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誰也沒想到,一支來自上海郊區的業餘太極拳隊竟然得了全運會第一名。去年8月,在第十四屆全運會群衆展演太極拳決賽中,以東育拳社為主力的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場鎮隊一鳴驚人,取得農村鄉鎮組四十二式太極拳最高分,獲全國一等獎。一時間,鮮花、掌聲彙聚而來。與之相伴的,還有好奇——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拳社緣何第一次亮相全運會就拿了全國第一?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8年前,在上海國術界頗有聲望的退休教師孫劍狄陪夫妻回鄉養病,來到上海新場鎮。為了妻子身體康複,他義務開班教授太極拳。和以往幾十年帶教專業隊不同,這一次,孫劍狄的學生是鎮裡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含饴弄孫的農婦、身患重疾的病人……孫劍狄帶着他們,從最基本的動作和氣息控制開始,一練數年,直到去年在全運會上一舉成名。如果這是一部武俠小說,它或許會是個武林大俠退隐江湖後,帶領散兵遊勇苦練武功,一朝出山威震天下的故事。但現實總是比小說來得複雜和深遠。這個故事記錄了一個愛武之人的堅守和創新,更記叙了太極拳這項古老拳術如何在上海的郊區落地、生根、普及、振興。

古鎮來了太極高手

1月5日,小寒,中雨。濕冷透骨的雨夜裡,路上的行人都裹緊了衣服匆匆往家趕,而在新場,一些人正源源不斷地彙聚到一處由廠房改建而來的簡易教室裡。他們是東育拳社的學員,每天早晚都會來這兒練習太極拳,雷打不動。不到晚上7點,教室裡已經站了三四十人。放眼望去,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也不乏下班後趕來的年輕人。簡單的熱身活動後,大家開始按照音樂節律練習,仆步、歇步、踢腿、金雞獨立、燕式平衡……随着後來人的不斷加入,隊伍也越來越長、越排越寬。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東育拳社的學員,每天早晚都會來此練習太極拳,雷打不動。 雷冊淵 攝據說,這隻是拳社的小場面。每逢周末開大課時,十裡八鄉的拳友都會彙聚過來,還有人專門從寶山驅車2個多小時趕來,一些周邊省市的拳友也會組團前來學拳。數百号人将教室站得滿滿當當,場面蔚為壯觀。這家深藏在上海南郊的拳社究竟為何能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初來者正好奇,遠處傳來一聲大喝:“松,松,放出去,收回來……對!漂亮!”練拳者們瞬間支棱起來,更加仔細地對待自己腳下的動作和手型。循聲望去,這人身穿一件紅襖,臉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鏡,身姿挺拔,精神抖擻。是師傅來了。懂行的人都知道,師傅就是這家拳社的奧秘。師傅名叫孫劍狄,今年74歲,但他的體态和精氣神實在不像老人;孫劍狄從小習武,在上海國術界曾是威名赫赫的人物,但他文質彬彬的樣貌,又不像“武林中人”。怪不得,8年前他剛來新場時,不知他身份的年輕辦事員問:“你怎麼證明你能開班教拳?”這一問,讓孫劍狄啞然。他從沒想過,以自己的資曆,竟然有一天也需要向人證明自己。孫劍狄出身于上海的一個國術世家,父親是合一通背拳的上海掌門人。他5歲登台表演,11歲在榆林區(現屬楊浦區内)國術比賽中嶄露頭角,12歲入選上海市國術隊,曾經多次獲得冠軍。他先後進入上海汽車附件廠、上海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工作,曾被借調至上海市國術隊、上海市勞工國術隊擔任教練,在各大國術比賽中擔任裁判,還曾在中日太極拳交流大會帶領中國隊戰勝日本隊,在上海國術界“江湖地位”頗高。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孫劍狄(右一)5歲登台表演,11歲在榆林區(現屬楊浦區内)國術比賽中嶄露頭角,12歲入選上海市國術隊,曾經多次獲得冠軍。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2014年,退休後的孫劍狄為了陪伴重病的妻子,回到了她的家鄉新場鎮定居。眼看妻子的病情每況愈下,精神也日漸萎靡抑郁,孫劍狄萌生了教她學拳的想法:“太極拳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頤養心性,為什麼不讓她練練太極拳呢?”但教拳不能隻教一人,如果閉門造車,沒有集體學習的氛圍和學員間的互相交流促進,即便師傅再好,也是枉然。于是,孫劍狄找到了鎮裡的相關部門,提出想要開班免費教授太極拳的想法。隔行如隔山,年輕的辦事員怎麼知道孫劍狄的名号?就向他索要能夠開班教學的資質證明。孫劍狄隻好找來自己的教師資格證、冠軍證書、各種獎牌獎章、教練證、裁判證……幾十樣證明擺了一桌。這下,大家才驚訝地發現,新場來了位太極高手!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孫劍狄和妻子魯重亮帶領大家練拳。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人生第一次

