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作者:财經下午茶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瞿洪斌,果麥文化總裁、董事。

果麥文化(股票代碼:301052)成立于2012年,主要從事包括圖書策劃與發行、數字内容、IP衍生與營運等文化傳媒類業務。公司策劃并出版過多種爆款圖書,如《小王子》、《皮囊》、《浮生六記》、《故事》等。旗下簽約有易中天、韓寒、楊紅櫻、羅翔、蔡崇達、張皓宸等作家,并參與出品《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等著名電影。

财經下午茶特邀瞿洪斌先生做客《财經下午茶》對話欄目,與财友們分享出版行業的未來、打造爆款書的秘訣、私域流量的價值等話題。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01

一脈相傳的“躁動”之心

财經下午茶:“果麥”這個名字非常有趣,背後有什麼深意嗎?

瞿洪斌:現在大緻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果然大賣”,希望書籍能夠大賣;第二種是“水果和小麥”,被了解為“精神食糧”;第三種是我們的初衷,在最崇拜的兩個公司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極具創新精神的蘋果、工作方法和員工關懷做到極緻的麥肯錫。

财經下午茶:果麥是文化出版行業,您認為高科技公司蘋果、咨詢公司麥肯錫給予果麥最重要的啟發是什麼?

瞿洪斌:在出版行業,經曆了長時間的磨砺和坎坷之後,我們發現不應該完全站在一個“書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我們進行的是商業活動,是以永遠要有一種創新精神。

果麥也有過非常迷茫以及内部有很多問題的時候。但是我們認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沒有了解商業的本質,而是完全站在傳統做圖書出版的習慣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是以顯得和市場有些脫節。

是以果麥一定要有商業頭腦。其實在任何一個行業,都要有創新精神,否則在一個相對比較傳統的行業裡,會越來越傳統。

果麥一直都有一個“不安分”的基因,總是想有所創新。從一開始,果麥就非常推崇那些做出創新,并且有着良好公司文化和工作方法的公司。而蘋果和麥肯錫正是當時我們應該學習的典範。

财經下午茶:果麥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是不是與路總(路金波)和您的個人經曆有着特别的關聯?

瞿洪斌:應該說有的。路總是網際網路出身,曾是中國最早的網際網路文學網站“榕樹下”的總編輯。雖然我在大學畢業後分到國有出版社當編輯,但是也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當時我做編輯不到4年,覺得光做文字工作根本不了解市場,是以向上司寫報告要求調到發行部。在發行部做了5年,覺得見到了天花闆,又申請到對外合作部去。我的第一份工作在雲南,雖然雲南是個好地方,但是對于文化行業來說,各方面是相對比較偏僻的,是以我又下決心到了上海。

是以,我們倆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果麥的“不安分”與此也有所關聯。

财經下午茶:您從原來的國有出版行業跳到市場中來,是因為經濟的大潮,還是某一件事的觸動?

瞿洪斌:首先是市場的大潮。二十多年前,正是中國改革開放風起雲湧的時候,世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随時都有新的模式和産品出現。

路總後來沒有繼續當作家,而是當了一個為作家服務的人。至于我自己,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做出離開體制内國有出版社的決定也是非常大膽的。

當時整個雲南省的中國小教材都是我所在的企業在經營,經濟效益非常好。但是,我當時認為如果不換個環境,不到上海來嘗試,就沒有時間和機會了。現在機遇就擺在我面前,到底未來的方向是好是壞,誰也不好說,但是機遇隻有一次。是以不管是對于個人還是企業,抓住機遇是最重要的,而任何機遇都不是闆上釘釘的。對我來說,哪怕隻有30%的希望,我都願意去嘗試,是以才有那麼大膽的決定。

然而,這個決定在我家是非常有争議的。因為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是在學校做教師的。我是第一個打破家庭慣例到社會闖蕩的人。因為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哪怕這種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我覺得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可能性變為現實。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02

始于價值,不止于顔值

财經下午茶:您從事出版行業,是不是也是源于以前愛讀書,希望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給年輕人?

