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出現了多次的朝代變遷,也出現了無數次的皇帝更換。由于在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是以争奪皇位成為了很多朝代都不得不面臨的國家大事,也是以而産生了不少的内鬥,比如“玄武門之變”便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玄武門之變”的主人公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前者是李淵指定的繼承人,也是當時的太子,而後者則是當時實力最強,并且擁有一衆優秀人支援的秦王。雖然在某種程度,太子的能力也是足以勝任皇帝的職位的,但是可惜的是,他遇到了一個有能力又有野心的弟弟,并且就連李淵都無法掌控李世民,同時他還比較心慈手軟,不大願意對李世民下手,這就注定了李建成的失敗。在這場戰鬥中,李世民親手射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并且就連他的六個孩子也不放過。
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直接逼迫李淵退位,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也帶領國家走上了繁榮昌盛的道路。顯然的,李世民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的上位方式卻是令人不恥的,而這,便是他受到世人争議的重要原因。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貞觀二年(公元628年)的時候,李世民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追谥曰“隐”,改葬皇陵。到了十四年之後,李世民又追贈李建成為皇太子。在2005年的時候,李建成的墓志在西安為人們所發現,但是當時勞工們以為挖到了寶貝,是以聯系了文物販子,将兩塊石碑給賣了。到了2012年的時候,這個墓志才被追回,并被收藏在了西安博物館中。
李建成的墓志蓋為盝頂形,陽文篆書“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銘”,邊長52厘米,高11厘米。李建成雖然曾經貴為皇太子,但是他的墓志卻非常寒碜,僅僅隻有55個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諱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也就是說,上面隻記載了李建成的名字、谥号、死亡時間、下葬時間和地點,對于他的生平和功績卻一概不提。
專家們對于墓志進行研究後發現,整個墓志之中與衆不同的,被重刻的是“隐”字,而這或許展現了李世民的心思。或許這是在墓志已經做完之後,重新修改的,而之前的谥号則為“靈”。顯然的,一個“隐”字表現了唐太宗對于李建成的态度,展現了他對玄武門之變的隐藏心思,他對于自己擷取皇位的方式還是有一定的害怕的,是以不希望大臣和百姓談論此事,更希望這件事情能夠從人們的印象中徹底消除。而李建成墓志不記叙生平,大概也是李世民的意思。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