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1月15日,由廣州藝術博物院、《中國美術報》社主辦的“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開幕。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展覽現場。

作為《中國美術報》推出的展覽品牌“高峰之路”系列的收官展,此次廣州“高峰之路”展覽以“寫意性”為研究切面,呈現了從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在中國畫的“寫意性”方面所呈現出的不同代際特征。通過共75位藝術家的220餘件作品,整體性地呈現了當下藝術家對中國畫中“筆墨”“寫意性”的探索與試驗。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同時,作為研究性展覽,“高峰之路”以不同年齡段藝術家的創作作為研究對象,以創作入手,系統梳理和階段總結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對中國畫寫意性的探索。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崔振寬 山澗溪流 136cm×68cm 2021年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陳家泠 西湖景色 96.5cm×179.5cm×5 2021年

展覽從山水、花鳥、人物等不同畫科着手展出作品,同時按照畫家代群的方式劃分展區,以此呈現不同年齡段藝術家對中國畫的寫意性思考,以及當代中國畫邁向“高峰”的探索之路。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江文湛 詠鵝 180cm×97cm 2021年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胡正偉 草原兒女 136cm×68cm 2018年

“高峰之路”系列展覽學術主持、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介紹,“寫意性”是中國畫的基本特征,乃至本質特征。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王有政 剃頭擔子圖 136cm×68cm 2020年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郭石夫 四季圖系列 136cm×17cm×4 2021年

“但今人所謂中國畫‘寫意’,指向和西洋畫‘寫實’相對的概念,即一切非寫實的繪畫或都可看作是寫意性的。”尚輝表示,“這使得當代一些畫家僅僅把中國畫的‘寫意性’了解為一種泛書法化的用筆特征,但傳統文人實際上是反對這種潦草的。”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程振國 峽江舊遊 136cm×68cm 2021年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王西京 日暮倚修竹 136cm×68cm 2018年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陳永锵 色正體直木棉雄 136cm×68cm 2017年

在尚輝看來,展覽之是以談論“寫意”這個話題,是因為當下的中國畫需要我們通過問題,探讨中國的“寫意”到底是什麼,這樣才能讓我們汲取外來藝術養分的同時,還能很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馮大中 月初升 180.5cm×96.5cm 2014年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鄭百重 山中一夜雨 136cm×68cm 2017年

據主辦方介紹,“高峰之路”是《中國美術報》社推出的重要展覽品牌活動,其目的是針對當下藝術創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現狀,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對中國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登上“高峰”進行探讨。同時,将“筆墨”化解為“寫意性”以進行二者更寬泛的融合,也是本次展覽的目的和意義。

“高峰之路——當代中國畫寫意性探索研究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開幕式嘉賓合影。

此次廣州藝術博物院“高峰之路”展覽期間,《中國美術報》社還邀請參展藝術家及專家學者進行展覽導覽和迎春送“福”活動,加深觀衆對當代中國畫的了解。

本次展覽将持續至2月7日。

【記者】關雨晴

【圖檔】主辦方提供

【作者】 關雨晴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