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海藍天,山東波羅海洋生态"名片"

作者:海報新聞
藍海藍天,山東波羅海洋生态"名片"
藍海藍天,山東波羅海洋生态"名片"

圖1:近年來,長島海洋生态文明綜合試驗區不斷加大生态保護力度,該地區生态島自然景觀十足。(□記者春龍報道)

藍海藍天,山東波羅海洋生态"名片"

圖(2):濰坊沿海景觀。(□楊學瑩、記者袁彥奎報道)

藍海藍天,山東波羅海洋生态"名片"

圖(3):在榮城市石島管理區附近的海域,煙台海洋牧場海水養殖區漂浮在藍海之上。(□記者陶向銀報道)

□ 陳曉萬 張文軒,本報記者

渤海灣,黃河入海口的秋天很厚。在黃河盡頭東營新會的海灘上,兩隻國家級保護鳥晃動着它們嬌小美麗的身體悠閑地散步。這一幕有幸被攝影愛好者孫傑定錄了下來。

勺嘴蛞蝓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物種,世界上隻剩下不到200對。"鳥友"說,是黃河三角洲的良好生态吸引了各種珍稀鳥類,成為"國際航空城的鳥類"。如今,黃河口是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态系統,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東部白鹳繁殖地,世界第二大黑喙鷗繁殖地,世界第二大白鶴越冬地,以及中國紅冠鶴野生繁殖的最南端邊界。

3000多公裡的海岸線,16萬平方公裡的海洋陸地,這是山東半島引以為傲的戰略資源。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山東代表團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時,強調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的重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态環境,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貢獻。這是山東總書記的重大政治任務,标志着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目标定位,為山東建設海洋強省指明了方向。

保護海洋生态環境是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山東總書記的重要訓示作為指導,海洋生态文明建設處于突出位置,2020年全省近岸海洋水質達91.5%,海洋生态恢複成果突出,海洋生物多樣性逐漸恢複,海洋生态環境品質明顯改善,藍海藍天之美進一步打磨山東海洋生态"名片"。

陸地、海洋和海洋的協調和共同管理

近岸水域水質占比為91.5%

萊州灣的鳥瞰圖,沿海地區有一排排整潔的區域農場。這是萊州明博水産有限公司開發的面積300畝、權海面積22萬畝的大型生态圍欄"藍鑽一号""藍鑽二号"。

養殖成活率達90%以上,水産養殖産量超過50公斤/立方米,但這還不是企業領袖翟潔明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我們實作了尾水的高效處理、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區域水循環,經過處理後又回流到養殖池的水中,水中的細菌含量低于天然海水中的細菌含量, 适合海水魚的生長。"

山東堅持陸、陸、海、海海洋海洋生态總體治理,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放到海中。2019年,山東組織完成了對渤海、黃海地區進海污水出水口的檢查。燕傑明口的工廠循環水處理工藝解決了尾水排放到海中造成的污染問題。

為了打赢環海綜合治理戰,以渤海地區抓手,山東海陸海統籌、近岸海域綜合管理範圍擴大到整個流域的河流入海,此外沿海7個城市,濟南、淄博、德州、聊城等4個内陸城市進入渤海海戰範圍, 形成海陸融合、全海域、全流域綜合治理格局。

黃河入海的最後一站是東營,是典型的平原城市,水流動性差,自淨能力弱,水質改善難改善。為了改善整個地區的水環境品質,東營市去年出台了全市重點河水質通報監管制度,對不合規區域每月進行一次預警,連續兩周或連續兩個月出現兩次面談,連續三周由市政府主管上司和市紀委面談, 每月不遵守規定由市政府主要上司進行面談。去年底,水環境品質排名"30強"東營,今年1-8月水環境品質改善情況在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國排名第7。

目前,山東已充分确定出海出水口的水質和水量,建立了"污染單元-污水通道-出水口-由水體"的出水路徑,正在推進進海出水口的分類和整改。"我們每月釋出《山東省進海污水口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建立'紅旗''蝸牛'名錄,鼓勵先進,推進。山東省海洋生态環境廳廳長劉培雪告訴記者。

山東将海洋環境保護重要名額納入縣級經濟高品質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全面推行海灣龍系統,全省共有明确省、市四級海灣船長379人,村級海灣管家上任710人,設立公共标志244人,省級和沿海7個城市全部啟動或完成海灣長系統資訊系統建設, 托架防護艙水準不斷提高。

"通過加強海陸統籌、決策精準、科學管理、區域關聯、多部門協同,渤海地區綜合環境管理戰圓滿結束,海灣長期系統工作機制深入實施,海洋生态環境管理力從未如此強大,海洋生态環境品質明顯提升。2020年,全省近岸海水水質率達到91.5%,其中渤海達到78.3%,均超過88%和75%的目标值。山東省生态環境廳廳長宋繼寶介紹道。

推進沿海地帶恢複

白鼠海豚、鲸魚等海洋生物頻繁出現

誰說鹽堿地不會長出綠洲?

