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作霖明知火車不對勁,為何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彙聚文摘》每日經典,不見不散。

古往今來,出現了很多的英雄豪傑。對于漫漫曆史長河而言,他們出現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正是由于他們的出現,才推動了社會曆史的程序。在近代史上,有這麼一位人物,生于戰火紛飛的年代,雖然當過土匪,卻盡心守護我國的領土完整,被後人稱為東北王。他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明知火車不對勁,為何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張作霖的一生非常傳奇,但是卻不幸英年早逝。出生于1875年的張作霖,在1928年的時候,年僅53歲,那年他在前往奉節的時候,明知道火車不對勁,卻還是執意踏上了那一趟緻命的火車,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痛。

張作霖明知火車不對勁,為何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為何張作霖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導緻自己最終不幸殒命呢?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形勢所迫。當時北伐軍進軍東北,張作霖隊伍在和北伐軍對抗的過程中,由于北伐軍來勢兇猛,紀律嚴明,準備充分且有堅定的信仰,而張作霖的隊伍雖然裝備也很精良,但是綠林出身的張作霖思想中還留存中傳統的綠林思維,他認為自己的隊伍是屬于自己的私有财産,自己所統治的地區也是自己的私有财産,而沒有把軍人當作自己并肩作戰的兄弟,也沒有把自己統治地區的人民當作是自己的子民,導緻自己的隊伍信仰不堅定,統治區的人民也沒有非常擁護他的統治。在強大的北伐軍面前,注定是失敗的,最終隻能被迫逃離,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還踏上了那輛緻命的火車。

張作霖明知火車不對勁,為何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原因之二是日本人的出其不意。早些年間,張作霖曾向日本人承諾了諸多好處,這些好處是非常誘人的。要是日本人把張作霖炸死了,那麼這些承諾就不可能實作了,是以張作霖雖然知道了路上會兇多吉少,但是萬萬沒料到日本人會不顧這些誘人的承諾而将自己置于死地。在那趟火車上,日本人也料到張作霖會有所警惕,但是不可能一直戒備森嚴,是以趁着張作霖戒備最松散的時候,來了個出其不意,在列車快要到站的時候,一擊必殺,将其重傷緻死。

張作霖明知火車不對勁,為何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第三個原因是由于張作霖對自己的防禦措施過于自信。在前往奉節之前,張作霖就做好了自認為非常嚴密的防禦計劃,他派自己的手下守護在火車的兩旁,這些手下都是裝備精良的。此外,在火車經過的地方,還有自己的士兵把守,在外人看來排場很大,都快可以和以前的皇帝出行相提并論了。

一路上,張作霖及其随從的程序都非常的順利,是以在快到站的時候,張作霖放松了警惕,和自己的随從愉快的交談起來,完全沒有了剛出門時那種緊張的氣氛。但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前面的一聲巨響蓋過了他們交談的聲音,日本人偷襲了!在炮火的襲擊下,火車被炸飛,張作霖也受到了緻命的傷害,幾個小時之後不治身亡了。

張作霖明知火車不對勁,為何執意上車?原因讓人心痛

一代枭雄就此殒命,令人惋惜。張作霖本可以選擇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的,比如說汽車,車上再配備多名精銳,并且秘密出行,不向其他人透露出行的時間和路線,那麼危險系數就可以降低很多,然而他卻踏上了那趟緻命的火車,最終由于日本人的出其不意和自己的過于自信而不幸戰死,人生就此畫上了句号。

結語

回首張作霖的一生,令人感慨萬千。出身于貧苦農家的他,有着非同常人的志向,參加過甲午戰争,戰後不甘心做一名小士兵投身了綠林,成為了清政府忌憚的一方勢力,後歸順清政府,幫清政府剿滅土匪,平定内亂。直奉戰争勝利之後,擔任海軍大元帥,成為了最有權力的統治者。在掌權期間,和日本人表面交情甚好,曾允諾給予日本人諸多好處,最終承諾并未實作,卻已死于日本人之手。亂世出英雄,在亂世中,張作霖算得上是一個英雄,他沒有賣國求榮,而是守護了祖國的土地。但是他選錯了陣營,沒有順着曆史潮流選擇自己的方向,站在人民的一邊,最終沒有得到人民的擁護,在北伐戰争中注定是失敗的。在北伐戰争中失敗後,他對于日軍而言也是沒有利用價值了,反而成了一種威脅,是以最終,日軍趁其不備将其殺害。是以,時勢在造就英雄的同時,曆史早已選擇了孰去孰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