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1月15日,氣象衛星捕捉到了南太平洋地區的東加群島劇烈的火山噴發,在雲圖動畫上,這驚心動魄的場面清晰可見——最激烈的噴發中,大量氣體裹挾煙塵形成太空可見的龐大雲團,勢頭甚至蓋過了南邊正在活動的熱帶氣旋。一些分析認為,這次火山噴發有可能達到火山爆發指數VEI6級,這意味着其可能是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以來,全球最強的火山噴發之一。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火山爆發指數(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簡稱VEI)是198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紐豪爾教授(Chris Newhall)和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斯蒂芬·塞爾夫提出的量表,以噴出物體積、火山雲和定性觀測用來量度火山爆發的強烈程度。火山爆發指數采用開放式尺度,曆史上最大型的火山爆發強度為8級,而非爆炸性噴發強度為0級,指數每增1級表示火山爆發威力大10倍。按照火山爆發強度指數(VEI),2010年大量火山灰讓歐洲多地航班癱瘓的冰島火山噴發,隻是4級;可想而知,5級和5級以上的火山噴發,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所幸,5級和5級以上的強烈火山噴發,在地球上并不多見,19世紀以來一共就11次,其中5級6次,6級4次,7級一次。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1815年4月5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巨大的轟隆聲響徹蒼穹,數天後,沖天的火山灰煙柱遮蓋了東方的天空,這正是位于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蘇醒,這次爆發,正是19世紀以來最強大的火山爆發事件,火山爆發指數高達7級,屬于超級普林尼式噴發,釋放了超過1000億立方米的物質。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這次兇猛的火山噴發,将大量氣溶膠送入地球平流層,在全球範圍内迅速蔓延,甚至最遠一直來到南北極,在南極的冰層中留下了硫酸鹽痕迹的痕迹,甚至于,高空大氣中的火山微粒還制造出壯觀的日落景象,在當時的很多繪畫作用中,藝術家們用畫筆生動的描述了傍晚驚人的紅色天空。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但這次19世紀以來最強火山噴發的影響遠不止于此,火山微粒最終在平流層中遮蔽陽光,造成了全球範圍内的氣候變冷以及一系列氣候異常——1816年6月,在原本應該開始初夏的時候,一場暴風雪侵襲了紐約北部。當年的7月和8月,新英格蘭的農場受到霜災的緻命破壞。在我國,當時正處在嘉慶年間,江西彭澤縣縣志曾記錄下“六月下旬北風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見雪”,也就是說農曆6月下旬仍然北風寒冷,甚至第二天部分地區還見到了雪。是以,這一現象被稱為“無夏之年”,在這個沒有夏天的一年裡,異常天氣、作物減産、饑荒、瘟疫在全球多地肆虐,新英格蘭人說1816年是“凍死人年”,德國人說1817年是“乞丐之年”。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那一年火山導緻的異常情況裡,也對文化産生了深遠影響——不僅誕生了無數以詭異晚霞、烈日和暴風雪為題材的油畫,也誕生了兩大類哥特小說:分别是弗蘭肯斯坦的怪物和人形吸血鬼,它們至今仍在藝術與文學世界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說,一座遠在赤道附近、距離其他大洲超過數千公裡的亞洲火山,卻給全世界帶來了寒冷、饑餓和混亂。

200年來全球最大火山噴發回顧:在那之後,北半球現“無夏之年”

如今,這裡已經建成了坦博拉火山公園,可供遊客徒步旅行、露營。當然,如今的坦博拉火山仍然被密切監測火山活動,因為它并未在1815年的破壞性火山噴發後徹底喪失活力,如果再出現強大的火山噴發,至少也可能将危及數百萬印度尼西亞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