駕車在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防潮大壩,壩外海浪,壩排柳林茂盛。這片7公裡長、300米寬的柳樹林,就像藍色海邊的綠絲帶,改變了鹹水荒地的印象。

濰坊市沿渤海沿岸鹽堿化面積381平方公裡,生态環境脆弱,綠化成本高,鹽堿地綜合利用困難。很難找到辦法!2017年10月,濰坊市國家"南紅北柳"生态項目濱海示範林項目開工建設,種植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自主攻關"魯偉1号"。如今,第一批種植的柳樹平均可達3米,最高的株已長到5米。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大海洋生态修複力度,堅持保護和生态修複,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科學修複。實施渤海海洋生态修複工程,累計修複和恢複濱海濕地4676公頃、海岸線63公裡,超額完成渤海綜合治理濱海濕地恢複目标和22公裡岸岸灘修複目标。近岸海洋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區域海洋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海洋生态恢複長效機制逐漸建立。

沿海生态很好,已經離開很久的老朋友回來了,有名的新朋友正在拜訪

日照靜修海灘,不僅恢複了1882米的生态海岸線,形成了以"龍山咀"為首,以"海龍灣"為盡頭的長段10公裡優質沙岸線,建立海灘面積46萬平方米,周邊海水水質也已提高到國家海水II級标準。如今,鳥瞰海域陽光普照的岩石區,翻滾的海浪,成群的海鷗啁啾,大型海龜、江豚、白海豚等多年未見的海洋保護動物回歸,海洋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有了明顯改善。

長島實行"退養礁",大葉藻、海黃土等藻類重新填滿海岸,白海豚、鲸魚等海洋生物頻繁出現,鮑魚等野生海珍、渤海劍魚等傳統魚類資源得到不同程度的恢複,東部白鹳、黃喙白鹳、老鷹等候鳥的數量明顯多于往年, 北海獅、黑天鵝、海龜等物種首次出現。

東營"退濕"4000多萬畝,濱海濕地"紅地毯"景觀重新出現,黃河三角洲地區沿海濕地生态系統功能不斷提升。目前,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内野生動物種類1630種,鳥類數量已從建立時的187種增加到371種,其中國家級保護25種,國家級保護65種,鳥類38種占全球總量的1%以上, 每年有超過600萬隻鳥類在這裡繁殖,過冬和遷徙。

從全省範圍看,随着生态環境的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海洋物種多樣性包括浮遊植物125種、動物光斑動物105種、底栖動物199種、潮間帶生物60種、魚類108種、甲殼類動物47種、頭足類8種、爬行動物6種、鳥類66種、哺乳動物14種。

生态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藍碳"正在變成"真正的金銀"。

陽光山安甸旅遊度假區,陽光海岸綠道猶如一條"綠絲帶"融化在山水之中,28公裡的陽光海岸綠道和33.8公裡的山海風情綠道,陽光之東岸旅遊資源與北部山地旅遊資源"山海關聯""系列"鍊條,串起陽光海岸精品旅遊産業叢集。"國慶期間,我們度假村接待了97.5萬人次,超過了疫情爆發前同期的水準,每天最多接待20萬人次。"山海田旅遊度假區黨委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于冰告訴記者。

在濰坊濱海區玉流林裡,山東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森林裡種植了"沙漠人參"肉。肉與柳樹共生,平均每畝産量1200斤,鮮榉産值可達1.2萬元,深加工沐産值5萬多元。"收獲期從4月初到6月底,期間每天至少雇用200人,随着種植規模的擴大,勞工數量不斷增加。燕生态總經理鄭愛民表示,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參與肉類的種植、管理和收獲,一個勞動力每年可以籌集1萬多元。

從陸地到海洋,山東正在将生态效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從長遠角度衡量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3000多公裡的蔚藍海岸正在展現新的發展活力。

從政策層面,山東省出台海洋環境品質生态補償辦法,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補償機制。"将海洋水質補償(補償)、污染控制補償等納入生态補償範圍,按照'污染者付費、保護者補償'的原則,将海洋環境治理的有效性和經濟效益挂鈎。截至目前,共計算并發放相關城市海洋環境品質生态補償資金1.0347億元,有效推動了各城市海洋生态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落實。山東省生态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說。

從市場回報來看,在"碳峰、碳中和"目标下,隐形、不可觸及的"藍碳"正在變成"真正的金銀"。威海長榮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海帶、龍胡子等藻類貝類養殖為主,建成海帶養殖面積10萬畝,親生養殖海域,包括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年碳封存量約42.5萬噸。8月10日,榮成農商銀行發放2000萬元"海洋碳彙貸款"。該貸款由銀行根據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的當日碳交易價格進行質押。

在威海新區海洋生态保護與恢複(藍碳)實驗基地,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所的工程師每天都在研究堿性雨披、柳樹、鹽角草等十幾種植物的生長情況。"這裡的每家工廠都肩負着'藍碳'的大使命。我們的工作是研究具有較強鹽堿度和碳固存能力的植物的生長習性,使它們能夠生活在海邊的鹽漬濕地中,成為可以社會推廣的藍碳産業,有助于中和碳。"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所所長趙明波說。

人不承擔綠山,綠山不承擔人。山東積極擁抱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積極培育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态環境。海水清澈的海灘幹淨,岸邊綠灣之美,魚鷗祥集,人與海和諧,一幅美麗的動人海洋畫面慢慢展開。

(□參與撰寫賈瑞軍 李明 李光軒 丁昭霞 陶湘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