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逝者|越枝栖彩鳳,“活蘭貞、神秀英”将“金派”藝術永留人間

逝者|越枝栖彩鳳,“活蘭貞、神秀英”将“金派”藝術永留人間

“金派耀菊壇,活蘭貞,楊貴妃,曲滿春申醉天籁。越枝栖彩鳳,神秀英,王熙鳳,高謝風塵留餘音。”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派”藝術創始人金采風告别儀式1月16日上午在上海龍華殡儀館舉行,在丈夫、著名越劇導演黃沙的代表作《梁祝》的小提琴聲中,衆親友獻上一朵玫瑰,送别老藝術家最後一程。

告别大廳中央的遺像上,金采風依舊笑得那樣親切與溫暖,兩旁的螢幕滾動播放着她生前的代表劇目和表演片段。《盤夫索夫》《彩樓記》《西廂記》……大廳外一張張劇照回顧着燦爛的“金派”藝術成就,一旁的大型花束“歲月留金”寄托着全體“金派”弟子對老師的深切哀思。

逝者|越枝栖彩鳳,“活蘭貞、神秀英”将“金派”藝術永留人間

從小就愛跟祖母看越劇,16歲考入雪聲劇團訓練班再到創立自成一格的“金派”藝術,越劇始終陪伴着金采風,一直到生命的最後。“在病床上的兩年多,我每個星期都去看她,她和我講得最多的就是她的越劇事業,”金采風兒子黃曉光對記者說道:“她一直說越劇該怎麼發展,怎麼抓編導演,怎麼培養學生。”在病床上,金采風還叫女兒錄下學生演出的視訊,看完後提出意見囑托她帶給學生。在黃曉光的兒時記憶裡,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父親與母親共同切磋劇本和表演的畫面,“他們對于工作的認真和專注引領着我們小一輩,是我們的榜樣。希望他們在天國再續越劇‘黃金’。”

“老師一輩子都是戲,時時刻刻都在跟我說藝術。”回憶起與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金采風親授弟子,上海越劇院“金派”青衣樊婷婷泣不成聲:“我住在宿舍的六年,擡頭便能看見老師家的窗戶,她經常把我叫到家裡和我說一天戲,為了節約時間,她和我說就不出去吃飯了,我們在家吃馄饨好嗎。”

逝者|越枝栖彩鳳,“活蘭貞、神秀英”将“金派”藝術永留人間

“侬戲一定要唱好,一定要唱好。”這是金采風對樊婷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老藝術家為人簡單謙虛,對弟子更是關愛有加,樊婷婷猶記得第一次登台演出,老師為了給她的舞台形象增色,特地送了她頭面,正是這副頭面陪伴了樊婷婷在青年團的六年時光。上海越劇院的《盤夫索夫》時隔20年再度上演的那一晚,由于劇目暌違舞台許久,加上新一代“陸派”與“金派”與戲迷見面,當天演出情況相當火爆。“那天老師給我準備了宵夜,在馬路上像個小孩一樣跟我抱在一起,不停問我,婷婷你開心伐。”樊婷婷哽咽着對記者說道。

“昨天我一個晚上沒睡好,老師教我學戲的畫面像放電影一般浮現在腦海裡,”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方亞芬感慨萬分,之前她還計劃着今年要去給金老拜年。“我的《碧玉簪》是金采風老師手把手教的,排戲時她是一個非常嚴格的老師,排完戲後是一個可親可愛的大姐姐。盡管我不是‘金派’弟子,但老師教給我的東西使我受益終身,也想把它們再繼續傳承下去。”

作者:王筱麗

圖檔:上海越劇院供圖

編輯:商慧

責任編輯:王彥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