邊丢棄。隔不多久,被路過的木偶戲班發現了,班主見襁褓内的嬰兒嗷嗷哭叫,螃蟹吐沫濡之,鴨母含食喂之,情狀十分凄傷,抱起細看,見帽沿上繡着一個“雷”字,便給取名“雷海青”,由戲班代為撫養,教其音律,長大後被選入皇宮當樂師,成為唐代樂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後來安祿山作亂,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倉皇出走,奔往四川避難。叛軍人長安後,大掠文武朝臣及宮嫔樂師至洛陽,威逼衆樂師奏樂慶功。奏樂開始時,雷海青手抱琵琶,痛斥安祿山,拼盡全力将手中琵琶對準安祿山的頭部擲去!安祿山當殿受辱,氣急敗壞,立命刀斧手把雷海青淩遲處死。
雷海青以身殉國後,他甯死不事僞朝的忠義事迹流傳出去,此後,郭子儀據此向朝廷請功,雷海青雖屈身樂部,其平日與衆不同,是位忠肝義膽之士,死節一事,人人傳述,玄宗聞之感歎,安史之亂平定後,诰封“天下梨園大總管”,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其後,南宋高宗趙構也封他為田都元帥。
“去雨存田”的傳說
一說:南明永曆十五年福王流寓于閩東,激起閩地群眾反清複明的民族情緒。雷海青的傳說附會到福王的身上,民間傳說福王南逃閩中,海上遇難,雷海青率領天兵天将前來救駕。帥旗上“雷”字被雲遮住了上半部,隻露出“田”字,福王誤認為姓“田”的将軍救駕,故封為“田都元帥”。
二說:有一年,一個莆仙戲班出海遭遇風暴,危急時刻他們請求戲神“雷海青”庇佑。雷海青顯聖救了戲班,由于在天空中,帥旗上的“雷”字被雲彩遮住,隻露出“田”字,于是雷海青就是天庭天宮元帥的傳言就傳開了。
三說:潮劇藝人傳說李世民要群臣演戲,雷元帥嘴角總挂着微笑,李世民以為在發笑,要殺他,卻不忍。最後想出一個好辦法,殺姓不殺人,把他的姓雷字砍了頭,便成了田都元帥。
田元帥的其他由來:
田智彪說:明初《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風火院田元帥》所載。
陳平說:陳平解白登之圍,制造美人傀儡,舞于城内,騙冒頓之妻,言大單于與納美妾,其妻怕失寵,進言退兵。因而陳平被封為元帥,古時陳與田音近,故世人尊稱為田元帥。
雷萬春說:唐猛将雷萬春,安史之亂抵擋燕軍進攻,決死不降,後表為威烈忠靖侯,在台灣則為“三田都千歲”“雷府千歲”。
翼宿星君說:田都元帥為音樂之神翼宿星君的隐晦稱法,翼字中間有一田字,引為代号。
唐代田将軍說:《閩書抄》記載:神明失傳,錢塘人,統兵剿寇于武榮、桃林間,因鎮撫其地。卒葬羅溪山,甚著靈應,民藉其庇,立廟祀之,亦稱田元帥。
木偶說:據記載古時杭州府鐵闆橋一帶有蘇姓者為提現木偶表演為業,有一具木偶名田元帥,後蘇姓木偶戲大興,其從業者皆以田元帥木偶為祖師。
注:部分圖文源自典籍及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小道有話要說:
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收藏此文章功德無量,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