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在百姓心目中是豪傑,讓洋人恨之入骨,卻死在這位手裡

杜立三(1880-1907),祖籍天津市,晚清時期的綠林豪強。在闖關東時,杜家落腳今東北遼中縣于家房鎮青麻坎村。杜立三被滿清官府稱為"遼西巨匪"。

他在百姓心目中是豪傑,讓洋人恨之入骨,卻死在這位手裡

十九世紀末,我國内憂外患,俄國将日本趕出遼東半島後,攫取了哈爾濱到旅順的鐵路權。日本很不服,但也沒辦法,俄國和日本就一直在東北區域無事生非。

在這種的背景下,就會出現一些“大角色”。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嘛,不過這些“大角色”在沒成氣候前,不過是一介土匪。

在東北的土匪中,張作霖算是一個,不過有一個人比張作霖名氣還大,他是杜立三。這兩個人都是一個地盤的,是以兩人拜了把子,當了朋友。

杜立三是清政府的“一号通緝犯“,他是綠林好漢,殺人不見血,但他對貧民好,劫富濟貧。

杜立三12歲時就闖蕩江湖,他的爸爸和叔父占山為王,不久他叔叔害死了他爸爸,他爸爸被官府砍了頭。

他在百姓心目中是豪傑,讓洋人恨之入骨,卻死在這位手裡

後來他叔叔打起了杜立三媽媽的主意,想把杜立三賣了,杜立三看到媽媽啼哭,好奇诘問得知叔父的野心,非常憤怒,他帶領同夥将叔父和叔父的兒子殺掉了。

就這樣杜立三成了本地一霸,被人稱作“遼西巨匪“。他還有個綽叫喊“包打洋人”。杜立三格外怨恨洋人,洋人在遼東區域搶地盤,他深惡痛絕,常常派土匪突擊俄國部隊。而俄國覺得杜立三不識擡舉,自不量力,常常派軍隊剿匪,每次都被杜立三打得死傷無數。

張作霖也是東北一帶有名的土匪頭子,跟着張作霖野心的脹大,他不滿意隻在一方稱山大王,他要有更多的威名,杜立三就成了“絆腳石”。

清政府早就知道杜立三的存在,由于杜立三太精幹、太聰明,清政府非常忌憚他,想找人殲滅他。張作霖為了向徐世昌邀功,就接下這個使命。急于向清政府邀功的張作霖,一口應承下來,接着跟湯玉麟、張作相等人密謀策劃,決定誘殺杜立三。

他在百姓心目中是豪傑,讓洋人恨之入骨,卻死在這位手裡

張作霖想,直接派兵剿殺危險太大未必得手,是以想用“鴻門宴”的方法殺掉杜立三。張作霖找人帶上官府的文書,那人扮演奉天總督府的欽差,向他招安給他官做,官比張作霖的還要大。在這樣的說服攻勢下,杜立三終于贊同去新民承受招安。

杜立三臨走時做了安置,他讓土匪二百多人遠遠跟着他,沿途組織四個哨卡,每個哨卡都有土匪馬隊,如果有音訊就快馬傳遞音訊。杜立三貼身還帶了十三名身手不錯的警衛。

不過當他看到張作霖一襲便衣,笑容滿面走出來,隻帶了兩名護衛,心裡松動了幾分,放下警戒。三人共進午餐,喝起酒來,杜立三覺得自個猜疑張作霖很不好意思,就讓他的警衛都去就餐了,人人都放松了

杜立三哪裡知道,張作霖是個老狐狸,他早布置好了。宴會完畢後,杜立三帶着醉意出來,外面沖過幾名大漢把他按倒,手起刀落杜立三的人頭就落地了。就這麼,杜立三一直到死,都沒反響過來自個是怎樣死的。

他在百姓心目中是豪傑,讓洋人恨之入骨,卻死在這位手裡

對于杜立三的民族氣節,有人說,杜立三一部分是為私益的,一部分是民族氣節。

不過杜立三拿着日本人供給的槍械去打俄國人,這真是算是民族氣節,仍是給俄日之間的對立充當了炮灰?不論怎樣說,他也算是一個英雄豪傑,一輩子跟洋人作對沒死在洋人手中,卻被中國人殺了,也是可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