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我國封建王朝曆史中,有一位開國皇帝的一生可以用“開挂”來形容。他出身十分貧寒出,曾到處要飯,也曾入廟為僧,最終卻在農民起義中獲得勝利,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他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丁普郎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将。據相傳,丁普郎戰鬥異常勇猛,在戰鬥受傷十餘處,頭都斷了身體還在勇猛的殺敵。為紀念這位猛将,朱元璋不但封他為柱國上将軍,甚至還在當地建立了他的祀廟。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一、猛将初登場

丁普郎原本是湖北人氏,隻是一介農民,可是時勢造英雄,元末的局勢變化多端,各地農民揭竿而起,反對統治者的暴政。正是這樣的政治環境,讓許多原本隻是一介平凡之人成就了大業。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元末衆多農民起義中,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們頭裹紅巾,信奉彌勒佛,人稱“紅巾軍”。“紅巾軍”的首領名叫陳壽輝,原本隻是一個販賣土布的小商人。恰逢當時北方白蓮教發動幾萬民工,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早已不滿元末統治者暴政的徐壽輝敏銳的抓住了時機,聯合幾人在天堂寨發動了起義,浩浩蕩蕩的起義軍勢不可擋,攻占多地的徐壽輝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國号“天完”。

在這期間,有一位黑臉農民前來投奔徐壽輝,他就是丁普郎,并且很快的受到了徐壽輝的重用。丁普郎奉命率領起義軍攻打漢陽和興國兩地,丁普郎的軍隊自然也是勇猛無比,銳不可當,很快拿下了漢陽和興國,是以更加受到徐壽輝重用。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徐壽輝稱帝後,其勢力不斷地發展壯大。這時候的徐壽輝手下有“四大金剛”,分别是鄒普勝、趙普勝、傅友德,還有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丁普郎了。此時的天完國,擁兵百萬,占據了元朝的半壁江山。

二、終遇明主

雖然徐壽輝聲勢浩大,但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天完國也并沒有存在多久。這期間出現了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就是陳友諒。看過相關電視劇的讀者們都知道,陳友諒曾是朱元璋的勁敵。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陳友諒先是加入了紅巾軍,後來徐壽輝的部下倪文俊謀害徐壽輝不成,前來投奔陳友諒。陳友諒趁機殺了倪文俊,并将其勢力納為己有。陳友諒的實力不斷壯大,野心也熊熊燃燒起來。

陳友諒本人生性多疑,朱元璋用離間計離間他和趙普勝,使陳友諒對趙普勝懷恨在心,并設計除掉了趙普勝。不僅如此,當徐壽輝想遷都龍興時,陳友諒也極力反對。

但徐壽輝仍然決定遷都,在徐壽輝一行人到達江州時,被陳友諒埋伏在城外的士兵抓獲,殺死了徐壽輝的親信,并關押了徐壽輝。這時的天完國實際權力已經到了陳友諒手中,後來他又派人秘密殺掉了徐壽輝,自己建立了南陳,當了皇帝。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丁普郎一開始也從徐壽輝的部将變為了陳友諒的部将,率軍守衛小孤山。然而丁普郎和傅友德在陳友諒設計殺死趙普勝後,心灰意冷的二人另去他處尋找明主。

朱元璋攻陷九江後,來到小孤山,丁普郎見朱元璋氣宇軒昂,有王者之氣,便感歎道:“這才是我該投的明主啊!”然後丁普郎與傅友德便投降了朱元璋,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

三、壯烈戰死鄱陽湖

朱元璋稱霸天下建立明朝的戰役中,最重要和最慘烈的戰役當屬鄱陽湖之戰,而當時朱元璋軍的對手正是陳友諒。這場戰争勝利後,朱元璋一統江南,進而統一全國。而在這次戰役中,丁普郎雖然戰死沙場,卻表現出了無人能比的神勇。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先前的戰鬥中,陳友諒節節敗退,連丢數城,便集結了60萬大軍,在南昌與朱元璋決一死戰。這場投入了近百萬兵力的鄱陽湖水戰号稱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水站。

徐達、常遇春、廖永忠、丁普郎率領前鋒在康郎山與陳友諒先鋒交戰。雖然陳友諒軍隊人數多,軍船又高又大,但丁普郎駕着小船絲毫不畏懼,最終挫敗了敵人的先鋒。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但陳友諒在軍隊人數和船隻上占據太大的優勢,不久朱元璋的軍隊就逐漸陷入劣勢。但陳友諒就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他下令将大船都連接配接在一起,像山一樣前進,推翻朱元璋的小漁船。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朱元璋見到陳友諒如排山倒海般的船隊,也确實被唬住了。朱元璋軍的小漁船無法突破陳友諒的船隊,被逼的節節後退。陳友諒軍集合全力進攻朱元璋防線的薄弱之處,眼看就要防守不住,士兵們也被吓得不敢前進。

這時候,猛将丁普郎站了出來。丁普朗的舊主徐壽輝被陳友諒所殺,他的鐵哥們趙普勝也被陳友諒用奸計陷害,是以丁普郎與陳友諒結下了血海深仇。在投靠朱元璋時,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夠找陳友諒報仇。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丁普郎雖然有勇無謀,但是有一股别人不能比的狠勁。丁普郎在自己的船上挂起“隻找陳友諒報仇”的旗幟,向陳友諒軍沖去。丁普郎直接率軍沖擊了陳友諒軍隊最多的地方,但是因為陳友諒的船隻都連在一起,又為他提供了極佳的平台。

很快,丁普郎就被陳友諒的軍隊所淹沒。丁普郎受傷十餘處,仍然在不停的揮刀砍殺,甚至頭都被敵人砍掉了,身體仍然直立,做出揮刀砍殺敵軍的樣子。

雖然丁普郎慘烈戰死,但是他的這股沖勁和狠勁不但打亂了陳友諒軍隊的進攻節奏,挫敗了他們的銳氣,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朱元璋軍隊的士氣,為朱元璋重整防線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朱元璋麾下的猛将,頭斷了身體還在戰鬥,史書僅此一例

最終,這場慘烈的鄱陽湖之戰以朱元璋的勝利結束。雖然朱元璋的取得了勝利,但在這場戰鬥中,朱元璋損失了35位愛将,首位便是丁普郎。朱元璋為紀念這些将軍,封給他們爵位,并建立功臣廟來祭祀,還下令戰功大的人他們的子孫可以繼承爵位。

總結

縱看丁普郎的一生,他不單隻是一位将軍。他為天下蒼生着想,揭竿起義,反對元朝統治者的統治;他為兄弟和舊主而與陳友諒反目成仇,其忠義之心天地可鑒;鄱陽湖之戰他視死如歸,無不展現出他的忠心和勇猛。這樣的将領值得被立廟祭祀,也值得被後人敬仰和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