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引言:

匈奴是戰國末期開始出現在曆史舞台上,匈奴是一個遊牧部落民族,他們的騎兵戰術非常了得,也有“馬背上的民族”一稱,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所修的長城就是防禦日益強大的匈奴邊界騷擾,秦始皇曾派将領蒙恬率30萬秦軍出擊匈奴,逐匈奴七百裡而不敢南下。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白登山之圍是标志“漢”韬光養晦後一血前恥的決心

秦朝亡後,楚漢之争又起,最終由劉邦勝出,

而這個時侯的匈奴已經悄悄崛起和強大

崛起強大起來的匈奴統一了匈奴各部落。

強大的匈奴部落已經威脅到漢朝北方邊境的安全,漢太祖七年,劉邦集合30萬大軍,由他親自統領親征匈奴。由于劉邦過于輕敵,被當時的匈奴

冒頓單于以誘兵之計将劉邦親率的先頭部隊引入包圍圈。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白登山之圍示意圖

劉邦被冒頓單于的部隊團團圍住,

進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已是冒頓單于的甕中之鼈。

在被圍困整整七天後,陳平獻計取得

冒頓單于阏氏的信任,冒頓以信任阏氏之言解除包圍!

冒頓雖強。終以阏氏解白登之圍。

事後,劉邦也知匈奴實力強大,不能與之抗衡,決定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儲存實力。為了保持邊境不被匈奴騷擾,采取與匈奴和親政策,将宗室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安撫匈奴想打垮漢朝的野心!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西漢早期疆域圖)

劉邦之後,文、景兩帝時期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也一邊與匈奴和親繼續保持雙邊的緩和,雖然說已和親,匈奴也并沒有暫停騷擾漢朝北方邊境,而是不挑點在騷擾北境安全。

公元前141年,在位16年的漢景帝劉啟去世,

16歲的太子劉徹繼位,這便是後世所稱的漢武帝劉徹!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影視作品漢武帝劉徹形象

劉徹繼位後,漢朝的國力已經在長達六十多年的與民休息中強大起來,

這位少年天子剛繼位就抱負遠大理想,就是打擊匈奴,他繼位不久就有了斷絕漢匈六十多年來的和親政策的想法!

漢武帝才質高妙,有崇先廣統之規,故即位而開發大志,考合古今模範。

劉徹

繼位後就想徹底打擊匈奴六十多年來對漢朝的恥辱,自

高皇帝劉邦在

白登山之圍的失敗,為了讓漢朝走向壯大而與匈奴和親保持漢朝北方的穩定,而與匈奴和親。漢朝定期的給他們(匈奴)送大量的物資和

漢宗室公主來保持漢匈雙方的穩定!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影視作品漢武帝

建元六年,

21歲的武帝劉徹指揮了他人生第一場軍事勝利,建元六年,閩越發生内亂,漢武帝派譴大軍去平定。而這場内亂的平定也決定了

漢武帝打擊匈奴的最終打算。

漢武帝以這場平亂的勝利對當時反對他用兵的大臣,引用了《

孫子兵法

》的一段話: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國;

漢匈大規模戰争的序幕:馬邑之謀

在這場軍事勝利後兩年後,

一名叫聶壹的商人找到了反對與匈奴和親的王恢,說他有一計能使匈奴進入漢境而殲之。

随後,王恢上書漢武帝,經過一翻讨論後,武帝決定在

馬邑

引誘匈奴對其進行打擊!

