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耳熟能詳的詩詞描寫了年幼就離開家鄉的遊子在暮年回鄉的場景,時間如梭,世事變幻,周邊的一切都是那麼陌生而熟悉…

而在中國共産黨黨史中,也有一位年紀輕輕就參軍報國的開國少将——鄭國仲,他以鐵血男兒的革命熱情加入了紅軍大家庭,二十多年風雨兼程一心向黨,渡江戰役後終于榮歸故裡面見親人,而老母的一句:“同志打哪來?”卻不禁令人淚如雨下,感慨良多!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參軍報國暫别鄉愁

鄭國仲自幼家境貧寒,身為家中男丁從小就要幹活補貼家用,在打零工的過程中他深深了解底層人民對于改變現狀的迫切期望,也一直盼望能有機會改變受苦受窮的命運。

直到有一天他在地裡勞作時遇見了行進中的紅軍戰士,他們飒爽的英姿以及與百姓親切交談的神情感染着他,他當即放下鋤頭,詢問到:“這是一隻什麼軍隊?”紅軍們回答說:“我們是為了人民群衆利益打仗的軍隊!”

鄭國仲一聽正是他朝思夢想的隊伍,立刻找到紅軍上司向他表達參軍的意願,上司見他身材魁梧,機靈穩重,當即讓他随着部隊前行,鄭國仲欣然允諾,忙亂中望了一眼家鄉的房屋,還沒來得及和父母道别,就匆匆地離開了家鄉的土地,遠赴前線支援戰鬥了。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身在家裡的父母二人一直等到黑天也沒等回做農的兒子回家,直到鄉裡告知他們鄭國仲參軍去了,才放下懸着的心。

沒想到親人離别一去就是二十年,二十年裡年幼的兒子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革命熱情為革命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二十年裡勞累的父母不再健碩而是老眼昏花,思子心切。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二十年裡家鄉的人民一舉翻身當家作主。

鄭國仲在參加渡江戰役後得以歸鄉探望父母雙親

。回到熟悉的老家,鄭國仲走到老娘跟前滿懷熱淚喊了聲“娘!”母親卻因耳背早已聽不清言語,隻問了句:“同志打哪來?”

一瞬間鄭國仲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猛地跪在地上給母親磕了個頭,并表明了身份。兩位老人難以想象自己的朝思夢想的孩子不僅活着還功成名就了!但這些在父母眼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回來了!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少年參軍屢獲奇功

鄭國仲自1929年參軍後,在多次戰役中奮勇殺敵,出謀獻策,奪取了多次勝利。

職位也從一名普通紅軍經曆排長、團長、旅長及副司令員、副軍長、司令員等逐漸攀升。并于1955年中央軍銜評比中被授予少将軍銜

曆經紅軍長征三爬雪山、三過草地的艱難戰鬥後,鄭國仲深知革命道路雖道阻而艱難,但無數将士為了革命英勇獻身的熱情一直激勵着他前進。作為當時年輕有為的團長,他先後參加了陽明堡戰鬥、狼牙山戰役以及百團大戰等多次重大突圍戰役。

在百團大戰獅腦山戰鬥中,他奉命率領一個團的士兵奮戰了整整七個晝夜,為第一階段全面勝利争得了頭功。不僅八路軍總部釋出了四天的《捷報》,介紹整場戰鬥的曆程,就連彭德懷也高度肯定了這支守衛獅腦山的軍隊,稱贊他們英勇奮戰,戰鬥力極強!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關家垴戰鬥中,戰鬥經驗豐富的鄭國仲一團再次擔任主攻,在登頂作戰中因為隻有一條小路可以上山,是以敵軍占據了有利地形,我軍傷亡慘重。

但鄭國仲分析敵軍地形後,做出了挖道地作戰的方法一舉攻陷敵軍山頂陣地,最終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擊。這兩次階段作戰不僅為百團大戰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令紅軍将士信心百增,推進了革命的曆程。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1942年,日軍在費盡心力偵查到太行山區前方指揮部所在位置後,妄想一舉殲滅我軍主要上司所在指揮所,開始了鐵壁合圍計劃。當時我軍前方指揮部兵力薄弱,情況一度危急,後在彭德懷、左權、羅瑞卿等上司的合力計劃下,決定在敵人分路合擊時,乘間隙突出包圍圈。

作為主力的鄭國仲奉命占領了十字嶺高地—這一退守自如的地形。他親自率領部隊掩護彭總突圍,面對敵軍空軍襲擊以及地面掃蕩,鄭國仲一軍勇敢無畏,奇迹般地完成了保護彭總等總部首長的突圍任務。

但左權副參謀長卻在率領部隊轉移過程中與敵軍交火不幸遇難。如果沒有勝利完成這次突圍運動,我軍會有何等損失!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建國之後,鄭國仲奉命帶領五千人奔赴山東青島,配合楊國宇少将和許志忠少将組建了青島的海軍基地,為日後北海艦隊的建立打下了堅固的基礎。因為他的後半生為人民海軍事業貢獻突出,

1988年他被中央軍委授予了一級紅星榮譽勳章

退休後的鄭國仲也一直為黨的事業堅持做貢獻,他不顧身體的勞累撰寫了例如《夜摸降頭山》、《第二次打新集》以及《從太行席卷西南》等多篇文章及回憶錄,以此教育後背牢記當下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要始終為人民群衆的利益而奮鬥!

1988年,鄭國仲不顧年事已高,與陳錫聯、王政柱等戰友專程參加山西省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落成儀式,欣然題詞以表不忘前事,永存戰友英魂在心中。

1992年,一生為黨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鄭老将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開國少将離家20年未歸,路過老家探親,老母親:同志打哪來?

小結:

鄭國仲少将自參軍以來參與了多次反擊戰鬥,鬥争中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為黨的事業取得了多次重要勝利,為争取人民群衆安定生活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了革命事業,他離家二十年才得以回家探望雙親,這其中的辛酸隻有他和親人了解,這種革命理想不僅是他個人的犧牲,也是年邁父母對于革命的奉獻!隻有心裡有解放全民族、為了人民群衆最根本利益的人才會做出這種骨肉分離的犧牲!

他無畏、奉獻、忠誠的人生經曆給我們後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要學習先輩的革命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時刻警醒自身行為,積極向上勤奮學習,一心向黨,一心為人民,為早日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