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一夜總是刻骨銘心,聊聊關羽準備離開曹營,很可能發生的事情

關羽挂印封金,棄在手的榮華富貴如塵芥,曆經千辛萬苦,投奔舊主,千裡走單騎,感天動地傳佳話。

最後一夜總是刻骨銘心,聊聊關羽準備離開曹營,很可能發生的事情
最後一夜總是刻骨銘心,聊聊關羽準備離開曹營,很可能發生的事情
最後一夜總是刻骨銘心,聊聊關羽準備離開曹營,很可能發生的事情

第一夜和最後一夜,總是刻骨銘心。

關羽離開曹營前的最後一夜,發生了什麼?

根據《三國志》和相關史料,進行合理想象,描述關羽準備離開曹營時很可能發生的事兒。

>>>>>>以下正文

曹操問張遼:“關羽是不是打算離開了?”

張遼很久沒有說話。

不為自己效力,已經是犯罪了,再去投靠敵人,那就是罪不可赦了。張遼似乎看到了關羽被綁上刑場的畫面。

張遼對曹操說:“士為知己者死。建議主公表示出對他的賞識。”讓曹操留住關羽,是皆大歡喜的,張遼的想法很淳樸。

曹操沉吟道:“打仗,不就是為了拜将封侯嗎?”

曹操表奏天子,拜關羽為漢壽亭侯。

萬裡覓封侯,百戰金甲著功名。侯,已是貴族了。陳勝起事時,撂下一句狠話:“王侯将相,甯有種乎!”侯爵分為亭侯、鄉侯、縣侯三個級别。亭侯雖然是最低級别的侯,但是這足以讓關羽登上貴族的殿堂。

真正的戰争還未開始,不能因為過多的封賞而讓将士心生怠惰。這時的曹操,對提官、賞賜是極為謹慎的。但是為了留住關羽,曹操不惜封他為侯。

戰時封侯,整個官渡之戰,唯關羽一人而已!

“來人,将這些禮物送給漢壽亭侯!”曹操再次下令。

他也不知道給了關羽多少賞賜,他隻想讓關羽留下來。武将易得,義士難尋啊!曹操經常這樣感慨。

他如此用心,能留得住關羽嗎?

河南許昌市文廟前街中端的春秋樓,又名為大節亭,興建于唐代,據說是關羽深夜讀書的地方。清代許州知州甄汝舟為春秋樓賦詩:“依曹已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颍州。”

春秋樓裡面塑有關羽夜讀《春秋》的彩色坐像。

因為沒有與張飛和劉備在一起,關羽是孤獨的。孤獨的人,是最容易親近書的。

黃河濤聲洞穿幽魅的夜,亦歌亦泣。皓月當空,布列有序的營帳靜靜地沐浴在星月之下。每當夜晚靜下來的時候,很多原本隐秘的想法就會像小獸一樣潛出心底,把人心攪得洶湧澎湃。

要是想讓自己靜下來,那就捧起一本書吧。

月夜,黃河,靜寂的戰場。

燭光,美髯,泛黃的書卷。

撫髯讀書的身影,雕塑般令人敬畏。

《春秋》記載曆史,更記載人心。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曆史的大道上,向來是英雄志士和亂臣賊子同行的。

這是一個人欲橫流但又放飛理想的時代,也是一個選擇做亂臣賊子還是英雄志士的時代。

枕着黃河濤聲,沐浴着昏黃燭光,品讀古人春秋大業,檢視自己的内心。

英雄,不隻在疆場的凜凜殺氣裡,也在燈下脈脈的書香裡。

因為這是在曹營的最後一夜,今夜注定無眠,也注定讀不進《春秋》。

他決定離開。

這裡有功名,這裡有富貴,這裡有光榮,這裡也有朋友,可是,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内心的,不是他擁有了什麼,而他失去了什麼是。這裡沒有共患難的過去,沒有共擔當的風雨,沒有守了近二十年的諾言。

熟讀《春秋》的人,更知道如何書寫自己的曆史。他一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一直準備着用生命去兌現承諾,一直不想在現實中委屈了自己的感情。

左手是偏将軍的印绶,右手是拜漢壽亭侯的诏書,還有金銀器物,都是以朝廷名義的賞賜。很多人,慘淡經營一生,不就是為了獲得這些嗎?可是,名爵,印绶,金銀……這一些本來就是别人給予的,本來就不屬于我們,我們也不屬于這些。為什麼要矯正自己的感情,而委屈自己去為他們做這些東西的看守呢?

放下這些牽絆人生之旅的東西,帶着唯我的情感,坦然離開吧。

這是将軍印,這是賞賜的金銀,這是贈送的綢緞……關羽從來沒有動過這些東西,因為這一些不屬于他,他也不屬于這一些。他隻屬于自己内心的感受。

整理好這些東西,把它們放在一處,貼好封條,該做好的一切都做好了。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就是離開了。

幾粒殘星散落在天之角,隐隐約約的黃河濤聲就在前面,似乎在誘惑,又似乎在傾訴。一騎悄悄馳出,乘着月色,孤獨地向北馳去。

别了,曹操!

别了,張遼!

别了,徐晃!

别了,偏将軍的榮耀!

别了,漢壽亭侯的富貴!

别了,這段不屬于本心但是在生命裡留下烙印的時光!

馬蹄踏碎夜露,草尖兒似乎聽到露珠碎裂的聲音。

這正是黑夜和黎明的臨界點,也正是放棄和選擇的臨界點。

生活總是這樣,要選擇,必須要先放棄。

今夜是所有黑夜中的一夜

那麼多往事

如同夜鳥不懂得啼叫

卻在星月下振動翼翅

就這樣彈指

撥開這最後的一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