而漢武帝為了對決定着這場誘敵殲滅戰的勝利,調漢境30萬大軍部署。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影視作品王恢正看匈奴在撤離

但是,正當這場精心策劃的布局與預想一樣會勝利時,

敵方即将進入圈套時,親自出動的匈奴首領軍臣單于感到了不祥的預感,他馬上讓一小股部隊率兵攻打邊界的哨崗,抓來了負責邊哨的亭尉,在軍臣單于威脅下,尉史将漢軍部署30萬大軍引誘匈奴深入的計謀全部說出,軍臣單于聽後大驚,随之下令匈奴立即撤軍。

然而,那個主張對匈奴用兵和這場的策劃者王恢,見到匈奴退兵卻不去追擊退兵的匈奴,最後,

武帝以臨陣脫逃判了王恢死刑,也預示了這次對匈奴首次用兵的失敗!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昔漢之王恢,欲徼一時之幸于匈奴,故為馬邑之役,孝武許之,是恢欲奉诏以從事也。然後以謀出于恢,故下吏不赦,使恢自殺。

雖然這場經過精心策劃、埋伏30萬大軍,引誘匈奴入圈套的計謀失敗了,

但是,這是一場在戰術上失敗,在戰略上勝利的棋局!

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

馬邑之謀僅僅過了四年,武帝再次用兵打擊匈奴。

元光六年,武帝派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衛青每人率一萬騎兵,分四路出兵打擊匈奴!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四路兵馬方向圖

在四路将領中,騎奴出身的衛青并沒有被匈奴王庭的單于所看重,完全不把衛青所率領的一路人馬看在眼裡,而是把全部匈奴主力放到了其他漢軍三路人馬中。也就是這樣匈奴王庭犯了一個緻命性的錯誤,

曾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戰略上要藐視對方,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衛青影視作品形象

而讓匈奴最想不到的是,他們最輕重的一方:衛青一路。由于他們對衛青的輕視,衛青猶如入無人之境找到了

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龍城。這一戰衛青勝利了,漢武皇帝劉徹親自部署和計劃的戰役,這場戰役中隻有衛青一路取得了勝利,龍城大捷的勝利對漢王朝而言就是洗刷恥辱、全面反擊匈奴的開始,這是漢王朝整整等了六十多年來對匈奴用兵首次勝利的戰略性戰役!

帝國雙璧的出現,讓那個曾經若大的匈奴部落聞風喪膽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影視作品衛青和霍去病

在取得首次對匈奴用兵的勝利後,武帝劉徹繼續派譴衛青打擊匈奴,也接連取得勝利。

而被譽為大漢帝國雙璧之一的冠軍侯“霍去病”,更是讓匈奴人聽了膽怯。

這位天才将領17歲率領800騎兵就敢對匈奴發起攻擊,以極小的代價斬獲敵方2000餘人,武帝劉徹為了表障其功,受封霍去病為

勇冠三軍的冠軍侯!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霍去病影視作品形象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顔色

這是匈奴對失去控制西域之後作出的傷悲感歎詞,因為劉徹曾兩次派譴霍去病在對他們的河西草原進行打擊,兩次奪得勝利,河西草原的失去是對他們一種沉重精神打擊,匈奴丢失了河西草原就像一匹戰馬失去了能提供糧食補給,

河西之地的丢失對匈奴而言就是折了一隻翅膀!

漠北之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河西之戰大獲勝利後,

公元前119年即

元狩四年,劉徹欲想再發動一場規模最大最艱巨、徹底摧毀匈奴的戰役。這場戰役非同小同,因為匈奴經過幾次漢軍的打擊,他們已經撤離到千裡之外的

漠北。

白登之圍的失敗教訓:是為漢朝休養生息打擊匈奴戰略大布局

在多重考慮和辯論下,劉徹以衛青、霍去病每人率五萬騎兵合10萬騎,分成兩路形成合圍之勢對遠在千裡跨越沙漠的匈奴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此戰,已漢軍以一萬騎兵的損失,獲得漠北之戰大捷,匈奴對穾如其來跨越沙漠而來的漢軍毫無防備損失近十萬人的代價,從此,匈奴部落實力日漸衰,直到在曆史中消亡!

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誰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禦,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單于稱臣,

結語:一個國家的強大是維持不被外人侵略、欺淩的根本,若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國力,終會被欺負!我們還是要記住一些話:忘戰必危,好戰必亡!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

班固·《漢書·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十七至卷第二十二

《資治通鑒》卷第三十四

《史記·匈奴列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