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給崇祯兩次機會,為何白白錯過?後世揭示出謎底,原來崇祯做不了主

甲申年(1644)的正月,李自成率領的大隊人馬正全力攻打山西,兩個月便可直取北京,形勢到了萬分緊急的地步。作為統治大明17年來的崇祯帝雖然一日未曾安逸放松,卻在不斷的戰略失誤下,大明王朝的氣息越來越微弱,仿佛行将就木。

崇祯再也坐不住了,他急忙找到大臣李明睿商量辦法。李明睿勸崇祯放棄北京,盡快南遷,皇帝告訴他:“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李明睿回答說:“天命微密,當内斷聖心,勿緻噬臍之憂。”并請崇祯在此關鍵時刻千萬不要猶豫,被輿論所脅迫,最終亡國害己。這個辦法在當時是崇祯唯一的一條生路,可他卻擔心大臣不同意。按照規則,皇帝在重大決策部署前需要征得各部官吏支援,崇祯擔心如果自己提出來放棄都城和祖陵,身後一定會背負罵名。這件事隻能由各部門提出,自己裝作不同意,如果群臣“含淚苦勸”,這件事情就再好不過了,這就是典型的“按套路出牌”規則。

李自成給崇祯兩次機會,為何白白錯過?後世揭示出謎底,原來崇祯做不了主

崇祯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_圖

于是在會上,崇祯聲淚俱下地說:“國家危機如此,我想親自上前線,決一死戰,你們都别拉我。”各部大臣聽了紛紛熱血沸騰,吵着要為崇祯賣命,就是沒人提議南遷。

崇祯無奈隻能明确教李明睿草拟報告,研究南遷,倒逼各部大臣。會上崇祯對衆臣說:“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于社稷,朕将何往?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為如何?”言外之意就是我現在已經決定往外走,并讓太子先去南京,話說的已經很明白,可是不知為什麼,一項強勢的崇祯在此時既要面子,又想要裡子,婆婆媽媽,欲說還休起來。

内閣官員陳演明确反對“南遷”,并示意兵科給事中,嚴厲譴責李明睿,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這份義憤填膺的措辭嚴厲的反對意見在當時很有市場,仿佛他是最大的大明忠臣。其實這裡面的算盤隻有附議的同僚們清楚,南遷成功還好,萬一失敗,出主意的,附議的,都要付連帶責任。最重要的是,幾十年在北京好不容易經營的權力紐帶,利益集團,和巨大家産怎麼辦?

李自成給崇祯兩次機會,為何白白錯過?後世揭示出謎底,原來崇祯做不了主

明朝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争_圖

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崇祯登基後大力整治官場,并提出“文官不愛錢”。戶科給事中韓一良上疏說:“皇上平台招對,有文臣不愛錢之語,然今世何處非用錢之地,何官非愛錢之人?向以錢進(出錢買官),安得不以錢償?(貪腐)并總結說:“縣令為行賄之首,給事乃谏賄之魁。”《三朝野記》

崇祯帝加大對臣下懲治力度,猜忌很多人,處理也較為嚴酷。在位十七年,内閣大學士前後更換五十人,刑部尚書先後更換十七人,這些在曆史上都屬于罕見舉動。由于這種專擅剛愎,許多臣下隻求自保,跟他玩起官場太極,整個官僚機器接近癱瘓。出現這種情況,也就不難于了解為何在重大問題上互相推诿扯皮。

在雙方意見對決時,崇祯急的嗓子冒煙,不得不對首輔陳演直說:“這事兒就這樣安排,你必須聽我的。” 但是老謀深算的陳演就是呵呵笑,不表态。氣的崇祯直跺腳卻無可奈何,這種“不按套路出牌”讓崇祯錯失第一次南遷機會。雙方拉鋸一個月,還是未能達成一緻,可見利益集團反對之強。

李自成給崇祯兩次機會,為何白白錯過?後世揭示出謎底,原來崇祯做不了主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_圖

直到二月末,當李自成的軍隊打下居庸關和昌平後,北京已經危在旦夕。崇祯這時候終于果斷根李明睿說:“不管他們聽不聽,這事我決定了,現在就南遷!”李明睿愁眉苦臉地回答說:“來不及了,沿途我軍已經被打散了,北京現在已經被全面包圍。”在此絕望時刻,沒想到還有一次曆史送給崇祯的活路。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人馬都已經打到複興門了,他居然在次日給崇祯帝寫信,要求和談,并且沒有獅子大開口,隻要西北一帶送給他,實行自治管理,由崇祯政府撥款100萬兩,作為慰問金,他還會替崇祯打擊各地敵軍,包括關外滿洲。凡是不弱智的人,對明朝最後判斷稍微用點腦子都知道這個協定起碼不虧。但是誰都不表态,因為這對于這些官僚們來說,将是割地賠款、喪權Ru國的大帽子,會成為曆史唾罵的對象,而且了解崇祯性格,将來也有可能被崇祯來個秋後算賬砍頭冤死的風險。

接下來各部大臣慷慨陳詞,義憤填膺,發動了所有雄性壯烈詞彙,表達堅強立場,最後表示要與大明共存亡。至于李自成的最後“請求”根本不在此次會議的考慮範圍。崇祯就是這樣情況下,萬念俱灰,在衆大臣的“支援下”選擇煤山自殺,為大明王朝殉葬。

李自成給崇祯兩次機會,為何白白錯過?後世揭示出謎底,原來崇祯做不了主

崇祯帝煤山自盡_圖

幾小時後,李自成進駐金銮殿,當初那些誓死保衛大明,血戰到底的各派部長們第二天都忙着去找李自成,請求安排政治待遇。

與其說李自成逼死崇祯,不如說是那些隻會站在道德制高點,私自考慮自己利益的人最終把崇祯送上煤山的矮脖子樹,也把那些虛僞的遺老們自己送上了死亡之路。

文:趙立波

參考文獻:《明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