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赤壁之戰,促成了劉備與孫權的聯盟,這種松散的政治聯盟因為雙方共同的敵人曹操的存在而存在,但是,沒有永遠的盟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因為當時形勢的變化,曹操與孫權這對曾經的對手居然在暗中聯合起來,孫權選擇了背叛與劉備之間名義上的聯盟,選擇了暗中偷襲荊州,并一條路走到底,還殺死了劉備情同手足的兄弟關羽,并将首級獻給了曹操。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孫權要這麼做?這麼做對孫權有什麼好處?

孫權勢力的核心區域是江東六郡,從孫策時代開始,江東集團就不斷對外發展,從戰略上看,江東集團的發展方向隻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北挺進中原,當年孫策就是想北上攻取許昌,而死于刺客之手。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孫權

另一個方向就是同西奪取荊州,魯肅在“榻上對”曾經對孫權說過,曹操暫時不可戰勝,我們現在必須鼎足江東,然後趁機剿滅黃祖、攻伐劉表,全據長江以南,最後再建立帝号,與北方的曹操争奪天下,這便是曆史上東吳的隆中對戰略。

《三國志 魯肅傳》: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号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很少有人注意到魯肅說的其中一句話,就是“競長江所極,據而有之”,這話的意思就是:橫跨長江以南所有的地盤并盡力占據,注意了魯肅說的是整個長江以南,荊州超過一半的土地都在長江以南,同時長江以南還還包括上遊的益州地區。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魯肅給孫權提出的戰略就是全據長江以南

是以赤壁之戰前,孫權三征江夏黃祖,終于成功攻殺黃祖,就在孫權準備繼續擴大戰果時,曹操南下了,整個天下的局勢瞬間發生了變化,原本孫權集團正處于向西(荊州方向)擴張的戰略發生了變化,變成了抵禦北方曹操南下的戰略,為了盡可能聯合其他勢力,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與劉備聯盟。

接下來就發生了赤壁之戰與南郡之戰,孫權與劉備的聯軍打敗了曹操,周瑜上司的聯軍打敗了曹仁,占據了荊州的南郡,而劉備則趁機奪取了荊南四郡(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

之後,周瑜提出了趁機攻取益州的戰略,注意這就是當年魯肅提出的全據長江以南的戰略,隻不過由周瑜提出來罷了,重要的是孫權也答應了周瑜的要求,但是,周瑜在回到軍中的路上感染的急病突然去世,導緻江東集團這一重大的戰略無法實施。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周瑜也提出了攻取長江以南益州的建議

于是江東集團的戰略再一次發生變化,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将南郡借給了劉備,同時還希望與劉備一起組成聯軍攻取益州,但是劉備集團的戰略是占據荊州與益州,劉備想要做的也是奪取益州,這與孫權的戰略是相沖突的,是以劉備一力阻止孫權插手益州,同時又由于劉備借來了南郡,而南郡把益州與江東隔開了,孫權不能跳過劉備直接攻擊益州。

211年,劉備受到劉璋的邀請而進入益州,并通過持續兩年多的戰争,劉備奪取了益州,就這樣劉備占據了益州與荊州五郡(南郡加荊南四郡),孫權向劉備索要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三個郡,但劉備不同意,雙方随即爆發了大規模對峙,最終在曹操的壓力下,劉備将長沙郡與桂陽郡割讓給孫權,雙方握手言和。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的戰略完全是沖突的

再回過頭來比較一下孫權集團與劉備集團的戰略,孫權集團的戰略是全據長江以南,劉備集團的戰略是占據荊州與益州,雙方之間的戰略完全是沖突的,因為荊州與益州本來就屬于長江以南,而且還扼守了長江中上遊所有的戰略通道,一山不容二虎,雙方注定了鬥争。

是以孫權集團與劉備集團根本就是兩個利益沖突的集團,他們既有合作對抗曹操的基礎,也有共同的利益沖突,從雙方的聯盟來看,雙方隻在赤壁之戰前後一段時間處于蜜月期,其他大多數時間都是面和心不和,所謂的孫劉聯盟不過是名義上的聯盟,實際上雙方都是互相防備的。

比如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在長江邊上設定了很多的烽火台,用來防備江東的突襲,呂蒙偷襲荊州時,還是把士兵化妝成商人偷襲這些烽火台才成功奪取荊州的,這就是防備,盡管呂蒙與陸遜一再忽悠關羽,但是關羽并沒有撤掉這些烽火台,仍然是在防備江東,可見雙方沖突之深。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關羽一直在防備江東

是以孫權不顧一切要偷襲荊州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江東集團的戰略如此。從公元200年孫權剛剛成為江東之主時,魯肅就提出要孫權全據長江,這個戰略比後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早了7年,孫權在整個執政過程中一直是在貫徹這個全據長江以南的戰略。