在東城居委會的支援下,籌備工作順利完成。招生海報被張貼在社群公告欄的醒目位置,上面的廣告語卻相當低調:沒有過多介紹孫劍狄的背景和成績,隻有一句:“上海交大退休教師孫劍狄義務教授太極拳。”這是孫劍狄的意思。幾十年來,他習慣了帶教專業的國術隊和體育生。第一次在郊區開班、第一次走進社群、第一次義務教學,這些年過花甲之後才有的人生第一次,都讓他頗為忐忑,他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對什麼樣的學員,也不知道自己能把他們教到什麼程度。一切都是未知,還是低調一點好。2015年3月17日,孫劍狄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在居委會的一間小活動室裡,他迎來了自己在新場的第一批學員。他們中有退休老人、農夫村婦、小鎮青年……不但沒有一位專業人士,就連對太極拳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少。孫劍狄有些失落。他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态:“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在這堂開班第一課上,孫劍狄給學員們立了兩條規矩:“第一,最好不要對外說自己是我的學生,因為說了也不會有人相信;第二,要跟我學拳,網上的太極拳視訊就一律不許再看。”孫劍狄知道,這不僅是自己的人生第一次,也是許多學員人生第一次接觸太極拳。他就從最初的起勢和氣息講起,再到基礎的貓步和打手,一點一點慢慢教,學員們一遍一遍反複練。一段時間後,衆人總算慢慢入了門。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孫劍狄正在教學。 雷冊淵 攝

70歲的許國斌是第一期學員中的一員。他以前就愛好太極拳,卻求學無門,曾跟人在廣場上學過一些皮毛,直到後來跟孫劍狄學拳才知道,自己以前所學居然從根子上就是錯的。“孫老師要求很嚴格,腿啊、手啊,位置差了一點都不行。”葉國斌回憶,“平時教拳,他根本不把我們當成業餘隊員,完全是專業要求。”學員李丹蓉也對孫劍狄的嚴厲印象深刻:“剛來的時候的确會抱怨,覺得這個老師真是奇怪,我們又不是專業運動員,差不多就行了,為什麼那麼兇、那麼嚴?”直到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她第一次參加了市裡的比賽。那次比賽,“像劉外婆進大觀園一樣”的李丹蓉沒想到,自己第一個上場就“打敗了老體協的一個女隊員”,一舉拿下冠軍。那時她才終于明白孫劍狄平時的良苦用心,“他用最專業的态度帶領我們走進太極拳的世界,才能讓我們領略到太極拳真正的魅力。”越來越多人聽說,新場有位孫老師在義務開班教拳,紛紛慕名而來。年過花甲的謝江早年還在鎮裡打工,每天早上,她都會提早出門半小時,蹬着自行車去拳社練習,掐着點才去上班,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好幾年。東育拳社的學員中除了愛好者,還有一部分是罹患重病的病人。通過太極拳幫助他們擺脫病魔,提高身心素質,是孫劍狄開班教拳的初衷。劉紅芳在2018年被确診為宮頸癌中晚期,放化療半年多後回到家中休養。聽說太極拳能強身健體,在好友李丹蓉的影響下,她半信半疑地加入了拳社。讓人意想不到的是,3個月後劉紅芳去醫院複查,醫生告訴她,她的各項名額都在轉好。這讓她信心倍增,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投入鍛煉。“我以前的職業是汽車銷售,總是風風火火,脾氣很急。太極拳讓我的性子沉穩了許多。”劉紅芳說,現在她沒事就會在家走走貓步,就連在車站等公共汽車時也會不自覺地勾勾腳、擡擡腿,“總感覺我的身體在召喚我,老祖宗的東西流傳了幾千年,總歸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樣的人和事在東育拳社不勝枚舉。一傳十,十傳百,就傳成了神乎其神的“神話”。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東育拳社能讓人重獲新生。每次聽到這種說法,孫劍狄總是笑笑,不置可否。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通過太極拳幫助病人擺脫病魔,提高身心素質,是孫劍狄開班教拳的初衷。 雷冊淵 攝7年來,東育拳社以新場鎮為中心,學員發展至500餘人,輻射到上海的各個區縣,還在各級各項賽事中獲得了30多枚金牌。上海太極拳圈裡,東育拳社的名氣日漸響亮。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東育拳社學員獲得的獎杯和獎牌(部分)。 雷冊淵 攝

