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5建構之法閱讀筆記之五

   上次課上老師為我們講了IT行業的創新,創新至于我們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做不到的,之前我一直認為創新其實是天才在某個巧妙的時刻茅塞頓開後想出來的。但是通過這節課老師的講解,例如阿基米德和牛頓的例子,其實我們都隻是看到了創新的那一刻,而沒有看到他們在之前所做的積累與努力,所有的創新都是基于長期積累的隻是層面之上的。

   可下我閱讀了鄒欣老師《建構之法》的有關于IT行業的創新部分,看了鄒欣老師講了關于創新總結的七大迷思之後,我們創新又有了新的認識。彼得德魯克說過:“在現代軟體工程課上,許多同法也提出了不少宏達的創新想法,但是到了課程結束時,最後什麼也沒做,剩下的就是一個空的構想。”我們喜歡創新,大家都想要創新,以為好的想法會讓我們加容易赢,卻往往忽略了創新之前的努力與積累,我覺得老師這點說的特别正确,而我們也要區分創新與空想的差別。在大家的認知中都認為行業的專家、好的團隊才能創新,但是統計資料表明,70%的創新者說,他們最成功的創新,是在他們拿手領域之外的;創新需要技術,但技術不是創新的關鍵,除技術之外,我們也可以由商業模式的創新、使用者體驗的創新,而不要把創新局限于個人技術上。

  好的創新業需要一個合适的時機,就像一匹好馬也是需要伯樂一樣,鄒老師所舉的黃金點遊戲的例子,可能你想到的打擊都想到了。那些成功的企業隻是比大衆的平均值先走了一小步,就是這一小步,讓大部分人看到了産品的“相對優勢”,進而接受産品。關于技術創新,一些趨勢大家早就看到了,也有一些産品推出,但是往往最後成功的産品成功在時機上。有時一個嶄新的技術,推出的時機太早,它就跨不過那道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