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随着一聲槍響,辛亥革命拉開了序幕,武昌起義爆發。在起義爆發時,清朝的宣統皇帝溥儀卻僅僅隻有六歲,完全沒有執政的能力,朝堂一片混亂。

因為沒有任何有效的防守措施,武昌、漢口、漢陽很快被攻陷,此時的大清王朝處于被動地位,無奈之下,清政府隻能請袁世凱再度出山掌握大權。

他受命于清朝存亡危難之時,手握大權帶領軍隊讨伐武漢,不負衆望,他有效地抵抗了革命黨人的進攻,雙方在武漢僵持不下,但他卻有二心,與革命黨人私下達成協定,逼迫溥儀退位。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為得到民國政府的“清室優待條件”,滿清皇族應允此事,在1912年2月宣布退位,盡管是清王朝的統治走向了終點,仍然還有很多忠臣為滿清效命,奮戰在一線,妄圖複辟,這些人中以多羅特·升允最為代表。

多羅特·升允其人

多羅特·升允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是八旗蒙古鑲黃旗人,從小受傳統封建禮制家風的影響,立志要忠君報國,為百姓謀好事。

光緒八年,他參加鄉試中舉人。光緒十二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随後又因建立功勳被特賜多羅特公,從此便展開了他的仕途。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他一生為民多謀福祉,并且還是陝西大學堂的首倡者,在蘭山書院創設甘肅省優級師範學堂,同樣,除重視教育外,他也主持興辦實業,排除萬難,修建了具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黃河鐵橋,可以說他為人正直,多為百姓着想。

但也就是這樣的性格,卻得罪了當下最有實權的女人慈禧。在慈禧七十壽誕時,朝堂上下的文武官員都在精心籌劃給太後做壽的禮物做準備,當時的各個權貴甚至不惜勞民傷财,不停地搜刮民脂民膏,還指令各省要獻金向慈禧祝壽。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但有一個人卻表現得十分不同,那就是多羅特·升允,他不僅不願意獻金,并且還上疏要求停止獻金,他這種做法無非是從朝廷大局與當下局勢考慮,不想讓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最終卻引起了慈禧太後的不滿與憤怒。

再加上當時他又反對君主立憲,不久便被以“擾亂新政”為由被革去官職,不久清王朝就已經陷入了内憂外患的境地,盡管是進行了立憲改革,終究是不徹底的一次改革,最終引發衆人的不滿。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于是在武昌爆發了起義,危難關頭多羅特·升允被重新啟用,掌握軍隊大權,成為陝甘總督并總理陝甘軍事。

為複辟清朝,向蒙古部落求助

在被清廷重新任命後,升允盡忠于清朝,試圖挽救清朝于危難之間。他主政西北數年,對當地的地形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利用如此大的優勢,打得革命軍節節敗退。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在他的帶領下,西北新軍越戰越勇,勢如破竹,連續攻下了十多個城池。正當他與士兵義無反顧地在前線奮戰時,卻得到了宣統皇帝溥儀退位的消息,軍心動蕩,見清朝大勢已去,士兵都不願再與革命軍繼續展開作戰。

升允對清朝的忠心可以說是無人能比,盡管是在清朝落敗之時,也從未忘記清廷,甚至不惜代價想要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以此來妄圖複辟清朝。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于是,他開始無視皇上已經退位的消息,繼續帶領軍隊作戰,心想隻要攻破西安,就可助力溥儀複辟,但此時軍心潰散,很多士兵紛紛逃跑,喪失戰鬥意識的陝甘清軍已不再擁有昔日的氣勢,反而戰敗,升允也不得不帶領親信殺出重圍。

此後的他也深知在中原已沒有立身之地,将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蒙古部落,希望能夠借助勤王的勢力幫助溥儀恢複皇位。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在從陝西前往蒙古部落的途中,遭遇了罕見的大雪,陷入了一片白雪茫茫之中,一行人經過半年的摸索才艱難地來到了蒙古部落,但不幸的是,蒙古部落卻将升允衆人拒之門外。

複辟計劃泡湯,轉念向日本釋放信号

被蒙古部落拒絕的升允被沒有氣餒,心中暗暗謀劃着新的複辟可行路徑。在仔細分析當今中國的形勢之後,走投無路的他無奈逃亡了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宗社黨,企圖通過日本人的扶持來助力溥儀複辟。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此時在國際局勢上,發生了一個重大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迅速占領了山東青島,這也給升允帶來了複辟的曙光,随即便立馬聯合清朝親王迅速在沿海一帶展開了複辟行動。

當時他還極力說服江南提督張勳,懇求他一同完成此次行動,最終這場行動卻因為袁世凱提前獲知而終止,第一次的複辟計劃破産,宣告失敗。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直至袁世凱去世,事情才有了新的轉機,他想到了往日一同戰鬥的夥伴張勳,但張勳怕複辟行動再次失敗,于是向日本人釋放求助信号。升允在寺内與日本首相進行了會談,聲淚俱下地講述了清王朝的遭遇與末代皇帝溥儀的不幸。

在他懇切地請求中,日本人決定幫助這個晚晴的孤老遺臣。就這樣,升允帶着日本人支援的意見和給與的大量經費從東京回到了國内,在日本的支援下,張勳才終于下定了了複辟的決心。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籌劃與安排,終于讓溥儀在1917年實作了複辟,而升允也因複辟有功,被封為大學士。

但是時代的潮流已經滾滾而來,沒有人能夠阻擋,作為舊時代産物的清王朝最終隻能是走向滅亡,僅僅在位了12天,溥儀便被又一次趕下皇位,最後還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他與升允在天津租界艱難度日,望來日能夠卷土重來。

清朝都滅亡了,陝甘總督還在率清軍戰鬥,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天下

雖然升允為大清朝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對于百姓來說,于百姓無益,所作所為全是出于自己想要複辟清朝的私欲,沒有顧及到億萬人民的生存狀況,無視日本妄圖侵華的野心。

縱觀多羅特·升允的一生,可以說他是一位忠臣,即便是在“山窮水盡”的地步,也從未放棄過為溥儀複辟的想法,這種忠心卻是一種愚忠。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卻是非常的守舊迂腐,沒有認真當下的局勢,沒有及時地去接受時代的更疊,一生為複辟奔走,卻難以阻擋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