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背後插刀,荊州丢失,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起兵北伐,水淹七軍大破于禁主力,曹魏的東南戰線瀕臨崩潰,原本形勢極好。然而短短三個月,關羽就兵敗被殺。

呂蒙突襲荊州,讓關羽勢頭受挫,而糜芳的投降,更是直接改變了戰争走勢。

糜芳當時是南郡太守,關羽所占據的荊州,隻是一部分區域,核心就是江陵城,也是屬于南郡的大城。

糜芳就負責守衛這座城池,這是關羽的根基所在。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關羽劇照

他主動開城投降,讓關羽還沒來得及回軍,後路就已經被截斷,呂蒙等人與曹魏軍隊南北合圍關羽,最終關羽兵敗被殺。

其實呂蒙偷襲的時候,蜀軍這邊不僅僅是糜芳一個人投降了,留守公安的傅士仁也選擇了投降,可他與糜芳沒法比。

糜芳的投降是千百年來的一個不解之謎,在演義裡面,他與傅士仁就是一副小人嘴臉,可曆史上的糜芳絕不是這麼簡單的人。

他的背叛

不僅讓關羽丢失經營多年的大學營,更是徹底葬送了蜀漢東出的可能。

而無論是蜀漢内部,還是東吳,似乎都沒有想到糜芳會投降,他在投降之後,也遭到了江東士人的鄙夷,像虞翻就多次拿這件事侮辱他。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糜芳劇照

糜芳其人

糜芳是東海糜氏家族的成員,可以說

劉備能夠順利起家,糜氏家族的加入對他有着決定性作用。

糜氏家族雖然不是漢末一等一的士族,但在徐州等地有着極大的影響,他們家靠着經商積攢了巨額财富。

劉備成為漢末諸侯的重要标志,就是入主徐州,

他開始有了一塊大的地盤。

促成劉備入主徐州的,就是糜竺糜芳兄弟,劉備為了得到徐州士人的支援,也是選擇與糜氏家族聯姻。

糜芳不僅是劉備重要的部下,還成了劉備的小舅子,

後來劉備被呂布襲擊,走投無路的時候,也是靠着糜氏家族的财富,順利渡過難關。

用現在的話來說,糜芳是屬于帶資入股,他在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文治武功沒有顯露出來,但僅憑着自己家族的資助,他就已經成為劉備麾下的重臣。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蜀國将領

與劉備有這樣親密的關系,

糜芳雖然能力不是特别強,但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劉備絕對忠誠。

人們一直不了解糜芳投降,更重要的是,他在劉備最為危難的時候都沒有選擇投降。糜芳一直是與兄長一起,随着劉備到處流亡,從徐州一路到荊州,再到西川,可見此人的忠心。

這個過程中,劉備依附了不少勢力,可糜芳始終跟随着劉備。

曹操就試圖瓦解劉備的勢力,為了拉攏糜芳,更是直接任命糜芳去擔任彭城相。

這是一個美差,糜芳在誘惑面前,還是選擇了忠義,主動辭官繼續追随劉備。

是以糜芳前後的行為反差較大,

最危險艱難的時候都沒有背叛,等功成名就了,反而背叛劉備,他到底圖什麼?

以他這樣的能力,在劉備這裡可以吃一輩子的老底,到了東吳反而處處受排擠。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劉歇業兄弟劇照

荊州危局

關羽北伐的時候,并不是沒有意識到孫權是威脅,他在江邊設定了不少崗哨,可呂蒙僞裝渡江,順利拔除這些眼線,孫吳長期麻痹關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荊州當時真是一個死局嗎?以至于糜芳看到大勢已去,不得不選擇投降?

顯然不是這樣的,首先曹操沒有按照孫權的囑咐,一直保密,而是主動洩露了消息,關羽已經得知孫權在背後襲擊,他也在猶豫中選擇了撤兵,從關羽撤回來,一路以最快速度前進,幾天内肯定是能到江陵城的。

關羽一開始根本沒想撤,因為江陵城的防禦能力相當強,關羽多次加強江陵城防,對自己布置的防禦工事還非常滿意,

《資治通鑒》裡董昭勸曹操就曾提到:

“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之後,

朱然依靠着江陵城,隻用了幾千老弱殘兵就能擋住曹魏的大軍,可見江陵城确實是非常堅固。

而當時江陵城中,關羽一方也是得人心的,糜芳剛投降,虞翻就勸呂蒙不要輕易入城,果然城裡面很多不願意投降的人就暗中設伏,呂蒙後來花了很長時間,才漸漸收服了江陵的人心。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三國地圖