瞿洪斌:俗話說,讀書不是萬能的,但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我很幸運能從事出版行業,能夠閱讀大量的中外名著,給予我文化的熏陶。文化裡面都是有精神的,這種精神之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

現在的年輕人面臨的誘惑太多,手機、各類新媒體、各種碎片化資訊,還有遊戲都會吸引人很多精力。但是我能肯定的是,假如一個人不愛讀書,他的進步将會非常緩慢。

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看書,期望馬上就能帶來什麼立竿見影的幫助。讀書的好處是潤物細無聲的。到了一定的階段,就會發現以前讀過書,裡面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物在事業或各方面的追求,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自己。

财經下午茶:果麥出版的這些書,想給讀者傳遞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

瞿洪斌:果麥的一句Slogan是“追求價值和美”。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是往往人們能夠選擇的并不多,這時就需要選中最有價值的那一個。

以圖書為例,每年中國出版的圖書浩如煙海。但是對果麥來說,并不是所有的書都是可以售賣的,必須要有所挑選,要符合果麥的價值觀、審美觀。

現在有大量的網文,也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果麥不做一些網絡閱讀作品呢?我想了一下,那個市場确實很大,但是不屬于果麥。果麥要給大家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所謂價值,就是至少今後15年之内都有可讀性。“短平快”的東西,可能一兩年之後就成了過眼雲煙。果麥是做文化的,最大的價值就是能夠留下痕迹,能夠将有價值的東西傳承下去。

然後是“美”。果麥做一本書的過程,從設計、用材用料,以及裝幀的各方面都要做到極緻,不在乎成本有多高。

實際上,這在中國是一個挺大膽的決策,因為中國的圖書普遍定價不高。以前中國的很多出版物,從内文到設計,各方面都比較粗糙,和國外優質的出版物相比有差距。但現在,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果麥出版的書放眼世界,都是不弱于任何一家出版社的。

财經下午茶:您是什麼時候了解到“價值與美”能夠提升圖書的整個檔次呢?

瞿洪斌:大概就是果麥成立的那幾年。實際上果麥成立之前,我們團隊在出版行業犯了不少錯誤。包括剛才說的追風口,猜測什麼東西可能是大家現在喜歡的,就會考慮出版這樣的圖書。但我們最終發現,如果沒有一個自己永恒不變的文化目标,就會永遠抓不到重點。

是以果麥成立的時候就奠定了一個基石,果麥一定要出版有文化傳承價值的東西。具體而言,至少能流傳15年以上。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03

尋他千百度,相思上心頭

瞿洪斌:第一就是《小王子》,這是本公版書。所謂公版書就是作者已經去世50年以上,大家都能出版的書。

果麥出版《小王子》的時候,市面上至少有500種以上的版本。但在市面上流行的版本翻譯水準很一般。果麥有沖動、有責任要出品一本真正的《小王子》,無論是翻譯的标準性,還是文學色彩,以及對這本書的深刻導讀,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才是果麥想要的東西。

是以,我們找到了暢銷書《追風筝的人》的譯者,請他來翻譯《小王子》。這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我們看過他翻譯的作品,發現他就是我們想找的人。

2010年,路金波和我兩個人去東京拜訪日本的出版社,在浦東機場買了一本當時的暢銷書——《追風筝的人》。在東京的這幾天,我們兩人都被這本書的故事和文字給迷住了,我們什麼地方都沒去,除了白天工作之外,晚上就是看書。看完後得出結論,至少是現在我們所見的年輕翻譯者裡面水準最高的。

後來,我們和他取得了聯系。他不僅英語好、翻譯水準好,并且對作品的分析甚至比很多文學評論家都強。是以果麥的《小王子》有個很好的導讀,凡是不知道《小王子》到底要講什麼哲學觀念的人,看過導讀後便一目了然。

