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團車網跑步入局造車追蹤:首款車定價或在10至20萬元 今年開始量産

本報記者 許潔

在美國上市的團車網,1月13日晚間釋出了第三季度财報。2021年第三季度,團車網淨收入6110萬元,同比減少38.9%;第三季度毛利潤4680萬元,同比減少35.1%。可見疫情仍在深度影響着這家以車展為主營業務的汽車零售平台,團車網急需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2021年跨界造車成為一大風口,團車網也決定跑步入局。1月5日,團車網釋出公告稱,将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生産等在内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這意味着,團車網将變身為一家造車企業。

1月16日,團車網一位内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團車的首款車型定價會在10萬元至20萬元區間。”

跨界造車這條賽道已經擠滿了大大小小的競争者,為何團車網要在此時切入?是噱頭還是早有籌劃?這次重大戰略調整會不會改變團車網的命運?

電動汽車制造領域

還有2年“視窗期”

2021年,中國車市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增長期。其中,新能源車保持了高速增長趨勢。去年,對于國内新造車勢力而言也是破紀錄的一年。根據“蔚、小、理”各家釋出的資料,2021年,蔚來汽車傳遞91429台新車、小鵬汽車傳遞98155台新車、理想汽車傳遞90491輛,相較2020年同比增長109.1%、263%、177.4%。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于2000年6月份創辦了易車公司,2010年11月17日,他帶領易車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車網際網路公司。團車網董事長兼CEO聞偉于2009年創立團車網,以新車團購為核心切入點,2018年,團車網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國内赴美上市的汽車新零售第一股。

在聞偉看來,其造車的原始沖動就來自于“蔚、小、理”,而他也将踩在前人的肩膀上,避開李斌等人造車時遇到“坑”。

聞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看到‘蔚、小、理’剛開始造車時,其實就有沖動了,但當時條件還不成熟。真正下定決心是在2021年下半年,經過撮合,我們和行業内頂尖的團隊開始接觸,看到了造車成功的可能性。”

事實上,在公告要造車後,團車網的股價并沒有是以上漲,反而出現了向下小幅波動。一方面,團車網目前的處境确實糟糕,聞偉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團車再次受到了宏觀環境的沖擊。疫情的散點式出現加上晶片短缺導緻的新車供給不足,對我們的線下車展業務造成了直接影響,導緻第三季度淨收入同比減少38.9%。但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推進了線上業務,調整了成本結構并實作歸屬于股東淨虧損同比收窄10.7%。”

另一方面,投資者心裡對于團車網造車的優勢究竟在哪裡還有不少問号。

對此,聞偉表示,“無論是通過接觸C端市場,還是服務B端客戶,我們對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我感覺确實有一些機遇,電動汽車制造領域在未來2年左右還有進入的‘視窗期’。我們的政策不會再像李斌那樣三年磨一劍出一個車,更多的會是強強聯合,用行業裡比較強的團隊和資源與團車網強大的觸達營銷能力去做組合,進而實作造車戰略。”

聞偉的信心來源于三大方面,首先是與團車網合作的“頂尖”汽車制造團隊。聞偉透露,該團隊核心成員雖然隻有100多人,但卻囊括了包括車型設計、汽車制造、生産鍊管控等方方面面的高手,可以為團車網造車提供強大的技術和生産保障。其次,團車網在新品牌的定位、營銷、管道領域具備先天優勢;最後是使用者的社群營運。

“我們優先考慮直銷模式,也具備在下沉市場落地的管道優勢,事實上,無論是加盟還是直銷,我們都有多種選擇餘地。”聞偉表示。

團車網的第一裡程碑

“賣出10萬輛車”

記者從上述團車網内部人士處獲悉,無論是公司内部還是股東層面,對于造車這件事完全沒有出現否定的聲音。聞偉表示,團車網現有業務和造車業務将完全獨立,不過現有業務會賦能造車業務,為其銷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我自己也會Allin在造車業務上。我們正在與潛在戰略合作夥伴進行開放性讨論,并将選擇最佳的合作夥伴以保證實作協同效應最大化。我們創新的商業模式、龐大的使用者基礎和對消費者的深刻洞察,以及領先的銷售網絡加上正在組建的行業頂尖設計、研發及生産團隊和潛在戰略合作夥伴的融入,将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基礎。”

聞偉的規劃是:“短期内盡快把車量産,我們的設計制造周期大概在18個月至24個月。首款車或會采用純電架構,将在今年開始量産,在9月份至10月份開啟預售,2023年傳遞。長遠來看,就是想在這個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差異化,既不過分追求豪華,也不會過分追求科技感。”

事實上,此前有分析稱,團車網大機率會進入價格較低的市場,因為從目前我國的新能源銷量來看,主要集中在高端和低端領域。而團車網一直深耕的市場恰好也是低端新能源車需求最大的市場。

對于團車網究竟要進軍哪個細分領域,車型是什麼?聞偉表示,“暫時還不友善透露。”

有了頂尖的團隊,有了賣車的管道,團車網還需要什麼?錢!

在小鵬汽車完成A+輪融資之後,創始人何小鵬也曾感歎:“以前看别人做車覺得100億元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元都不夠花。”

對于如何解決資金問題,聞偉對記者表示,“我們會多條腿走路。團車自己本身是美股上市公司,擁有在公開市場、私募管道融資的能力。此外,不管是國資還是地方政府都對我們的項目很感興趣,目前都在推進中。事實上,我們研發階段消耗的資金也隻有造車新勢力的幾分之一,大概也就是幾億元,是以,目前并不需要太多資金。”

對于轉型造車,聞偉自稱做好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準備。他表示,“對我們而言,賣出10萬輛車将是一個階段性的裡程碑。我自己也會把造車當作是最後一次創業來看待。”

這個裡程碑最終能否實作?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