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生隻做了書法這一件事|海上書壇奇女子周慧珺

一生隻做了書法這一件事|海上書壇奇女子周慧珺

▲ 杜甫 《望嶽》(書法) 周慧珺

“我的一生很簡單,簡單到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書法!”

周慧珺是為書法而生的。這位瘦弱的奇女子,在中國書法史上塗抹了重重的一筆。她的藝術影響了整整一代學書人,有網友說:“我臨了周先生20多年的帖!”

1998年,當她主盟上海書壇時,質疑聲不曾間斷過:一個身患疾病、少言寡語的書協主席如何擔負起振興海派書法的重任,撐起上海書壇的一片天?

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接連施行了她的新政,她說:“我所要做的就是讓每個書家都可以‘罵’,不僅要‘罵’得盡興,‘罵’得痛快,還要‘罵’出水準,‘罵’出建設性,‘罵’得精彩,這樣即使把我‘罵’下台,我也沒有遺憾了。”

以書法戰勝生命中的黑暗

少女時代的周慧珺,性格開朗随和,興趣廣泛,父親周志醒是儒商,為兒女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她一心讀書、品鑒畫作、臨習字帖、賞析曲樂,對藝術情有獨鐘。

進入市三女中的她勤奮好學,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得到老師的贊譽,同學習字也常以她的作為範本描摹。然而類風濕關節炎已初露端倪,體育課被迫免修。病痛令她無法參加社團各類活動,當同學們結伴看電影、逛書店時,她總是準時出現在醫院,接受治療。這期間她閱讀了大量古典詩詞、翻譯小說,尤其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給了她一個苦苦尋覓的答案:一個熱情的有理想的年輕人拿什麼度過青春的黑暗。

和克利斯朵夫一樣,她的人生是一個在希望與絕望中不斷戰勝自我的曆程。高中畢業後,周慧珺報考了科技大學藥學系。1959年,作為資産階級子女的周慧珺被強令退了學,“前途茫然無可知,疾病纏身備煎熬”,她重新拾起了筆墨紙硯。周慧珺幼年習書初學趙孟頫,在父親的眼裡,趙字代表書法的正統,但這引不起她特别的興趣。有一天,周慧珺無意間在一個櫥櫃裡發現了宋代大書家米芾的《蜀素帖》,仿佛從内在沖蕩出來的力量瞬間擊中了周慧珺,她似乎找到了米字與自己氣質的感應點。從此心摹手追,浸淫其中。

經過一年休養,周慧珺再度參加聯考,并順利進入華東紡織工學院(今東華大學)實體專修科學習。重起爐竈的她在大學的幾年中苦練米字,幾乎占用了她全部的課餘時間。

書寫出強烈的個性精神

1962年秋天,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上海書法家協會的前身)舉辦了一次市級書法展覽,周慧珺以節臨米芾的《蜀素帖》入選,并被刊登在《新民晚報》上。此後她進入了上海市青年宮書法學習班,受到海派書法陣營中沈尹默、白蕉、拱德鄰、翁闿運等名家的親灸,對用筆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書藝益進。

不料“文革”驟起,青年宮的學習随着“書刻會”的解散而被迫中斷,父親也成了專政對象。周慧珺多年的沉疴類風濕關節炎再次發作,不得不請長病假在家中休養。此時,書法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苕溪詩卷》《虹縣詩卷》《多景樓帖》,她懸着病痛的臂腕和古人隔着時空對話,如同書寫生命的樂章一般,她寫出了一股不服輸的激情。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各方面情況有了好轉。上海東方紅書畫社(朵雲軒)開始邀請部分年輕作者參加書法活動,周慧珺也是其中一員。從那時起,她的作品經常在朵雲軒的櫥窗裡展示,并在市級、區級展覽會中頻頻亮相。1972年,日文版雜志《人民中國》刊登了她的作品,書風雄強剛健。當時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想組織一批書法作品到日本交流,由于老的一批書法家還在“運動”中沒能解脫,于是周慧珺等青年人臨危受命。1974年,因為書寫《魯迅詩歌選行書字帖》,35歲的周慧珺一舉成名,短短幾年間,她的名字伴随着連印10多版、印數100多萬冊的創紀錄銷量,傳遍了大江南北。

