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期軟體工程的課程結束了,但自己的感受頗多,通過學習這門課程, 還有認真聽老師講課,不但讓我從理論上掌握軟體工程,而且能從實踐中的學到東西,讓理論和實踐得到了很好的結合。整一個學期下來,總的來說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其實在我看來,軟體工程與其說是一門課程,不如說是一門思想。是一個如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應該說其範疇已經遠遠不止局限于該門課程,成為了一個綜合的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思想集合。
我們采用的書是鄒欣老師編寫《建構之法》,這本書講的非常貼合實際,讓人很容易懂,整本書的内容邏輯很清晰明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本書主要講了個人的技術與流程,單元測試,代碼規範,結對開發,團隊的開發流程需求分析典型使用者和場景,軟體測試,軟體設計,軟體品質等知識。從本質上了解了軟體工程。另外老師也實實在在的鍛煉了我們的寫文檔的能力,每周學習總結,個人作業的總結,讀書筆記,團隊項目的站立會議的總結等都讓我們我們釋出到部落格上,極大的提高了書寫文檔的能力,由衷的感謝。
我是大三的學生了,這個學期的課挺多的,也都是硬課,大三事情很多,有要考研的,也有打算為找工作而努力,大家也都有各自的事情,學校開了這門軟體工程課,也是為我們着想,能讓我們學到更好的技術,為找工作做準備,我們上了這門課,總是學到了點東西的,不可能明明上了軟體工程這門課,卻像沒上一樣什麼都不懂。在上課的時候我還是很認真地去聽老師所講述的内容的,我覺得老師的思想更加的前沿,他教的軟體工程不按正常走,不是想别的課一樣背概念,背定義,然後出一張卷子來決定你學的怎麼樣,我覺得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們學不到一點東西,他把軟體工程的一整套思路交給了我們,讓我們如何從軟體開發的角度,更加深刻的了解軟體,我覺得這樣的老師最好。從我所看到的聽到的來說,我最怕的就是計算機系的學生被别人說成是個帶着厚眼鏡的,隻能夠在電腦前編程式設計式的,在交際場上不知道說什麼而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的人。我覺得這樣的人進入社會之後是沒有什麼前途的,起碼他們缺乏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而這門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我們這些學生一個機會來鍛煉自己在另一方面的能力,設想一下,一個又有技術又能夠與人交流合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自然要比一個單單隻會程式設計式的人要大得多。
其次,這門課程教給了我們在完成一個實際項目時的一般程式及過程,我認為這是一份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教學内容。在課程中讓我們組成團隊來做團隊項目,這不僅可以加強自己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因為以後工作,我們都要融入團隊,在團隊中開發項目,一個人單幹,困難。
在純粹的理論上,我覺得開設這樣一門課程是很成功的。但是畢竟現實裡有太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授課的老師和聽課的學生。這兩個可以說是這門課成與敗的決定性的因素。作為我們學生來說,應該負起比較主要的責任。這門課的價值我已經在上面說過了,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認真學必能學到很多東西,動手實踐能力和從整個大體分析系統開發的邏輯性思維也會明顯增強,不管以後從事哪個方面的工作,這對以後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隐性财富。
《軟體工程》課程既強調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又側重軟體項目的分析、設計、實作和維護的基本技能。比較注意“點”和“面”的結合。我還是蠻喜歡這門課的,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讓我意識到理論學習很重要,實踐更重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隻有将理論與實際結合,才更能發揮我們所學的知識的作用,更能直接的創造效益,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軟體工程課程雖已結束,但我對于軟體工程的學習才剛剛開始。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同學的幫助,在軟體工程方面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