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在中國的武俠小說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戰三百回合”這一表達,看到這句話,不同的人,在腦海裡會浮現不同的景象,那你會想到什麼呢?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如果你想到的是,兩位俠客在寂靜的夜裡,尋一處深山,在月下交戰,刀光劍影,勝負難分,那你可能是一個武俠小說愛好者;如果你想到的是披堅執銳,沖鋒陷陣,為保家衛國而厮殺的英雄,那你可能是一位軍事愛好者;如果你想到的是一身精良裝備的角色,在虛拟的世界裡百戰百勝、無人能敵,那你可能是一位網絡遊戲高手。

無論是哪種角色,“大戰三百回合”這一詞似乎都與戰争、對決、厮殺有着扯不斷的關系,無論什麼時候,人們看到這個詞彙的時候,總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騰騰殺氣。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古代人打仗,以“回合”為數。然而,在現代人看來,“大戰三百回合”這一詞則顯得過于誇張,究竟有什麼戰争能夠打三百個回合呢?究竟三百回合要打多久呢?真的有人能夠在對決中做到與敵人大戰三百個回合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不了解中國古代軍事發展的人,很容易就會被這些問題問倒。

看來,要想了解“大戰三百回合”的意思,還是要回到曆史的情境中去尋找答案才行。

一、什麼是回合?

“回合”這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戰争模式——車戰。

戰國時期,七雄争霸總是動辄幾百萬的軍隊,不僅規模宏大,而且戰争傷亡極其慘重,稍有不慎,一方就可能在淪為俘虜之後被殘忍殺死,當年秦将白起攻掠長平,一下子就坑殺了趙國軍民四十多萬軍民,其狀之慘為後人所難以想象。是以人們對中國古代的戰争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

然而,在此之前,也就是從商朝到春秋,古人打仗其實算得上是十分優雅的。像戰國時期的所發動的大規模戰役,興師動衆且傷亡慘重的情況,是在趙武靈王完成軍事改革,騎兵作戰傳入中原地區之後的事情。

春秋時期,兩方交戰是以車戰的形式展開的。所謂“車戰”,指的是以戰車作為基本機關進行作戰,是以在先秦古書中,古人衡量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時,常以“擁有多少輛戰車”作為基本的參考标準。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通常情況下,一輛戰車配備四匹戰馬,中間兩匹戰馬稱為“服”,左右兩匹為“骖車左/右”。每輛戰車上一般會有三位士兵,中間那位士兵負責駕駛戰車,通常由普通的“國人”所擔任。兩側分别站立一人,左側一人手執長矛和盾牌,負責近身攻擊和防守,一般隻有力氣過人的武士才能擔任這一位置;右側的人則執有弓箭,負責攻擊敵人,這個位置的人一般都是軍隊之中精通弓箭的佼佼者。

在戰争開始之前,雙方會派出一人,鳴鼓示意。待聽到鼓聲之後,雙方各自派出戰車迎戰。

剛開始時,兩輛戰車互相靠近,右側的人先拿弓箭攻擊對方,等到雙方戰車的距離越來越近之後,則是手持長矛之人的交戰。這個過程稱為“合”。待雙方的長矛手對刺結束之後,一個合戰便結束了。然後,雙方的戰車便會各自傳回大學營,這就是“回”。

像這樣,一輛戰車的一次“合戰”和戰車最終傳回,就是“一個回合”。每一個回合結束之後,交戰雙方會再次派出新的戰車,進行作戰。

如此循環往複,直到其中一方無法再“合戰”,或者是另一方發現自己一個回合結束之後,對方沒有再派出新的戰車時,戰争基本上就分出勝負了。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在第二種情況下,作戰的一方很可能會乘勝追擊,試圖将對方趕盡殺絕,但是往往由于車戰的形式為“回合”作戰,是以這個情況下,任何一方想要捉住對方的将領都是十分困難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在春秋時期的戰争中,很少會出現将領淪為俘虜最後被殺死的情況。

二、有可能做到“大戰三百回合”嗎?

可能是由于“大戰三百回合”這一表達在中國武俠小說裡出現的頻次過高,是以人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将自己帶入到武俠對決中的場景去。

要知道,按常識來說,如果是兩個高手對決的話,一次要打三百個回合,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且不說是不是武功過人,體力就是個問題。再厲害的人,也沒辦法跟對手一口氣打三百個回合呀!

但是,我們如果從車戰本身去考慮這句話,“大戰三百回合”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從記載春秋時期車戰的先秦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時期的戰争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是一個足以發動戰争的諸侯國,它所擁有的戰車并不在少數,一次戰争所能動用的戰車數量也不會少于四五百輛。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是以,按照一輛戰車與敵方交手即為一個回合的算法,假設每輛戰車隻需出戰一次便能結束戰争,那雙方交手的回合也必定不會少于三百個回合。這還不包括每輛戰車重複出戰的情況。

由此看來,所謂的“大戰三百回合”并非是古人虛構的話語,也不是文學作品裡的誇張修辭,在春秋時代的戰争裡,雙方“大戰三百回合”完全是能夠做到的事情。

然而,等到騎兵作戰普遍化之後,車戰就逐漸被戰場所淘汰了。這個時候,戰争雙方的對決更多的是一種血腥、野蠻、不死不休的對抗。是以,在漢朝以後,戰争是否能夠取勝,更多的是看單個騎兵的作戰能力,這時候“回合”的含義則有了變化。它更多的指的是對決雙方的對抗次數,以一方落敗、另一方勝出為一個回合。

一個回合結束之後,落敗的那一方肯定希望挽回局勢,是以必定會再次進攻,再次進行一個回合的對決;雙方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内連續不斷地進行對決,直到有一方再也無法發動進攻,對決才算是有了結果。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到“大戰三百回合”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作品中,也出現過能夠“大戰三百回合”的人物,但那都隻是個别武将。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許褚和馬超兩兩對決,兩人從天亮打到天黑,期間,雙方還默契地有過一次短暫的“中場休息”,許褚和馬超都換了新的戰馬、卸下铠甲,這才僅打了兩百多個回合。可想而知,要做到“大戰三百回合”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了。

三、“大戰三百回合”的新應用

許多人對“大戰三百回合”這一句話的真實性有諸多質疑,上文的讨論基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盡管許多人對此仍保留自己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今天,“大戰三百回合”這句話的應用範圍遠遠超出了它誕生之初時的含義。

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喜歡用這句話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氣勢。比如在和對方吵架時,某一方突然說道“我要和你大戰三百回合”,聽的人就可以感受到話者燃燒的憤怒;再者,如在虛拟的遊戲世界中,某一方說出“我要和你大戰三百回合”,聽上去則是一種非常有底氣的宣戰。

小說中經常提到大戰三百回合,一個回合到底多久?是怎麼計算的?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按照現在人們對遊戲的狂熱程度,雙方“大戰三百回合”似乎并不是什麼難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現在人們所說的“大戰三百回合”是源自于車戰的戰争模式,兩車相接之後傳回,才算一個回合。在春秋時期,“大戰三百回合”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漢朝以後,騎兵作戰代替了車戰,“大戰三百回合”則顯得不太現實。即使是在虛構的文學作品之中,也少有能夠做到“大戰三百回合”的人物。由此可見,“大戰三百回合”也隻存在于特定的曆史時期裡。

文/元氣少女QMQ

參考資料:

1、《什麼是大戰三百回合》,李莉

2、《大戰三百回合》,張慶生

3、《中國古代車文化之一——車戰》,餘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