在周慧珺的藝術生涯中,青年宮受業和進入上海中國畫院成為專業書家,是兩個重要的催化期。1975年,周慧珺進入上海中國畫院,開始了真正意義上對書法的探索。真、草、篆、隸,大字榜書、蠅頭小楷,無所不涉,大量地臨習碑帖,北魏碑版、簡牍帛書,上溯晉唐,下及明清,前後涉獵曆代碑帖達七八十種之多,積累内功,以自身迥異于他人的強烈書風和獨特的個性精神,形成了“帖形碑質”,并以蒼厚奇崛、險絕跌宕的風格,使書法在視覺沖擊力上實作了一個曆史性的轉折和突破。

她先後出版了數十本字帖,每一本都一版再版,深受書法愛好者喜愛。多年來,周慧珺書風滋養了一批又一批書法愛好者。

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回望曆史,上海書壇古代有陸機、張翰、董其昌,近代有沈曾植、吳昌碩、康有為,現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白蕉等,名家輩出,成就了海派書法的獨立個性,在中國書壇舉足輕重。

1998年,上海書協舉行換屆選舉,周慧珺主盟上海書壇,面對着種種質疑和流言蜚語,她說:“隻要是有利于上海書壇發展的,我就要堅持!”上海書協在周慧珺和秘書長沃興華的率領下,在實踐創作、展覽、研讨會、宣講會、書籍出版等各個方向全線出擊,取得了累累碩果,引起了全國書法界的矚目。

2003年,周慧珺連任書協主席,戴小京任秘書長。他們完成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出版《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于2007年1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海派書法晉京展”,對于海派書法的推廣意義至深。

2008年12月,周慧珺參加海派書法國際研讨會,并編輯出版了研究文集,發表《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寫在海派書法國際研讨會召開之際》作為序,此項活動進一步促進了海派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曆史意義。

在周慧珺擔任上海書協主席的12年裡,上海書協“走出去”“請進來”,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了不少兄弟省市的同道,吸引外來的青年書法家到滬上就業,充實書法人才隊伍。始終重視中青年和青少年書法的發展與培植,舉辦了“上海市書法篆刻大展”“上海書法新人新作展”等各類書法展。2005年,上海市書協書法考級開始,青少年後備力量培養機制就此鋪開。

周慧珺對于自己的病情,始終抱有理性态度,她說:“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心态好。”1987年,她做過右髋關節人工置換,2003年再次進行了右膝的人工關節置換術。2004年做了全部髋關節和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她說她取了很多“非她所有”的東西,連關節都不是原生的,别人給了她很多,社會給了她很多,人生走過了大半,應該多想想如何回報了。

周慧珺一直熱情關心上海書法藝術事業的發展,2018年,她個人出資2500萬元成立“上海市周慧珺書法藝術基金會”,主要用于獎勵在全國、上海市各類書法活動中獲獎的優秀書家。

如今,先生西行,她的逝世,是上海市書協乃至中國書法界的重大損失。她對書法藝術孜孜以求的精神始終激勵着我們廣大書法工作者。她雖然離去了,但她的精神和她的作品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減字木蘭驚聞周慧珺大姐逝世恸賦

林岫

蓬舟吹取,哀恸陽關留不住。

星殒花焚,九野書壇哭慧珺。

劬勞行究,清骨稜稜稱雅秀。

心泰趣真,手筆遺芬啟後人。

注:“蓬舟吹取”用宋李清照《漁家傲》的“殷勤問我歸何處…蓬舟吹取三山去”詞典。《荀子》有“善行者究其難”。又《宋史》有“風神雅秀,恬于榮利”,恬者淡泊也。

2021年12月27日夜

2022年1月16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别報道

《一生隻做了書法這一件事

——海上書壇奇女子周慧珺》

一生隻做了書法這一件事|海上書壇奇女子周慧珺

責編:陳曉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