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曆代帝王陵之首。陵園按照秦始皇死後照樣享受榮華富貴的原則,仿照秦國都城鹹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寝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

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987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财富。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衆多,内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迩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铠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餘件。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裡。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曆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曆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迹”。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财富。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秦始皇陵一号坑為“右軍”,埋葬着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号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财富,而它的發現本身就是20世紀中國最壯觀的考古成就。它們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财富。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對它的“世界第八奇迹”的贊譽,使秦始皇陵為更多的世人所知。
由此可見,“世界第一陵”應為秦始皇陵,而非陝西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