當時其他公司的《小王子》定價都是20元以下,甚至有10元以下的,而果麥的定價是32元精裝版。結果不出所料,果麥出版的《小王子》不到三個月就把其他版本完全打敗,成了市場第一暢銷的版本。與此同時,還獲得了法國作者聖埃克蘇佩裡家族基金會的關注。

由于基金會對果麥版本的《小王子》非常贊賞,我與譯者專門去了法國裡昂,在作者的故居進行了簽約儀式,基金會将果麥出版、翻譯的《小王子》作為唯一認可的中文簡體字版。

至今為止,《小王子》的銷量已經接近500萬冊了,目前是果麥出版書的第一名,市面上的其他版本能到10萬冊的都不多。如果複盤一下,就是追求價值和美,追求翻譯的品質、準确性,追求對作品分析的深度,追求以最美的方式将之呈現出來。

《小王子》所締造的神話并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結果。

果麥排名第二的書是《皮囊》。這本書如果純粹從市場角度來考慮,當時應該是不能出版的。

因為《皮囊》是一本純文學散文,作者蔡崇達是泉州人,書中的内容寫的是自己對親人、朋友以及故鄉小鎮的依戀。純文學讀物近幾年的市場銷量是很差的,但是當時我們決定哪怕賠錢也要出這本書,裡面有很多非常感人的力量,這種感人的力量是直抵内心的,甚至可以讓人淚流滿面。

是以當時我們堅持認為《皮囊》是有價值的,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它故事性沒有那麼強,也沒有很多刺激的故事情節,但是平淡中見真情,在平淡中打造了一種深入骨髓的力量。是以我們将它作為一個重點圖書出版,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目前的銷量接近450萬冊,是一個行業的奇迹。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04

出版的前方是“四海”

财經下午茶:果麥三季報中,文化出版的業務占比較大,網際網路業務目前僅占10%左右,如何規劃接下來的方向?

瞿洪斌:網際網路業務是果麥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傳統的出版業是To B模式,就是将圖書送交給管道,比如當當、京東、天貓和新華書店,由他們賣給消費者。而現在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矩陣,有了那麼多新媒體,果麥和使用者建立了直接的關系。果麥已經開始将第一波流量,放在私域流量上,把書直接賣給消費者。是以,今後果麥将是一個“To C”加“To B”的商業模式。

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同時充分利用好别人的私域流量以及最大化地使用公域流量,這是果麥最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比較欣慰的是,果麥已經建立了超過6000萬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為未來一系列的推廣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财經下午茶:除了出版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增加業績或者利潤?

瞿洪斌:出版是果麥來時的路,但是也是未來全面發展的基石。

出版給果麥帶來最大的一個資源就是版權資源,也就是IP。果麥今後将會不僅僅滿足于紙質書和電子書出版,還會往其他領域延伸。

第一個就是影視。事實上果麥現在已經投拍過4部電影了,第5部《四海》将會在大年初一上映。不過前提是果麥改編成影視的作品,IP必須要來自于果麥,或者作家來自于果麥。

是以,影視、舞台劇、有聲讀物、文創用品,這些都是果麥今後将要拓展的新業務類型,市場潛力是相當巨大的。當然還是要牢記一個信念,就是版權的源頭是來自于果麥的。凡是和果麥無關的東西不去碰,否則失敗率太高了。果麥對閱聽人群體非常了解,是以在轉化為影視産品的時候,我們有信心把其中至少50%的讀者轉化為觀衆。

财經下午茶:果麥簽約了很多有名的作家,包括易中天老師、韓寒等,但其中年輕的作家并不多,影響力也還不夠強,現在果麥的作家是不是有一點點青黃不接?

