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就心中安定了?實際上,他還準備了其他的退路

在抗日戰争結束後,國内百姓都在渴望和平,連年的戰亂對國家的破壞很大,大家都想平靜地過些小日子。但是蔣介石國民政府卻悍然挑起内戰,此舉導緻民心盡失,雖然其最初擁有絕對性的優勢,但結果還是一步步落敗。

其實早在三大戰役開始前,蔣介石就已經有所預料了。1948年6月的豫東戰役,雖然國民黨方面也宣布了勝利,但是此戰中原地區的國軍精銳盡出、救援也非常及時,仍是被解放軍殲滅了九萬多人。

這種結果給雙方士氣帶來的變化是天差地别的,我軍一改被動的局勢,開始有了敢打必勝的決心,而國軍從此心裡有了畏懼,一個兵團不敢單獨出來活動,再去救援時也畏畏縮縮,給我軍的行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毛主席在此役後評價說“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蔣介石也是明白人,當然看得懂局勢的變化,是以在1948年10月安排親信陳誠去台灣主持政務,開始謀劃退路。

這個時間節點,錦州剛剛被我軍攻克,廖耀湘的遼西兵團尚未被殲。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就心中安定了?實際上,他還準備了其他的退路

一、國民黨初思退路

蔣介石曾經考慮過三條路,一是讓國軍進入西南,依靠廣大西南地區複雜的地形進行頑抗,二是撤到海南,堅守住東南沿海地區,伺機再反撲,三是撤到海峽對岸的台灣,因當時解放軍的海軍力量薄弱,其可以在台灣存身,再建設“反攻”基地。

其實在他骨子裡還是想留在大陸的,去台灣隻是下下之策,1949年1月17日,蔣介石寫信給在美國争取援助的宋美齡,裡面有一句:政府絕不遷台,兄亦不即刻赴台。

同年2月1日,已經第三次下野的蔣介石仍抱有一絲期望,在日記中寫道:近日為蚌埠吃緊,關于遷都與政府裁員問題,謠诼紛纭,人心動蕩,緻社會紊亂不安,乃由行政院院會決議,表明絕不遷都,以辟謠言。

但是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一打完,國軍能打硬仗的老兵基本都損失殆盡,本以為牢不可破的天險防線也被輕松擊垮,按照國軍表現出來的實力,靠着一群新兵想在守住東南沿海、西南抵抗解放軍,誰都看出來不現實。

是以蔣介石在1949年5月的定海軍事會議上,最終決定将國民政府遷台。

當然,蔣介石在猶豫的時間裡也還是做了準備,加緊把掌握的黃金外币等共約五億美元的資産、難以計算的古玩字畫統統運往台灣,又命海空軍向台灣轉移,這些行為都是直接透露了他的意圖。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就心中安定了?實際上,他還準備了其他的退路

二、解放軍劍指台灣

面對蔣介石的舉動,中共新華社釋出了《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時評,态度很明确地指出: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美帝國主義對台灣或任何中國領土的非法侵犯,同樣亦絕對不能容忍國民黨反動派把台灣作為最後掙紮的根據地。這就是告訴蔣介石,别妄想占據台灣抵抗。

我黨不止是說說而已,1949年7月劉少奇同志通路蘇聯,同斯大林談及新中國建國問題時,他代表中央說出了會在1950年解放台灣。

三野十兵團在7月進軍福建,8月解放福州,9月解放漳州,10月解放廈門,這裡就距台灣相當近了。由于金門和登步島兩次失利,我軍認清了自己在海上作戰的不足,決定暫緩進攻台灣,先把準備工作做足。但是1950年解放台灣這個目标還是沒有放棄的。

1949年12月21日,中央釋出了《告前線戰士和全國同胞書》,裡面再次重申了1950年解放軍的戰鬥任務就是解放海南、台灣、西藏。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就心中安定了?實際上,他還準備了其他的退路

三、蔣介石欲赴日本

面對解放軍的淩厲攻勢,蔣介石心中自然是惶恐的,他去往台灣後居住在台北草山的士林官邸,這個草山的名字蔣介石嫌棄不吉利,很有“落草為寇”的感覺,是以把草山改成了陽明山。

他不想為寇,更害怕解放軍打過來,是以還謀劃了其他兩處退路。

一是日本,早在1949年4月,蔣介石就在老家溪口召回了國民黨當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

