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着一種說法,即漢人弱小,拼不過其他民族無法建立屬于漢人的王朝。縱觀古今,多數朝代的君王祖上都是少數民族居多,例如唐朝李氏的祖先原是契丹人,最近的清朝自不必說。
無論哪個王朝的建立,都伴随着内憂和外患兩種因素。而所謂的外患便是很多“蠻夷”地區所帶來的。他們總給人一種勇猛剛毅的形象,打起仗來更是無敵,對于久居中原的漢人來說确實是心腹大患。
然而明朝的建立,卻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那種印象。明朝是我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實行了許多鐵血政策,一度将明朝建設成為武力強大的王朝。

但是這個享譽中外的強盛之國,卻亡于王朝内部的沖突争鬥之中。再加上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突起,使得王朝風雨飄搖。為了保住皇族血脈,朱氏主人隐姓埋名潛入民間,幾百年後才認祖歸宗。
朱元璋的後人
王朝的覆滅,給皇室子孫帶來的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被敵軍斬盡殺絕,另一種則是聞訊出逃,保住一支血脈。顯然,朱元璋及其後代都非常聰明,在滿清的鐵騎之下找到了一條生路。
此人名叫朱劍凡,原名周家純,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七世孫,可以說是嫡系的皇族血脈傳人。
周姓是祖先逃出避難時所使用的姓氏,直到民國初年,當時還叫周家純的年輕人拿着族譜去到湖南督軍府,請求改回朱姓,才得以認祖歸宗,他本人也更名為朱劍凡。
朱劍凡是我國現代非常著名的教育家,早年間他前往日本留學,回國之後便将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為學堂,命名為周南女子學院,旨在幫助廣大女性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破除封建傳統思想。
這個學院便是如今長沙周南女中的前身,到現在已經有百年曆史。朱劍凡共育有8名子女,每個孩子都非常有出息,他的三女兒朱仲芷的一生更是極具傳奇色彩。
1904年朱仲芷出生于湖南長沙市“蛻園”裡,這是長沙最為著名的私家園林。得益于父輩的殷實家境,她一出生就戴着“名門貴女”的光環,成為所有女生羨慕的對象。
在那個封建禮教束縛着女性的年代裡,能生在這樣的家庭是非常幸運的。父親朱劍凡是個思想開放且前衛的人,他總是提倡女兒也要學會獨立,是以在他的影響下,朱家走出了廢除封建思想的第一步。
當時也正是新文化和新思潮湧動的年代,在此契機下,朱劍凡打開家門辦起了周南女子學院。朱仲芷和姐妹們自小就在父親辦的學堂中讀書習字,這也是她人生中最歲月靜好的日子。
古時候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以社會上是禁止女性入學堂讀書的。是以在周南女子學院創辦之初隻招收同族的女子入學,後來到1907年政策比較松散的時候,才開始招收外姓學生。
當時,楊開慧、向警予、蔡暢等都曾在這裡就讀,還是青年學生的毛主席更是周南女子學院的常客,得到了朱劍凡一家的優待。
所謂“近朱者赤”,朱仲芷在這樣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下,革命思想逐漸在心中萌芽,也為她定下了一生要行走的方向。
投身革命
朱仲芷從1910年到1922年都在周南女子學院就讀,在校時她學習非常的刻苦和勤奮,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千金小姐而有所懈怠。是以她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是個妥妥的學霸。
後來畢業後她考入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學,這是中國的第一所女子大學,是1913年由美國教會等在我國開設的學校。朱仲芷考入這所學校之後,在這裡刻苦學習了英語,畢業時已是一名優秀的外文學者。
1926年朱仲芷結束學業回到長沙,成為了湖南省黨校指導科幹部,她的主要工作便是訓練婦女各種生活上的技巧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在這裡,她認識了第一任丈夫蕭勁光。
蕭勁光是我國開國十大将之一,是海軍的主要建立者。兩人自相識起便一見鐘情,再加上革命理念相同,他們很快就确定了情侶關系。
當朱仲芷剛認識蕭勁光沒多久的時候,就已經心生愛慕。她本身也是個具有很強烈獨立意識的女性,是以對于愛情和婚姻的把控也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她在還未通知家人的情況下,将男友蕭勁光帶回了家。第一次見到準嶽父的蕭勁光難免有些緊張,于是一見面的時候,便中規中矩地行了個軍禮,而且喊了聲“爸爸”。
