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地,距離東加首都60多公裡外的一個火山島突然爆發了“史詩級”的噴發,我國風雲衛星監測到的畫面顯示,這次噴發形成了大約500公裡直徑的上沖雲團,雲團的高度大概有20公裡左右的高度,已經觸及了地球的平流層。

火山地震還造成了太陽周邊國家遭受海嘯的沖擊,在亞洲,日本海域海嘯最高30公分,在我國沿海海嘯最高20公分,這種海嘯幾乎造不成危害,不過日本的一些碼頭有小漁船卻沉了;受到海嘯影響最大的就是東加自身,由于距離海嘯過近,海嘯的高度最高1.5米,造成了海水的倒灌;在美國的西海岸,也有城市遇到了海水的倒灌。
據估算,這次噴發相當于2000顆廣島原子彈,或者相當于8.7級的大地震,火山噴發瞬間造成的大氣沖擊波快速向遠處擴散,2000公裡外的紐西蘭都受到沖擊,聽到類似于爆炸的響聲,(其實是沖擊波擾動氣流在當地造成的聲音),幸虧是發生在太平洋之中,如果發生在陸地上,僅僅是造成的地震就會造成很多房屋受損。
這次火山噴發可能也切斷了東加的海底通訊光纜,使得整個東加失聯,難以和外界取得聯系。目前尚未報告傷亡情況,估計不會很多。整個小島因為火山的噴發而模樣大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豁口,火山灰和岩漿重塑了小島的形狀,甚至使小島的面積增加了一些。不過面積增加了也沒啥用,在這樣的活火山形成的小島上,怕是不适合居住。
一些環境專家也認為,這次火山噴發可能會造成全球的氣候受到影響,因為噴發時火山灰背送入了20公裡左右的高空,這已經到達了平流層。平流層的特點是大氣水準流動,沒有近地表這樣的環流運動,環流運動可以将部分火山灰帶回地面,而平流層中的火山灰卻更難到達地面,需要穿過對流層,若是遇到上升氣流,更是阻礙火山灰因為重力的沉降。
而這可能會減少地面受到的陽光輻射,塵埃不像大氣是透光的,它受到光照直接就吸收了部分光的能量,而且還能反射一部分,光不能透過火山灰。對流層之是以對流,是因為其熱量主要是地表受熱後輻射的紅外線加熱,是以距離地表越遠溫度越低,熱脹冷縮,冷氣團沉降,熱氣團上升,上升後冷卻又沉降,這才形成了循環往複的對流運動。
坦博拉火山
在1815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噴發就造成了全球的氣溫受影響,那次噴發應該是近兩百年來最強的一次噴發,上沖雲團的高度幾十公裡,火山爆發噴射出1400億噸岩漿,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爆炸威力的5萬倍,導緻71000人遇難。歐美緯度較高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無夏之年,就是因為當時的平流層中被輸入了較多的火山灰,我國也記錄到了那不同尋常的一年。
相比而言,這次東加火山噴發就顯得弱得很,根據專家的推測,其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000顆廣島原子彈的水準,而坦博拉火山的噴發則達到了5萬顆,整整是東加這次噴發的25倍左右。如果按照噴發強度的話,它還比不上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的噴發,那次噴發也對全球氣溫造成了影響,使氣溫比正常值偏低0.3-0.5度,不過這點降溫人們感受不是很深。
坦博拉火山的噴發的火山爆發強度為7級,是近兩百年最強烈的火山噴發,而91年皮納圖博火山噴發屬于6級,東加這次火山噴發的強度大概在5-6之間,雖然導緻部分火山灰進入平流層,可是對陽光的遮蔽作用不能僅僅看有沒有火山灰,而是火山灰的規模。這次噴發或許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應該不會比上述的兩次超級噴發相比,并不會造成無夏之年。
實際上近年來,全球溫度屢屢創新高,一年一年重新整理紀錄,地球變暖的趨勢還在增加,火山噴發若是能帶來一點點溫度降低,或許也有一定好處。對于整個地球而言,大氣、海水溫度上升1℃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要知道從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平均氣溫也才上升了1.1℃左右,這導緻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增加,海平面的上升也導緻一些太平洋小島國面臨危機。
從衛星雲圖才能看出這次噴發的強烈程度,隻見海面迅速突起形成一個巨大的上沖雲團,在衛星軌道的高度看起來都還很大。地球不經意的一個咳嗽,對人類來說都可能是無妄之災,而這種災難還無法預測。火山噴發其實也是地下地質運動導緻的,必然伴随着地震,地震都預測不了,火山噴發也就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