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在元末明初,沈萬三是當時富可敵國的商人。據統計他的所有資産換算成白銀有21億,要是換算成現在的貨币,大約相當于14000多億。
沈萬三的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在沈萬三年輕的時候,他也并沒有很多财富,相反,在當時他也僅僅隻是一個貧農。

但是,沈萬三為人聰明,富有創造力,在種地方面他與旁人不同,他主張高投入的精耕細作。事實證明他的勞作方式是對的,他每年都收獲頗豐,靠勞作攢下了自己的原始資本。
在自己攢下原始資本後,沈萬三開始從商,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他就成為了焦點人物。在這個時候,當地的頭号商界人物約見了他,而這個可是當地富甲一方的巨頭。
因為自己的才能,富商決定自己出錢讓沈萬三去市場操控,而這個決定,使得沈萬三風生水起,好比是草雞飛上枝頭搖身一變成了鳳凰。
緊接着,随着自己的操控,沈萬三掌握了很多資源人脈,加上不久後富商撒手人寰,留給了沈萬三一部分家産,沈萬三更加的如日中天。
随着沈萬三内部的資源不斷擴大,再加上沈萬三為人從商的經驗,沈萬三很快成為了當地數一數二的富商。而随着明朝允許私人對外進出口貿易,沈萬三又抓住了新的商機,經過幾年的對内對外運作,一時間沈萬三成為了當朝商人的巨頭,而他當時可謂是富可敵國。
但是人怕出名豬怕壯,沈萬三當時被朝廷觊觎,皇帝朱元璋還下令讓沈萬三用自己的财産去建設南京城。君命難違,沈萬三一直對朱元璋的要求是想方設法滿足,要錢給錢,要人出力。
但是沈萬三終究還是難逃朝廷的懲處,沈萬三一直給一些将領軍官行賄,但是朱元璋認為沈萬三這是收買人心,有不臣之心,進而龍顔大怒準備誅殺沈萬三,但是馬皇後說了好話,沈萬三這才逃過一劫。
沈萬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一生輝煌但卻淪落到颠沛流離,背井離鄉。雖然沈萬三一夜之間消失在了人們的眼前,但是他畢生的财富可讓無數人瘋狂。
沈萬三在巅峰時期可是能帶動國家整體發展的人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身家使明朝的國力進入了輝煌時期。是以,當明朝覆滅,新上位的清朝皇帝對他的遺産可是垂涎三尺,發動了衆多人力去民間尋找沈萬三的蹤迹,想要用他的遺産來擴大國家實力。
清朝可以說為了尋找沈萬三的财産煞費苦心,清朝執政296年間,12位皇帝從未間斷過尋找之路。但是直至清朝覆滅,沈萬三的遺産也沒有被找到。沈萬三的影響力是很巨大的,後人一直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
在當時的大明王朝,貴州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一個蠻夷之地,人們的生活也比較原始。是以沈萬三最終選擇逃生到這個地方,在這裡苟且偷生是再合适不過。
沈萬三在被朱元璋發配後,逃到這裡便銷聲匿迹,由于沈萬三結交過不少官員,而當時鎮守此地的人受過沈萬三的恩惠,與他也是多年的交情。
是以沈萬三被發配到這裡反而是不幸中的萬幸,皇帝為了讓他自生自滅,卻不成想反而為沈萬三選了一個養老的好地方。雖然人們一直沒有找到沈萬三的财産,但是關于他的後人卻有了一點消息。
在近代,很多貴州本地某些地方有很多人宣稱自己是沈萬三的後人,自然隻要有類似的消息傳出,無數人蜂擁而至。但是一次次的驗證,一次次的失望,這些人謊稱自己是沈萬三的後人是為了吸引流量,真實目的是為了謀取私利。
但是在一次遊客旅遊期間,發現了一個藏身于大山深處的村落,這裡的村落原住民在風俗習慣上與周圍其他少數民族截然不同。
這裡的人們衣着打扮,還有建築風格與當地大相徑庭。而且當遊客進入村子跟村民聊天時,村民在開口交談時發現村民說的竟然是南京話,在這貴州大山中竟然住着南京人,這讓人詫異不已。
當遊客問村民姓甚名誰的時候,村民的回答讓人匪夷所思,村民回答道他姓沈。要知道在這個地方,姓沈可是很敏感的。但是光僅憑南京口音和姓名,不能斷定這些村民就是沈萬三的後代。畢竟有太多人假扮,為了确定這些人的身世,遊客進行了進一步的确認。
一番查證後發現原來這些村民并不是沈萬三的後人,而是沈萬三弟弟沈萬四的後人。雖然結果讓人大失所望,不過找到了沈萬三直系親屬的下落,沈萬三的後人在哪兒的真相也逐漸水落石出。
根據村民的描述,人們很快鎖定了一個地方,屯堡,這個地方極有可能是沈萬三最終的居住地。
屯堡這個地方世代所居住的一共有四個大姓的家族,其中就有一個姓沈的家族,但是這個沈氏家族在民風習俗上與當地其他人家不同。而且據沈氏家族後人稱自家世代經商,一直信仰财神爺,是以這裡姓沈的家家戶戶都供奉着财神爺。
要知道,在明朝,沈萬三就是人們印象中的财神爺,這一發現讓人感覺真相就要呼之欲出了。
緊接着探索者發現沈姓人家供奉的财神爺畫像上的相貌與平常的畫像不一樣,反而有點像史書記載中描述的沈萬三的樣貌,最後再根據族譜的考證确定這裡的沈姓就是沈萬三的族人,但是沈萬三到底給他的後人留下了多少财富。
沈姓後人描述道,當年朱元璋嫌沈萬三财大勢大,沈萬三為了自保迫不得已用盡自己大半的财産才保住了一家平安。
而且沈萬三是有很多的财産,但是他在富可敵國之時被皇帝搜刮了不少,也用了很多财産去補貼國家,後面皇帝整治沈萬三及其家人,沈萬三也為了自保散盡錢财。
最後在東窗事發後,沈萬三為了逃命也是沒帶多少财産,後面自己的家底也被皇帝查處。而沈萬三逃亡後也害怕皇帝斬草除根,也讓後人禁止表露身份,隻有這樣香火才能延續。
是以沈萬三并沒有像人們相傳的那樣留下了萬貫家财,但是沈萬三卻給自己的後人留下了自己如何經商,如何發家緻富的寶貴經驗。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于漁,是以沈萬三一生的經曆和經驗才是留給後人的的寶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