瞿洪斌:這是一個客觀情況,新作家比較少。大家說到80後,有韓寒、郭敬明、蔡崇達、張悅然這一批,到90後就很少了。因為移動終端的發達,大家很多的時間都是被碎片化了,寫作也碎片化了。是以在寫作水準上比較成熟的年輕作家真是不多。但是我覺得不需要焦急,因為時間會讓這部分人冒出頭來。

假如一個作者在20歲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還比較幼稚,但他熱愛寫作,那他到30歲的時候就一定能夠突顯出來。是以果麥不會刻意地去追求,或者要培養幾個年輕的00後、95後作家。

寫作有時候是看天分的,我們會對這些人給予關注。當他們顯露出寫作才華,能夠真正地影響當代人的時候,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去跟他們進行深入的合作。

财經下午茶:如果一位作者被出版行業的許多公司都看中了,果麥與其他公司相比,競争優勢在哪裡?

瞿洪斌:果麥的競争優勢就是一個,口碑。果麥不會競價,拼誰付的錢多。

就算第一次争取并不成功,也可以着眼于未來。是以有一些作家,我們很久之前和他們就有聯系,但真正地進行合作也就最近一兩年。對方充分了解我們,我們也充分了解對方,這樣雙方合作起來就更加默契。

當然行業裡也有一些不良現象,比如不計成本地瘋狂競價,果麥是不會參與的。果麥靠得是為作者提供增值服務,為作者進行策劃,想作者想不到的地方。

作者一旦将圖書放在果麥出版,我們能夠讓他各方面利益最大化。圖書銷量最大化,能夠改編成影視、舞台劇;除了紙質書之外,電子書和有聲讀物也有巨大的銷量,甚至還可以向其他方向去發展。果麥面對的競争很激烈,但也不在乎一兩年。

事實上,果麥是擁有中國最大著名作家隊伍的出版公司。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

05

文化一棵樹

财經下午茶:果麥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過迷茫,您是怎麼帶領團隊走出坎坷,尋找到方向?

瞿洪斌:我覺得最大的功勞應該歸在路總身上。在果麥成立的前一年,我們犯了很多錯誤,出了很多錯誤産品,這個時候我們甯肯把手頭的工作全部放下來,隻學習。第一就是讀書,大家集體閱讀,既有文學書,也有經管圖書,從書裡找精神力量和方法論,另外總結我們的競争對手,或者同行業公司的一些成功案例。是以經過一年左右的學習,我們才總結了一套适合果麥的工作方法。

最關鍵就是要靜下心來思考和學習,在迷茫時不急于做一些重大的動作,隻有把一切都想好了,想成熟了,才可以堅定不移的按照自己的方向走。

果麥成立的前三年,每年做的産品很少,本來可以做更多,就是為了讓每個産品通過果麥内部的營運打造極緻。隻有當我們具備了一定内功的時候,我們才去做規模。

财經下午茶:文化出版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專注的賽道,您希望果麥未來做一個細分賽道裡面的“小而美”,還是希望成為一個版圖更大的“巨人”?

瞿洪斌:我們也希望版圖更大,但我們一直壓抑住自己想要擴大的雄心,這一切是為了把基礎打好,為有朝一日能夠爆炸性的發展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果麥雖然是一家以文學作品起家的公司,但到必須要發展壯大的時候,就不能隻局限于文學了。和易中天老師合作,果麥進入到了曆史類圖書闆塊;和楊紅櫻老師合作,果麥進入到了童書闆塊;羅翔老師成功普及了法律知識,我們一拍即合,進行了非常好的合作,圖書出版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果麥可能除了生活類、教材類、教輔類和純自然科學類等領域不會去碰觸,其他的都有可行性。文學是果麥的基礎,但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學,更應該綜合發展,這樣才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出版公司。

果麥的目标首先是在出版上做到類似于美國出版公司企鵝蘭登的成就。然後再跨領域、跨行業、跨媒體,最終成為一個文化互娛集團。到了那一天,才可以說具備了一定的“巨人”特質。

這并不是随便的想象,果麥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此做準備。我覺得最快10年之内,果麥一定能成為一個大型的文化互娛集團。

果麥文化瞿洪斌:用文字洗去浮華,讓IP枝繁錦繡丨大咖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