業餘拳社出了第一

2021年初夏,一個消息在拳社傳開了:鎮裡要組隊參加第十四屆全運會,主力就是東育拳社的學員。能夠參加國家最高規格的賽事,這讓大家既興奮又緊張。孫劍狄卻面臨參賽的第一道難關——組隊。由于比賽規則對參賽隊員的戶籍和性别構成限制嚴格,規定隻有戶籍在參賽隊所在縣級行政區内的人才能入選,且三分之一必須是男性。這意味着,戶籍人口10萬人的新場鎮要和其他省市擁有幾十萬、上百萬人口基數的縣級市競争,新場鎮隊劣勢明顯。由于戶籍限制,拳社裡許多水準較高的學員都無法入選,留給孫劍狄的選擇餘地很小。他挑來挑去也隻湊夠了11人,還差1人。為了補齊這1人,孫劍狄反複斟酌,光是換人就換了3次,才終于在6月組隊完畢。而此時,距離比賽開始隻有2個多月的時間了。這是一支由農村鄉鎮人員組成的業餘隊伍,隊員中學習太極拳最久的隻有6年,少則隻練過兩三年。這也是一支中老年隊,隊員平均年齡62.5歲,其中年紀最長的69歲,最年輕的54歲。“技術不精,套路不熟,連貫性較差”,這是孫劍狄對這支隊伍初建時的評價。怎樣讓這樣一支隊伍在短短兩個月内達到參賽水準?這對當了幾十年教練的孫劍狄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孫劍狄正在教學。 雷冊淵 攝首先是訓練強度。隻有苦練才能出硬功夫,但隊員們都上了年紀,身體素質不比年輕人,還有一些人得過大病。怎麼辦?孫劍狄就把每天的訓練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段,加起來練夠五六個小時。既保證了訓練強度,又不讓大家過于疲憊。訓練内容是什麼呢?孫劍狄自有一套。“很多人覺得,基本功是初學者才需要練的,學了一段時間就急于上套路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其實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越到比賽越應該多練那些最簡單的步型和手型。”一段長時間的基本功練習後,隊員們心裡都在嘀咕:怎麼臨到要比賽了,還不知道要比什麼内容?直到有一天,孫劍狄向大夥宣布:“要比就要比最難的,我們參賽的項目是四十二式太極拳。”衆人皆驚。“許多人基本的套路都不熟悉,更别說最難的四十二式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大師姐高翠萍直言。孫劍狄卻很自信:基本功練紮實了,套路一套,自然水到渠成。他将自己多年來苦心鑽研的節拍教學法投入訓練,借鑒音樂節奏中強、弱、次強、弱的節拍規律,将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分解為“一二三四”4個節拍。難以捉摸的拳術有了規律可循,訓練化繁為簡,很快有了成效。最終,新場鎮隊以最高分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代表上海出戰全運會決賽的隊伍之一。8月底,捷報傳來:在第十四屆全運會群衆展演太極拳決賽中,新場鎮隊一舉奪魁,獲得農村鄉鎮組四十二式太極拳最高分。另一支主要隊員也來自東育拳社的航頭鎮隊,獲得農村鄉鎮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二等獎。好消息傳遍了小鎮的大街小巷。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孫劍狄正在教學。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種下一顆種子

