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蕭瀚的作品以中國傳統為基礎,以創新的手法開拓具有意象和印象色彩的水墨畫新路,他以多次滴彩積色,形成諸多冷暖灰色調子,産生天然之趣,富于自然而變化的獨特風格。其創作理念為“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抒發現代之情懷”。蕭瀚筆下的色彩層次豐富、飽滿準确、透明不濁,處處回蕩着朦胧美和流動美,展現着西方印象派的神韻,使觀賞者眼睛一亮,被稱為“積彩色調水墨畫的開派人”。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蕭瀚:1945年出生于安徽蕪湖,旅德著名中國畫家,積彩色調水墨畫開派人。1968年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才研究會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友聯畫院副院長,北京海華歸畫院院長,中國歸國華人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大學及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文/邵大箴

蕭瀚出生于安徽蕪湖,1968年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繪畫系,不用說,那時他接受的是中西融合型的美術教育,重視素描造型,對傳統中國畫技巧的認識和掌握,相對來說比較薄弱。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1968至1974年,他在安徽博物館有機會接觸包括字畫在内的古代文物,使他的眼界、胸襟和對中國繪畫的認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深入學習民族傳統的過程中,他逐漸認識到文人畫的優長與不足,試圖做某些改革的試驗。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二十世紀前輩大師們在這方面的努力給他以鼓舞,文人畫以前的傳統,中國重彩繪畫的遺産給他以啟發,而西洋繪畫在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給他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參照的經驗。當他從八十年代下半期起有機會大量接觸歐洲博物館中西方繪畫藏品,特别是印象派的作品之後,更使他産生了強烈的改革中國畫色彩的願望。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一些批評文人水墨畫的人,常常對中國畫采用的質材宣紙表示懷疑,而蕭瀚則不然。他對宣紙有深厚的感情,這不僅是因為他出生在宣紙的故鄉,而且還因為他在藝術實踐中認識到宣紙的性能,知道它在色彩的滲透與承受力方面,能顯示出獨特的、不遜于油彩在畫布上的表現力。同時,他謹慎地儲存文人水墨的創造成果,在注意筆法、墨法的基礎上加強“色法”,确立自己“筆情、墨趣、色輝”的探索方向。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在顔料的運用上,蕭瀚把西方的膠彩和中國顔料結合起來,用拓、潑、沖、積、印、沁、瀝、染、罩、提等各種方法,通過積色于宣紙的正反兩面和顔色隔紙的過濾,以及多種潑、積法,使畫面出現許多複合色,形成多種色調,進而呈現出色澤鮮明、色相明确而又厚重、豐富的色彩效果。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從傳統文人水墨的觀點看這種色彩試驗,當然是屬于“旁門邪道”,不屬“正統”,但須知一切創新往往帶有反叛的性質,往往是在否定或部分否定前人經驗,行為規範的基礎上做出的某些突破。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從蕭瀚的創作成果看,他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他的山水畫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格調,參照和采用了西畫的色彩,運用了許多“做畫”的方法,但沒有丢掉書寫,丢掉筆墨。更重要的是,他遵循傳統的審美原則,在山水畫中寫景傳情,追求意境表現。可以這樣說,他的畫吸收了西洋色彩而不是洋腔洋調,能為大衆所欣賞而又不俗,具有雅俗共賞的品格。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蕭瀚堅持中國畫的色彩探索,并從這一角度批評文人畫忽視色彩的偏見,但他同時深知,藝術道路無限寬廣,中國畫的發展道路也非常寬廣,他尊重别人在水墨體系内的創造,水墨之路猶如色彩之路一樣漫長,前人、今人的探索遠遠并未窮盡,未來中國畫的走向将是水墨與色彩并舉,沿着各自的美學目标向前邁進。當然,在水墨之路與色彩之路中間,還有相當廣闊的地帶。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藝術世界】窮盡色彩之光輝,融合筆墨之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