蔣介石委托朱世明去日本聘請軍事教官,并且在日本幫忙買房子,不用在市區,但風景一定要好,蔣說“如果我将來在國内實在無法立足,幹脆就長住日本了。”并且一再叮囑“這兩件事要高度保密,任何人都不能透露”。

朱世明傳回東京後與駐日參事宋越倫等幾名助手分頭到東京市郊找房,最終看上了前閑院宮親王的故邸,朱世明把房子的情況一說,蔣介石回電同意購買。

但是朱世明把定金交了以後,蔣介石想要在日本買房定居的消息就傳出去了,《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幾家日本報社大肆報道,導緻蔣介石顔面盡失,此事隻能暫且作罷。

蔣介石到了台灣後又想起了這茬,于是命心腹再去偏遠地區尋找合适的住所,此事就秘密了很多,直到50多年後,蔣介石當年的秘書周宏濤透露才被人知曉。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就心中安定了?實際上,他還準備了其他的退路

四、宋美齡屬意瑞士

除了日本外,蔣介石還有一處退路是瑞士,不過這是他妻子宋美齡選的。

宋美齡在解放戰争中多次去美國為國民黨拉援助,1949年局勢潰敗後又飛去了一次。當時的美國總統是杜魯門,非常厭惡蔣介石,不單是總統,美國的軍政界要員大多都不喜蔣。

是以宋美齡在得知美國有可能不支援蔣介石守台灣後,連續給丈夫發了兩封電報,勸其移居瑞士,瑞士是永久中立國,他們夫妻不會有政治上的危險,靠着大筆積蓄下半輩子也能過得很好。

但是蔣介石對電報沒有理睬,宋美齡心中焦急,叫孔祥熙的女婿陳繼恩專門去了一趟台灣,說得比較委婉,讓蔣介石“去瑞士休養一段時間”。

1949年12月初,陳繼恩先到了香港,遇見了何應欽的老婆王文湘。當時很多國民黨高官都害怕台灣守不住,是以都把老婆安排在其他地方。王文湘得知陳繼恩所行的目的後,馬上将此事電告何應欽,讓丈夫做好外逃準備。

最開始何應欽還不敢相信,去找了總裁辦公室秘書主任黃少谷探聽消息。黃少谷說事情的确如此,不過老頭子沒答應,此事是蔣夫人的意見,千萬别外傳,以免擾亂軍心。

國民黨的“千萬别外傳”潛台詞就是讓大家放肆說,王文湘與一些高官妻子打牌時無意間把事情說漏了嘴,然後這些女眷都知道了,這些女眷知道了也意味着在台灣的高官都知道了,一時之間整個台灣都人心惶惶。

蔣介石有些氣憤,但是也沒什麼辦法,他再次回絕了陳繼恩,說:共黨就算打過來,也要兩三天才能登陸,那時候再離台也來得及,就算台灣保不住,我不會到瑞士,要去就去日本。

蔣介石逃到台灣後就心中安定了?實際上,他還準備了其他的退路

五、國際局勢救了蔣

1949年底,毛主席為了拿回旅順港口及中長鐵路通路蘇聯,但是卻遭到斯大林的冷落,其閉口不談歸還主權的事,這事鬧得相當不愉快。

毛主席對蘇聯聯絡員說:我在這裡沒事。但是我做了很重要的事情,第一吃飯,第二拉屎,第三睡覺。每天做這三件事。他們讓我參觀,我不去,不答應訂同盟條約我哪裡也不去。

一個國家領袖去通路另外一國卻整天都不露面,這是一件很反常的事情,西方通過特務了解到其中的微妙,便想要拉攏中國。

杜魯門沒多久便發表聲明,大意是認可中國共産黨,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并表示對中國領土沒有野心,絕不會卷入中國内戰。

過了一周,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又發表了演講《中國的危機》,公開表明“國民黨并不是在戰場上被打倒的,而是被中國人民抛棄了”。

這些言論對蔣介石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不過也促成了中蘇的和解,中國要求兩年内收回在東北的全部主權,蘇聯同意了。

但是1950年6月北韓戰争的爆發救了蔣介石,杜魯門發表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聲明,他說“台灣的地位未定”,并且讓第七艦隊侵入了台灣海峽,阻止新中國解放台灣。

由于戰争爆發在東北,讓我國的戰略重心也被迫随之轉移,同年10月進行抗美援朝,美國就此開始一直成為了統一最大的障礙。

這對于蔣介石來說是好事,讓他免于流亡海外的下場。但對于國家來說是天大的惡事,讓兩岸同胞至今無法團圓,嗯,隻希望祖國能早日統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