帶領一支上海郊區的業餘隊獲得全運會第一,這無疑是孫劍狄國術生涯的高光時刻,而在他的記憶中,這樣的時刻不止一次。如果說這次奪冠是太極拳在上海郊區推廣振興後結出的碩果,那他堅持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則早已為此埋下了伏筆。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各地送來的錦旗挂滿了東育拳社。 雷冊淵 攝“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拳本是中國的一項古老拳術,曆史源遠流長。傳入鄰國日本後,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和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已經成立了有29個分團的全國國術太極拳聯盟,甚至還公然宣稱:十年後,世界太極拳的中心将在東京。1988年,日本為了彰顯自己的太極拳實力,派隊來到中國要求舉行對抗賽。于是,中日第一屆太極拳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那次比賽,日本隊敗北。不服輸的日本隊提出再戰。為了展現太極拳在基層發展的水準,他們還提出,設立團體賽項目。第二年3月,中日第二屆太極拳交流大會在上海舉行。孫劍狄帶領由上海師範大學200名師生組成的太極拳隊應戰。比賽那天,《十面埋伏》的音樂在上海體育館内響起,“野馬分鬃”“手揮琵琶”“摟膝拗步”“白鶴亮翅”……隊員們身着白色中式練功服,腰系紅色綢帶,200人好似同一個人一般,動作整齊、利落、漂亮。沒有任何懸念,孫劍狄帶領的中國隊獲勝。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年輕時的孫劍狄。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這次比賽,不僅讓孫劍狄收獲了榮譽,也在他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一定要把中國的太極拳傳承推廣下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孫劍狄就開始探索借鑒音律節拍,融入太極拳的教學。幾十年下來,實踐證明了孫劍狄節拍教學法的有效性,他也漸漸明白,“太極拳應該是與時俱進的,要為它注入新的活力,要推廣,要傳承,就一定要用大家聽得懂的‘語言’。”

上海太極拳“野生”記:太極大師退隐古鎮教拳,帶領農夫村婦奪下全國第一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孫劍狄就開始探索将音律節拍融入太極拳的教學。 雷冊淵 攝南彙二中的體育教師王袁馨從2019年開始将孫劍狄的節拍教學法引入課堂。“以前整個年級都不見得有幾個孩子學過國術,更别說太極拳了。為什麼?就是因為太極拳入門難、見效慢,甚至有很多家長和孩子覺得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王袁馨說,“但我們引入節拍教學法後,孩子們很快就能掌握太極拳的要領,學拳的興趣也大大提高。”在他的帶領下,許多孩子在區級、市級的比賽中獲得榮譽。太極拳的節拍教學法也成功申請到了上海市課題,在全校推廣。嘗試在許多新的領域進行。王袁馨的同學、新場中學體育教師傅蕾傑發現,太極拳在學生良好心性的養成中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于是,她在教學中積極嘗試,不但利用太極拳鍛煉學生的專注力,還讓他們在練拳的“集體共振”中不斷提高自信心和滿足感;孫劍狄的學生洪飛是一名IT工程師,他在短視訊平台上注冊了賬号“太極工程師”,将太極拳用工程化、細節化的形式表現,不僅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國術部落客,還通過視訊與天南海北的拳友切磋交流;“80後”翟永生正努力将自己對太極拳的熱愛變成一種社會責任,通過針對孩子和老人的教學,讓太極服務更多的人群……“太極拳不完全是拳術,更是藝術。我們做一樁事情,認準了就是幸福。”回望過去,孫劍狄頗為感慨,“太極拳的發展程序就如同它本身一樣,不是勻速運動的,而是有快有慢,像那天邊的雲,雲卷雲舒,綿延不絕。”

欄目主編:王潇 文字編輯:王潇 題圖來源:孫劍狄帶領學員練習太極拳招式“金雞獨立”。受訪者供圖

來源:作者:雷冊淵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