呂蒙是僞裝渡江,他麾下不見得帶了多少攻城器械,孫吳軍隊打攻堅戰一向不行,偏偏呂蒙這次是一路都能遇到對方投降的人,幾乎沒有打什麼攻堅戰。

可以說

糜芳投降面臨的困難,遠遠比他守城的困難要大。

糜芳隻需要堅持幾天,等關羽回來就可以了,曹操是非常精明的,沒有繼續南壓,他是想要放任關羽與孫吳打,削弱兩邊的實力。

可惜糜芳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沒有做到,直接就選擇了投降,江陵城這麼容易就丢失,讓關羽确實沒想到,這裡一丢了,關羽的部隊也就基本瓦解了。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将帥不和

目前關于糜芳投降,最典型的觀點就是倆人之間不和,這确實是一個因素,《三國志》記載: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輕己。

也就是說,關羽同時與自己兩個重要據點的守将都不和,關羽的性格确實存在着很大問題,與底下人鬧沖突也正常。

還有一件事,進一步導緻雙方決裂,那就是關羽北伐期間,出現了補給不足的情況,這些事情是糜芳、傅士仁倆人負責的。

關羽缺乏糧草,甚至都不得不奪取孫權城關的糧食,他也非常憤怒,就表示等自己回來就要收拾糜芳、傅士仁。

糜芳叛變,他肯定是與關羽關系不好,但他作為南郡太守,受到劉備的信任,自己的兄長家眷基本都在蜀中享受高官厚祿,這根本就不算什麼。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糜芳背叛之後,劉備的處理更是值得推敲,《三國志》:

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慚恚發病,歲馀卒。

劉備沒有處理糜氏家族,甚至還像最初那樣對待糜竺,可糜芳的事情讓他們家人都擡不起頭來,但也可以看出來劉備對于糜氏家族的重視程度有多高。

那麼糜芳在能守城的情況下,如果隻是因為與關羽不和,怕被關羽處理就投降,也确實說不過去。

有人認為糜芳暗中倒賣軍糧,畢竟他是商旅出身,導緻關羽前線補給不足。

可是糜芳作為南郡太守,他這麼做是不可能不走漏消息的,而且他要是與孫權這些人有過貿易,那麼孫權等人直接就能用這件事要挾他。關羽這麼精明的人,也會查出一些問題,這個說法也不太合理。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呂蒙劇照

慌不擇路

我認為,或許糜芳的投降本身就沒有那麼複雜,他前半生與劉備一起到處奔波,如今自己是荊州地區的大員,享受榮華富貴。

但糜芳這個人的能力并不是很強,前面也說過,他在劉備創業的過程中,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之類的,

隻是靠着家族的關系,才能順利獲得後來的位置。

糜芳的能力本來就那樣,

讓他當南郡太守屬于才不配位,

那麼他鎮守南郡的時候,先是給關羽前線輸送補給出現失誤,随後突然面對孫吳的大軍,前面傅士仁已經投降,這樣的局面他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我認為

以糜芳的能力,他不能估計關羽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也對自己的守城能力沒有信心。

是以糜芳選擇了投降,他敢這麼做,也與三國時期特殊的曆史環境有關,三國的政權都是以士族為核心的,任何一個統治者要想取得政權,就必須要獲得士族的支援。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諸葛亮劇照

可漢末三國軍閥變更太快,幾乎是今天上去明天就有可能下來,很多士族就根本沒有忠義可言,牆頭草是很常見的。

還有一些士族,是選擇了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面,

比如著名的諸葛家族,在三個政權都有家族的重要成員,也都獲得了高位,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一方政權滅亡,自己的家族也跟着那個政權陪葬。

糜芳前期一直堅持追随劉備,主要是他們家族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劉備身上,要想脫身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劉備失敗,他們家族就有可能敗亡。

如今糜氏家族已經發展起來,自己投降的話,他在孫吳那邊也能繼續延伸家族的勢力,

與其說糜芳是忠于劉備,不如說他是忠于家族,

像他們這樣的利己主義者,在三國時期實在太多了。

荊州丢失,此人是罪魁禍首,身為外戚的糜芳為何要背叛劉備?

總結:

糜芳在特定的曆史時期,被放到了那個關鍵的位置上,

他的能力配不上他所獲得的權力與地位,是以他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可他又不見得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在糜芳的問題上,劉備要負極大的責任,關羽與糜芳這些人相處不來。這不是最主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關羽手下幾乎沒有可用的人,隻能讓糜芳,傅士仁這樣的家夥負責重要城防,

即便關羽看不上這些人,也不得不用他們,這才是荊州丢失的關鍵因素。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