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球類運動作為現代體育喜聞樂見的比賽項目,已經細化分為了多個小項目,較為出名的就是“三小球”和“三大球”:前者為乒乓球、網球和羽毛球;後者則指足球、籃球和排球,在洋海古墓群,發現了幾個三千年前的古文物,專家研究後表示,這就是古代的馬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作為當代“三大球”,足球、籃球和排球具有各自獨特的魅力,它們的比賽觀賞性很高,往往是對選手體力、技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綜合考驗。但在古代的中國,我們也有自己的“古代三大球”,它們的名字分别叫做蹴鞠、馬球和捶丸。古文物研究專家介紹,蹴鞠就是足球的雛形,它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興盛于宋元兩朝,在南宋時達到了鼎盛,當時民間組建了許多出名的蹴鞠社團,至今仍有人提起的“齊雲社”,就是當時的一個典範。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馬球的條件較多,顧名思義,馬球是需要騎在馬上進行的運動,使用馬球杆擊球入門方得分,在古代,馬球并非是男人的專利,女性也可以馳騁“賽場”,較量一番。捶丸則類似于今天的高爾夫球,它不需要借助坐騎,是一種以擊球入穴為規則的運動,當然無論是蹴鞠、馬球還是捶丸,都是需要分為兩隊對抗的運動,是以它們是對整個團隊的考驗。

顯然易見,古代三大球中,馬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需要運動者騎馬比賽,要知道在古代馬和其他牲畜是不同的,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是要上戰場的,是以專家分析:馬球最早應該也是出現在軍營中,但由于時間跨度太大,它的起源我們尚未知曉,但根據曹植《名都賦》中的詩句:“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我們可以判斷出漢代末期,馬球早已出現。可是古代的馬球,究竟是什麼樣的?這個找不到實物,确實是讓人感覺到不甘心。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遙遠的吐魯番盆地,我們有了關于馬球的新發現。作為鄯善縣目前已知最大的墓群,鄯善縣洋海古墓群的動态,一直牽動着世界各地考古專家們的神經,根據專業人士分析,洋海古墓群至少還有一半藏在地下,是以對它的發掘一直都是進行時。近日,在一座并不起眼的墓穴中,專家們發現了兩個奇怪的東西。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它們是三個“皮囊”,大小和成人的拳頭類似,在底部還依稀能看到有紅色十字樣的圖案,它們是用什麼制成的?來自什麼年代?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專家們帶着許多的疑問,對這三個皮囊進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專家們對它們的材質進行了化學分析,結合同位素追蹤技術,專家們驚訝地發現,這三個皮囊居然都是牛皮制成,而且來自遙遠的戰國時期。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這三個“牛皮囊”是用來幹什麼的呢?專家們研究後認為,這就是古代的馬球,隻不過還是半成品。古籍記載:“工部下開封市白牯取皮,備禦用取鞠杖。”由此可見,馬球其實就是以堅韌的牛皮縫制而成的,但在裡面需要填上毛發,皇家馬球甚至還要在外面畫上紋飾。洋海古墓群中出土的這三個皮囊,其實就是沒來得及填充毛發的球皮。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古代的馬球其實并不隻有“皮質”這一種。《金史·禮志》中記載:“(馬)球狀小如拳,以輕韌木枵其中而朱之。”意思就是說,木制的馬球是中空的,大小依然如人的拳頭,但外表要塗成紅色,這樣在比賽當中顯得比較醒目。是以我們可以總結得出,馬球共分為木球和皮球兩種類型,不過它們之間應該是皮球先出現的。

洋海墓地出土幾個“謎”一樣的皮囊,專家經過考證,竟然是馬球

由于馬球這項運動存在較高的門檻,即要求運動者必須有馬,是以它逐漸轉化為了皇宮内院的專屬運動,并是以逐漸沒落。但是作為現代人,我們已經探明了馬球的曆史,是以希望這項運動可以複活,畢竟這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産呀!

特約曆史撰稿人:晉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