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仁靖真人碑位于鷹潭市上清鎮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内宮保第東側約30米處,青石雕刻,碑高2.30米,寬1.60米,厚0.39米。碑底座高0.95米,長2.5米(龜長),寬1.60米,碑額有雙龍戲珠紋樣,座底為龜形刻樣,形象生動,雕工細膩,堪稱一絕。整個石刻碑文陰陽兩面共1639字,由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奉诏撰書,由張留孫弟子玄教嗣師吳全節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90餘年。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碑文詳盡記述了元代仁靖真人張留孫的家世、生平活動以及皇帝的敕賜等,字型潇灑流暢,秀麗端雅,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碑刻署名為:“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宏道元德廣化真人總攝江淮荊襄等處道教知集賢院道教事嗣孫吳全節立石”。碑身斷裂、龜頭龜尾毀壞,經修補複原狀如故,并開放供遊人參觀。1959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2009年對真人碑對進搶救性修複,并建立碑亭一座。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附:仁靖真人碑 碑文/趙孟頫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受命上天,混一四海,拔豪傑異材,以自輔翼。蓋不惟處之将相大臣,則有若開府儀同三司上卿,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張公,則以方外顯矣。公諱留孫,字師漢,系出文成侯,至唐之宰相文璀之子孫。始居江南,其分居信州貴溪者,世為士族。公生宋之季年,因從伯祖聞詩學道龍虎山上清宮,受黃帝老子之書及正一符箓祠祀天地百神之法。羽衣高冠,修髯廣颡,狀貌甚偉。有相者過之日:“異哉,貴人!九分神仙,三分宰輔也。”歲己未,世祖軍武昌,已聞嗣漢天師張宗演名,使通問。及得江南,亟召之。從其徒數十人以來,皆美材奇士。上獨目公而偉之,于是宗演歸而公留。及人見,有錫予。上時時召問,因及虛心正身,崇儉愛民以保天下之說,深合上意。裕宗在東宮寝疾,上以為憂。诏公往護視疾,司瘳。上悅。上幸日月山,昭睿順聖皇後又寝疾。上命貴臣趣公,禱祈以其法。中宮夜夢绛衣長髯之神,朱毂行青草間,介士白獸擁道。以問公,公曰:“青草,生意也,明疾以春愈。”果然。後從公求所禱神像禮之,見畫者與夢契,益以為神。乃诏兩都各立上帝祠宇,皆賜名曰“崇真”之宮,并以居公。賜平江嘉興田八百頃,大都昌平栗園五千畝給其用,而号公曰“天師”。公曰:“天師有世嗣,臣不可稱天師。”于是以宗師為天師别号,诏尚方作玉具劍,刻文曰:“大元皇帝賜張上卿佩之”,号曰“上卿元教宗師”,總攝道教。服寶冠金縷衣,玉佩珠履,執圭以奉祠事。即家起其父九德為信州治中佐郡,以願謹聞,超拜浙西宣慰同知,又改浙東,以便家進。其高弟門人,皆給館傳。車騎行幸,無所不從。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公或留禁中,至夜即辍乘辇使回,導以衛士,雖固卻不聽也。上曰:“古者天子皆親巡方嶽,今海内初定,恐勞吾民,上卿其乘驿馬五十以代朕行。”是時,上急欲周知遐迩,探訪遺逸。故以近臣介公,而敕宰相百官祖餞國南門外,還朝多所奏薦。上籍其名聘焉。擢公商議集賢院事。初,集賢翰林共一院,公奏始分。翰林掌诏诰國史,集賢館天下賢士,以領道教置道官及宮觀,主者給印,視五品,為其道者複徭役。或以道家書當焚,上既允奏。裕宗以公言請曰:“黃老之言,治國家有不可廢者。”上始悔悟,集儒臣論定所當傳者,俾天下複崇其教。而嗣漢天師之傳,自宗演至于今凡四世,皆以公論建矣。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會廷議開通惠河未決,召問公。公曰:“河成,誠便利,願敕有司,毋重傷民可也。”武宗仁宗之始生也,上皆命公拟名以進。仁宗五歲時,譯為梵文,今廟諱是也。上将相完澤,命公以《易》筮,遇同人之豫。公曰:“同人柔得中而應乎乾,豫利建侯,象為君臣鹹吉,誠相完澤,天下幸甚。”明日,拜完澤右丞相。上不豫,谕隆福宮曰:“張上卿事朕歲久,終始一德。宜令諸皇孫尊信其道。”又谕公“善事嗣皇帝”雲。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未幾,上崩。成宗歸自潛邸。隆福太後遣重臣從公郊迎,行至,公下馬立道左。上令就馬,且語之曰:“卿家老君,今猶爾睡邪?”意謂焚經後,道教中衰也。公對曰:“老君今當覺矣。”上悅。傳駕屢親祠崇真。敕留守段益真買民地,充拓其舊。期年訖功,上臨落成。明年,有星季于正北,诏公禱之。公奏曰:“臣聞人事失于下,則災異見于上。願陛下省躬修德,以祈天也。”上曰:“卿戒甚至,朕不敢忽。”未幾兩都及河東地震,複命公禱之。公曰:“今命臣祠上帝,徒取故事受辭于有司。臣竊為陛下懼。”上曰:“卿言是也,朕之一心,天實鑒之。賴卿禮祠以達之爾。”遂禱于“崇真”,有白鶴數百,翔集中庭,诏文臣閻複等作頌刻石。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上嘗禦便殿,命公講《南華經》。公推廣成子語黃帝之說。上感歎,加特賜上卿玄教大宗師。以公生日賜玉冠,上尊良馬,隆福宮、中宮皆有錫赉。自是歲以為常。興聖太皇太後還自懷孟,以公先朝舊臣,加禮尤重。武宗踐祚,升公大真人,知集賢院,領諸路道教事,尋加特進,封其三代皆一品,以其兄弟之子二人備宿衛,命其弟子吳全節為玄教嗣師。文宗雅好文治,嘗從容召公論道。公曰:“聖人至德,保體清靜,則永壽萬年,庶類以成而天下自治。”是時文學之士并進,而公言最為簡要矣。加号輔成贊化保運玄教大宗師,敕将作院刻玉為印文曰“玄教大宗師印”,以賜公。上禦嘉禧殿,謂宰臣曰:“知朕有耆德之臣乎,張上卿是也。”皆對曰:“誠如聖言。”明日,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其弟子七人皆為真人。其徒佩銀印,以宣命者十二人,贈其祖師八人、故弟子二人皆為真人。加贈其曾祖宏綱曰集賢大學士、光祿大夫柱國,谥安惠;祖粹夫曰金紫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谥康穆;考九德曰開府儀同三司、大司徒、上柱國,谥文簡。皆封魏國公。其妣皆封魏國夫人。其從子在宿房者皆授四品官。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公年七十,诏圖其像。命孟頻贊之曰:“道德之全,玄之又玄。時而出之,溥博淵泉。其動也天遊,其靜也自然。人皆謂我智,而我初無言。人皆謂我貴,而我不敢為天下先。贊化育而不居,寶慈儉而乾乾。故位三公,揖萬乘,獨立乎方之外,而坐閱乎大椿之年。微臣作頌,承命自天。穆如清風,萬古其傳。”

道教文物:天師府仁靖真人碑

嗣漢天師府 | 道教祖庭

福生無量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衆讀者

···

小編提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