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壁畫蘊含着豐富的曆史文化資訊
山西作為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農耕文明的融合地帶
出土的古代壁畫墓以“量多質精”而著稱
其中又以北朝最為引人注目
2020年,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建設項目啟動
該館選址于迎澤區王家峰村
設計建築面積五千多平米
包括展館和壁畫修複研究中心
展陳主體為徐顯秀墓壁畫
如今,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主體雛形初現
勞工正在加緊安裝外立面
内部陳列布展也已開始
各項工程有序推進
待建成之時,人們便可以盡情欣賞
被譽為“代表當時繪畫最高水準”的徐顯秀墓壁畫
山西北朝壁畫墓
描繪了民族文化碰撞的壯觀場面
再現了民族交流融合的曆史軌迹
從政治、社會、文化、藝術等諸多角度而言
具有極高的曆史價值、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上世紀80年代以來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河北
先後發現三座大型北齊墓葬
揭開了北齊壁畫的神秘面紗
尤其是迎澤區王家峰村徐顯秀墓的發現
被列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
依托徐顯秀墓的原址保護
結合北齊壁畫和其他文物的
保護、研究等為核心
是太原市第一座遺址博物館
徐顯秀豪俠一生,功勳顯著
逝世前為北齊太尉、武安王
其墓葬壁畫彩繪各類人物200餘個
還有各種牛馬、兵器、生活什物等圖案
所繪物體的形象與現實中的物象大小相當
色彩斑斓如新,栩栩如生
生動展現了北齊勳貴的奢華生活
這些壁畫的人物造型用筆簡潔準确
與北齊宮廷畫家楊子華“簡易标美”的畫風極為相似
遂有人稱楊子華或為徐顯秀墓壁畫之作者
徐顯秀墓壁畫中的享樂場景
還透露着“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觀
古人崇信人死之後
在陰間仍然可以過着類似陽間的生活
故而,古人将陵墓稱之為“陰宅”
建築營造、壁畫雕刻、随葬物品等
均要仿照生前世間物樣
進行既細緻入微又奇幻豐富的創造
将生前的生活和死後的享樂融為一體
在另一個世界的家園中依舊歌舞升平、福祿盡享
既反映了人們對人生價值的深度迷茫
也折射着對人生意義的重新喚醒
2021年年初,太原北齊壁畫數字博物館
(http://tybqbhm.com)上線試營運
人們通過手機、電腦
即可提前欣賞北齊時期的珍貴文物
數字博物館結合館方現有史實資料
運用3D、AR、VR等技術進行模拟仿真
通過網際網路供廣大觀衆參觀浏覽
主要包括遺址概述、數字陳展
文博講堂等七大闆塊
線上博物館的運用
突破傳統意義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讓人們更便捷地感受文物的魅力
也縮短了老百姓與府城風采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