盡管魯肅在赤壁之戰之後提出要聯合劉備一起抵禦曹操,但在魯肅去世之後,江東集團内部奪取荊州的呼聲高漲,孫權在魯肅去世後就開始部署奪取荊州的戰略,并在公元217年派出使者徐詳與曹操議和,同時雙方締結政治聯姻。

《三國志 吳主傳》:(建安)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

孫權與曹操進行政治和解應該是在暗中進行的,從後來的局勢看,劉備集團并不知道這一事件,否則他早就會提醒關羽注意,孫權與曹操請降并締結政治聯姻的唯一目的就是準備偷襲荊州,然後孫權一直在尋找機會,但是關羽鎮守荊州,讓孫權沒有太大機會,是以孫權一直在等,終于讓孫權等到了絕佳機會,這就是襄樊之戰的爆發。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孫權為了奪取荊州不惜向曹操稱臣

從孫權集團的戰略規劃來看,他偷襲荊州是順理成章,并且遲早會發生的事,從曆史上看,感覺很突然,但從孫權的戰略來看,并不突然,而是一直謀劃着。

孫權集團不惜背盟也要偷襲荊州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提升江東政權的戰略安全。

曹操發動赤壁之戰是從哪裡來的?從荊州來的,曹操占領荊州之後,從南郡江陵城(今湖北省荊州市)出發,率領水陸兩路大軍沿着長江順江而下,然後在赤壁這個地方遇到了孫劉聯軍,這一次是曹操戰敗了,孫權暫時解除了威脅,但并不代表孫權從此一勞永逸。

孫權政權防備北方曹魏政權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依靠長江天險,利用強大的水軍來阻擊曹魏,畢竟從實力上對比,孫權集團不及曹魏集團的一半,但是論水軍的話,孫權集團可以秒殺曹魏集團,千萬不要小看長江,這在古代就是妥妥的天險,魏文帝曹丕曾說過:上天創造長江,就是要把中國分割為南北。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長江是江東集團的天險

但是孫權的長江天險并非沒有弱點,其弱點就在中上遊,因為孫權沒有控制中上遊,是以一直擔心有人利用長江中下遊,順江而下攻打長江下遊,一旦有敵對勢力控制長江中上遊,就可以在長江中上遊訓練水軍、建造戰船,這樣的話,長江天險的威力就減輕了一半。

占據了長江中上遊的荊州與益州,還可以從荊州南渡長江,到達長江以南的常德,再越過過洞庭湖到達長沙,再從長沙向東從陸路繞過長江攻打東吳腹地,這對孫權來說是非常大的風險,當年曹操如果不發動赤壁之戰,聽從賈诩的建議,在荊州休養生息數年,然後兵分幾路,水陸攻打孫權,孫權必敗無疑。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赤壁之戰時曹操就是從荊州發動攻擊的

是以孫權想要堵住這一漏洞,就必須全據長江,想全據長江就必須對劉備動手,偷襲荊州,因為劉備完全沒有可能把南郡讓給孫權,劉備集團的戰略也是從南郡北上北伐中原,沒有南郡,劉備無法從荊州北伐,在這一點上,孫權與劉備又是根本的利益沖突,而且是無法調和的那一種。

孫權偷襲荊州的行為,在戰術上來看,是正确的,這擴大了江東集團的戰略安全,但從整個天下戰略來看,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行為嚴重打擊了劉備的勢力,讓劉備勢力從此一蹶不振,劉備集團勢力本來就是最弱小的,經此一打擊,失去了北伐成功的可能,沒有蜀漢政權北伐來牽制曹魏,曹魏就把所有的戰略進攻放在孫權身上,孫權承受了曹魏集團70%以上的攻擊力量。

蜀漢集團一衰弱之後,等待他的必然是滅亡,雖然諸葛亮執政的11年,蜀漢有北伐的能力,但那不過是回光返照,完全靠諸葛亮強大的能力硬撐的,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集團就一直在衰敗,直到滅亡,蜀漢一滅亡,東吳自然不能獨生,這就形成了三家歸一。

孫權為何不惜背盟也要奪取荊州?這麼做是對是錯?戰術對而戰略錯

孫權偷襲荊州導緻了三國統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孫權偷襲荊州成功的行為,導緻了三國統一。沒有孫權偷襲荊州,關羽就不會死,即使拿不下襄樊,也可以安全退回荊州,然後再積蓄力量北伐,如此不斷消耗曹魏的國力,東吳可以把大部分戰略壓力分擔出去,而且也沒有後來的夷陵之戰劉備大敗,這樣的話,三國在短期内還真不一定能統一,這就是孫權的戰略短視行為,他忘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蜀漢一旦滅亡,東吳也就離滅亡不遠了,畢竟國力的差距擺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