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大家都知道,科舉考試在我國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入仕做官,就隻有通過科舉考試這一種方式才行,這種制度可以在社會上激起愛讀書的風潮,也可以讓社會階層可以更疊流動,可以避免階層過于固化。

科舉考試的層次可以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最後一次考試,出題的人可能是皇帝本人,乾隆有一次就出了一個上聯,在全場考生都在冥思苦想下聯的時候,一個考生扭頭就走,結果他高中狀元。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乾隆25歲繼承皇位,他當了61年皇帝,在這61年間,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之是以主動選擇退位,其實不是自己失去了對權力的掌控,而是為了表達對康熙皇帝的尊重,不然的話他就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了。

他之是以可以做這麼久的皇帝,和他爺爺還有父親的積累有着分不開的關系,相關資料顯示,乾隆繼位的時候,國庫裡的黃金白銀超過數億,是以乾隆朝從開始就非常富足,有了這麼多錢以後當然是要花掉的,是以在位期間,乾隆多次下江南遊玩,他每到一個地方,必然會引起地方上的大轟動,地方上的官員們挖空了心思讨好他,他也很喜歡寫詩作賦。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寫詩是乾隆皇帝的一大愛好,相關統計資料顯示,他一生中所寫的詩歌工藝10萬多首,比《全唐詩》加起來還要多,但是品質麼,或許就不敢恭維了,要是品質足夠好的話,早就上了國文課本了,而我們并沒有在國文課上學習過這位皇帝的大作不是麼?不過雖然乾隆在詩詞上的造詣非常普通,但是他在對聯上還是非常有水準的,給出的一些對聯,經常讓當世的大才子們也無法對下聯。

清朝在科舉考試中,也沿用了以前漢人王朝的制度,用科舉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有一年科舉考試,主考官們在狀元由誰來當這個問題時犯了難,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因為這兩個人在考試中的表現實在是太相近了,難以分出高下,不管是書法還是策論,兩個人的文章都非常好,正當乾隆不知道該如何決斷的時候,和珅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既然對聯是皇帝的絕活,那就可以用這個方式來決出高低,可以給出一個上聯,讓考生們給出下聯,看看誰的下聯讓您滿意,讓誰當狀元不久可以了?

和珅不愧是乾隆身邊的紅人,知曉乾隆的心思,他這麼說了以後,乾隆茅塞頓開,決定有這個方式來選出新科狀元。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到了殿試的那天,乾隆給出了自己的上聯,上聯是“煙鎖池塘柳”,這句上聯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是非常有深度的,因為這五個字的部首偏旁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而且對仗工整,意境優美,乾隆用短短五個字,描繪出了自己對煙雨江南的美好印象。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皇帝出的題目自然不會很一般,必須要仔細的斟酌才可以,在場的考生們自己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有的考生當場就被震撼住了,卻無一人能對出。正當乾隆想要看看他們怎麼應付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卻立馬轉身離開了,正當其他人還在苦苦思索的時候,乾隆立馬把離開的那個人叫回來,讓他做了新科狀元。

對于這一點,其他的考生和大臣們都表示不能了解,乾隆則笑着解釋到:這個對子是絕對,壓根就對不出來下聯,這個考生敢扭頭就走,就說明了他也看出了這一點,而且膽識也很過人,當狀元無可挑剔,衆人聽了這個解釋後才恍然大悟。

乾隆在殿試上出一上聯,無人對出,一考生扭頭就走,卻被封為狀元

後來乾隆還把這個上聯給了紀曉岚,但是紀曉岚也沒有給出下文,有的人說其實紀曉岚也給出了下聯,但是礙于乾隆的面子,他沒有說出來而已,大家認為呢?紀曉岚有能力給出這個對聯的下聯麼?又或者大家有什麼好的下聯?歡迎評論區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