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畫家維米爾,我們可能知道的不多,但他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是衆所周知的,但也經常出現在大衆面前,作為模仿的對象,通過動畫設計模仿,像攝影模仿一樣,甚至被拍成電影。是一種怎樣的畫,才有這樣的魅力?

一個戴着珍珠耳環的女孩
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創作于1665年,是荷蘭風俗大師約翰内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的傑作之一。
我們可以看到這幅畫以純黑色為背景覆寫,畫中女孩戴着藍黃相間的頭巾,微微朝向觀衆的方向,女孩的嘴唇微微張開,并排凝視着,仿佛有千千萬的念頭,又喜歡傾訴什麼。中右位置是女孩的位置,女孩的左眼正好處于視線的位置,也符合攝影規律,使畫面看起來更加美麗和穩定。在黑色的背景中,女孩脫穎而出,仿佛打破了黑暗的光芒。雖然圖檔色彩普通,有限,但層次感和陰影的效果豐富,使圖檔更具立體感。畫面主要由紅、黃、藍三種顔色組成,削弱了紅色,畫面更加質樸、安靜、和諧。維米爾喜歡用檸檬黃色和藍色繪畫,荷蘭畫家梵高也是如此。隻是維米爾比室内繪畫更長,梵高更喜歡戶外。這也使得維米爾的畫作更加安靜沉悶,梵高的作品更加熱情和自由流動。這幅畫的另一個亮點是女孩左耳戴着的淚滴
麥田上的烏鴉 梵高
珍珠耳環,似乎出現在女孩脖子的陰影下,是整幅畫的點睛之筆。在維米爾的畫作中,珍珠通常是貞潔的象征,評論家說,珍珠很可能是在十幾歲女孩結婚前夕畫的。
維米爾(1632-1675)出生于荷蘭代爾夫特,早年跟随倫勃朗的學生學習繪畫。17世紀,荷蘭一群畫家描繪靜物、風景、習俗,他們專注于普通的小事物和普通人,不再注重高貴而宏大的主題,這也形成了"荷蘭小畫派",也就是說,他們更多的是通過繪畫小畫來描繪生活的細節。這幅《戴珍珠耳環的女孩》也是一幅小規模的油畫(44.5×39cm)。當然,這與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密切相關,在17世紀中葉,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宗教的衰落,普通公民獲得了更多的民主和自由,繪畫逐漸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從為宮廷服務逐漸走向了公民階級,維米爾是代表性畫家之一, 他善于捕捉平凡中的崇高和美麗。除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還有《倒牛奶的女人》和《畫棚裡的畫家》等作品。這部作品也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
攝影
倒牛奶的女人
工作室裡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