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剛成立,英國就主動與我國建立聯系,并非隻為香港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自那一天起,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裡的紅色政權國家相繼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無一敢和新中國取得聯系,但在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突然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法律上之政府”,願意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同時,英國政府還鄭重聲明取消對國民政府的承認。就這樣,英國成為西方大國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真是奇怪:一向為美國馬首是瞻的英國,居然在新中國成立不足百天時,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開承認新中國!這其中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呢?

現在很多網絡雜文,對于當年英國政府急于承認新中國的原因,主要歸結到與香港有關。至于具體原因到底怎樣,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英國急于承認新中國,主要是為了香港呢?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央政府就對外宣布不承認以往一切不平等條約。随着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已經打到深圳河畔的羅湖橋頭,離被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僅一橋之隔,隻待一聲令下,便可跨河收回香港。

新中國剛成立,英國就主動與我國建立聯系,并非隻為香港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

解放軍大軍壓下,港英政府此時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因為在此前中英之間就發生過“紫石英号事件”,兩國關系至少在明面上略顯緊張。幾乎所有西方政客都認為香港“完了”,解放軍甚至不用派兵,隻要斷水、斷供,駐守香港的英軍幾周内就會投降。英國人心裡明白,中共“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宣告不是說說而已,那些與大清王朝簽訂的條約,是不可能擋住解放軍的。

就在駐港英軍像模像樣地集結了4個旅的兵力,戰戰兢兢地準備打一場“香港保衛戰”的時候,本已作好了進軍香港一切準備的人民解放軍突然接到指令,停止前進,就地紮營,與英軍隔界對望。随後,英國駐香港總督收到了中共通過秘密途徑傳來的

維持香港現狀的“三項條件”:一、香港不能用作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基地,二、不許進行旨在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威信的活動,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港人員必須得到保護。

這三條本就不過分的條件,很快就得到港英政府的保證,一場即将到來的惡戰轉瞬之間煙消雲散。

新中國剛成立,英國就主動與我國建立聯系,并非隻為香港

中英士兵隔界對望

中央政府之是以願意維持香港現狀,主要是出于長遠考慮。黨中央認為:

在西方列強對新中國執行封鎖政策的時候,急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并沒有多大意義。相反,如果利用這兩地的原來地位,特别是香港,将對我們發展海外關系、進出口貿易更為有利些。

是以,才會有前面發生的停止進軍香港以及向香港總督緻密函的事情。

也正因為中央政府願意維持香港現狀,暫不收回香港,讓英國政府松了一口氣。是以,

很多人就認為英國政府為了投桃報李,才會積極主動地承認新中國。

如果深挖那段曆史的前前後後,就會發現,

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因為早在1948年,新中國還未成立之時,英國政府就已經試圖與中共建立聯系。

與美國不同,二戰結束之後的英國并沒有幹涉中國内戰。1948年末,英國政府就已經看清形勢,打算放棄南京國民政府,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門内留一隻腳”的對華政策,開始積極讨論與中共建立必要聯系。

1948年12月,英國外交大臣貝文向内閣送出了一份備忘錄,建議在必要的情況下,與中國新政府建立非正式的外交關系。

12月13日,英國内閣會議決定:英國在華各領事館保持原地不動,以待與中國共産黨建立事實上的關系。

根據這一訓示,沈陽、天津、北平等地解放後,英國領事館均留在原地。

随着解放戰争的順利推進,以蔣介石為首的反動政府失敗已成定局。1949年3月,英國正式決定願意承認即将建立的新中國,并将這一态度通報給美國。盡管後來在4月渡江戰役期間發生了“紫石英号事件”,但也絲毫沒有讓英國人放棄這一既定政策,南京解放後,英國大使館也依然留在了原地。

新中國剛成立,英國就主動與我國建立聯系,并非隻為香港

1949年的香港街頭

1949年10月5日,就在新中國成立數天之後,英國前駐北京總領事格雷厄姆向周恩來遞送了一份照會,建議在中國地方政府與英國領事館之間建立“非正式關系”,以此同新中國建立聯系。同時,格雷厄姆還轉達了英國政府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遵守舊政府對英國已經承諾的國際義務。

英國人試圖保持香港現有地位的意圖恰恰與黨中央願意保持香港現狀的戰略構想不謀而合,是以,就有了人民解放軍“勒馬深圳河”的一幕。

既然雙方已經不存在核心利益沖突,英國方面就開始了正式承認新中國的準備工作,10月10日,英國外交部訓令其派駐廣州的外交人員不得随國民黨政府遷出。

11月1日,英國向美國送交一份備忘錄,表示準備承認新中國。備忘錄指出:

“英國政府已經提出了在‘門内留一隻腳’的政策,要使這一政策産生成果,便隻有承認中國共産黨政府。是以,

出于政治的、現實的原因

,英國政府傾向于給予法律上的承認。”

當月,在美、英、法三國外長巴黎會議期間,貝文通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英國有意承認新中國。12月15日,英國内閣通過了正式承認新中國和取消對國民黨政府承認的決定。隻不過,考慮到中蘇關系的穩定大局,新中國并沒有與英國建立正式大使級外交關系,而是隻建立了足以滿足當時雙方需求的代辦級外交關系。

新中國剛成立,英國就主動與我國建立聯系,并非隻為香港

香港老照片

是以,不難看出,當年英國積極主動承認新中國,願意與新中國建立聯系,是早就定下的外交政策,并非因為香港問題而采取的一種“投桃報李”式的妥協。

作為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英國人很清楚,如果盲目追随美國認可蔣介石政府,隻會得不償失。相反,盡早與新中國建立聯系,不僅可以維持現有利益,還可以在新中國的建設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除此之外,通過與新中國建立聯系,一方面能防止自身在美蘇博弈中被邊緣化,另一方面還能盡量拉攏中國,以此牽制蘇聯,減少蘇聯對歐洲的壓力。這才是英國主動積極與新中國建立聯系的現實與政治原因。

閑聊之中,錯誤難免,歡迎指正交流!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就地點選評論分享留言!還可以點選關注,聊聊咱們感興趣的那些事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