朱劍凡見到哈哈大笑起來,然後看了看身旁的朱仲芷,得到她的會意之後,便開心地接納了這個耿直的準女婿。
不久之後,兩人雙雙前往武漢并結了婚,同年朱仲芷也正式加入共産黨,夫唱婦随地開啟了屬于他們的革命道路。
1921年的時候,蕭勁光曾前往蘇聯留學。夫妻兩結婚後,又再次被委派到蘇聯學習。他們分别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軍事大學就讀。在此期間,兩人的大女兒蕭燕燕順利出生。
生逢亂世,有太多的無可奈何,1930年的時候,兩人結束學習回國,考慮到國内時局動蕩,于是便将女兒留在了莫斯科的一所保育院裡,想等穩定下再去接她回來。
但後來回去找的時候,女兒已經行蹤不明,直到現在都還沒找到,這也成為了夫婦倆心中永遠的痛。
1935年,長子蕭永定出生,稍微彌補了失去女兒的心靈空白,後來他們又連續生育了5名子女。當時國内戰争頻發,朱仲芷回國後便在父親開設的一間小酒店中從事地下黨工作。
這家酒店實則是中共上海地下黨的一個聯絡點,朱仲芷在這裡進行翻譯宣傳資料。後來朱劍凡因病去世之後,酒店開始閑置,朱仲芷便撤離到了其他地方繼續革命。
後來朱仲芷與蕭勁光一起奔赴延安投身到革命隊伍中,在延安的那段日子也成為了她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從離婚到再婚
1938年,中共在延安成立馬克思列甯主義學院,并且設立了編譯部。但是洛甫擔任編譯部主任,從延安各機關選撥精通外語的人才,朱仲芷被選中正式進入編譯部工作。
因為自小與毛主席相識,是以在延安期間兩人經常探讨一些關于馬列主義的先進思想,從中得到諸多啟發。
雖然工作上一帆風順,但是朱仲芷和蕭勁光的感情卻出現了隔閡。在抗戰年代,蕭勁光經常征戰在外,而朱仲芷卻留守在延安,夫妻倆總是聚少離多,居而久之便感情變淡。
1940年,朱仲芷與蕭勁光協定離婚。對于兩人離婚的真正原因,社會上頗有猜測,但兩人是和平分手,沒有争吵更沒有互撕,究其原因也許就是兩地分居。
至此,兩人已經相伴走過了十三個年頭,結婚的時候也是“閃婚”,不愛了就分開。可以看出兩人在思想上都是非常開放和先進的,他們之間這種全新的愛情觀念也影響着身邊的人。
朱仲芷離婚後繼續選擇留在延安進行抗日戰争的後勤保障工作。她當時被委派到延安中央研究院的國際問題研究室。當時戰事吃緊,工作不忙的時候,她便帶領的研究室裡的女同志為前線做後勤。
有些女同志不會織毛衣,朱仲芷就手把手地教,直到對方會為止。後來她又到邊區開展工作,跟随大部隊搞農副生産,而且還當上了廚房的夥食委員。
她經常深入廚房幫炊事員幹活,那些單調的小米粥和窩窩頭,在她的手中總是不停地變着花樣。戰士們吃得飽、吃得好,上前線打仗才有力氣。
許多人對朱仲芷的評價都是“樂于助人、為人善良且溫和謙遜”。她在邊區革命的期間,認識了第二任丈夫邢肇棠。
邢肇棠原是國民黨的參謀,他軍功卓絕,一路晉升至高官厚祿,但這些名利卻不能泯滅掉他的認知。他是個着眼于大局勢的人,軍閥内亂期間,便不堪國民黨内部的沖突,多次支援國共合作方案。
1924年直奉戰争爆發之後不久,蔣介石背叛革命下令清剿共産黨。邢肇棠拒絕執行并釋放了被捕入獄的三十名共産黨員。随後率領部隊離開,并聯合倒蔣一派意圖東山再起。
1939年邢肇棠受到蔣介石的迫害,被迫逃離到共産黨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彭德懷親自接見他并任命他為臨時參議會副參議長。
1943年,他前往延安會見了毛主席、周恩來等人。1945年經過毛主席的準許,邢肇棠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在延安期間,邢肇棠與朱仲芷相識,當時朱仲芷剛離婚不久,而邢肇棠的夫人也病逝,在黨内同志的撮合下,兩人結為夫妻,後來一直相濡以沫的走完人生。
抗戰勝利後,邢肇棠在黨内擔任多重重要職位。1955年他被調任河南省任第一副省長,直到1961年5月在鄭州病逝,享年67歲。
朱仲芷也在建國後在延安大學英語系教書,并與唐海一起編譯了《英語會話》一書,成為後來學生們所使用的英語教材。
1996年,朱仲芷逝世,享年92歲。
朱仲芷一家人,包括父親朱劍凡、妹妹朱仲麗等人都是我國偉大的革命者。一家人都在國家危難之時,投入到抗戰之中,朱仲芷是家族中最早加入革命隊伍的人。
她的兩段婚姻都被世人披上傳奇色彩,隻因為兩任丈夫都太優秀,此外兒子們也相當有出息。如她與前夫所生的三兒子蕭卓能曾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妻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唱家李谷一。
朱仲芷在封建思想還根深蒂固的年代中,敢于躬身力行的以離婚終結無愛的婚姻,實為當代女性的楷模。同時也警醒着廣大女性同胞,要适時地丢掉不幸的包袱,才能擁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