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有苦難存在,那就讓它存在吧,但總應該留下一線光明。至少留下一點希望的閃光,以促使人類中較高尚的部分,懷着希望,不停地奮鬥,以減輕這種苦難。 ——艾默生

我們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有的人樂觀面對,依然熱愛生活;有的人自怨自艾、憤世嫉俗、選擇了逃避。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就像艾默生的這句話一樣,苦難存在的意義,就是将不同的人分開,每個人面對的苦難都是相同的,而如何面對苦難,卻将人分成了不同的人。

在美國,有一個小男孩一出生便被病魔纏身,他從未接觸過這個美麗的世界,也從未觸摸過自己的親人,在隔離罩中度過了十二年,直到死之前才觸摸到了母親。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即使是這樣,小男孩在這12年中,也依然樂觀地面對病魔,熱愛生活,他的名字叫做戴維。

12年短暫的生命曆程,卻讓熟知他的人,感受到了生命全新的意義。

天生患有罕見疾病

當年,在戴維剛出生時,護士發現他的身上出現了紅斑,而且還伴随着抽搐和呼吸困難的症狀。

護士發現之後,立即通知了主治醫生,将他送入了診療室,在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後,戴維脫離了危險,呼吸也變得正常起來。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就在戴維父母剛剛松了一口氣的時候,醫生卻告訴了他們一個噩耗:戴維不是一個健康的孩子,他患有SCID缺陷症。

SCID全稱叫做聯合免疫缺陷症,是一種由基因引起的隐性遺傳病。

戴維的父母,雖然都表現正常性狀,但是他們都帶有這種遺傳病的隐性基因,隐性基因碰到了一起,在戴維身上表現成了顯性。

這種病的症狀,表現在病人的免疫系統存在極大的缺陷,幾乎無法執行正常的抵禦外界病毒和微生物的功能,是以體質十分不好,非常容易引起過敏反應,進而出現大片的紅斑。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這種病在當時,幾乎是很少見的病,而且也沒有相應的治療方法的記錄。

是以這種病,在當時看來是無藥可醫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實體手段進行隔離,将戴維與有微生物和細菌的環境隔離開來。

但這樣一來,戴維也就失去了自由,隻能在這個特殊環境中呆着。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這是他唯一的生路,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後,戴維便被送進了一個無菌的隔離罩中。

“泡泡男孩”的别樣生活

戴維所在的隔離罩形狀圓圓的,就像一個泡泡,而呆在裡面的戴維,也就有了“泡泡男孩”的稱号。

隔離罩裡有食物、水源、玩具,都是經過滅菌處理後放進去的,以保證戴維的安全。

而戴維就在裡面慢慢地長大了,他并沒有因為自己不能從這個隔離罩出去,而悶悶不樂,反而他非常樂觀,在裡面一個人也玩得不亦樂乎。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他覺得,自己除了不能出這個隔離罩外,并沒有什麼與别人不一樣。

得知兒子患病消息的戴維父母,一開始十分沮喪悲觀,但在他們看到隔離罩中,依然樂觀的兒子,他們仿佛也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雖然他們并不能夠與兒子近距離接觸,但戴維的父母一邊在辛勤的工作,為戴維籌集高昂的治療費用,一邊盡力地在陪伴戴維,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不會感覺到孤獨。

即使有着玻璃罩子隔着,戴維也會每天和父母說晚安,朝他們露出燦爛的笑容。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這個不幸的小男孩,即使從來沒有接觸過父母,沒有過與父母擁抱的體驗,他也依然堅強樂觀,這樣算是戴維的父母,在不幸之中唯一的安慰。

12歲首次接觸媽媽

在戴維三歲的時候,關于他的故事被記者得知。當地電視台被這個孩子的經曆所觸動,決定為這個男孩拍一期紀錄片。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因為戴維的特殊情況,任何進入的人,都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才能夠和戴維接觸。

當記者全副武裝後,進入了戴維的“泡泡房間”,他發現戴維并不像其他重症患者一樣沉默寡言、不善交流,戴維正和他們相反。

戴維十分活潑,開朗陽光,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身患重症的男孩,他十分願意與别人交流。

他主動詢問記者,手中的錄影機是什麼,他還向記者展示自己的玩具和書籍,這一幕反而更讓記者心中隐隐作痛。

這個男孩明明這麼不幸,他還在認真而努力地活着,哪怕自己隻有一小片空間可以活動,他也心滿意足了。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當紀錄片播放出之後,戴維立即獲得了觀衆們的注意,大家都十分同情這個可憐的小男孩,願意為他籌款治療,為他的精神所感動。

陸陸續續有人來看望這個小男孩,為他帶來新的玩具和書籍,他們還和戴維聊天,聽戴維講“泡泡房間”裡的趣事,這讓戴維十分快樂。

當戴維12歲時,醫院研究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将戴維姐姐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戴維體内,如果能夠存活下來,那麼可能能夠挽救戴維的基因問題。

但這個方法從來沒有人試過,安全性是否也不能确定。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但是,戴維決定試一試,他太渴望自由了,他告訴父母即使失敗了,他也不會後悔。

懷着希望的戴維進行了手術,不幸的是,戴維的細胞中攜帶着一種陰性病毒,誘發了淋巴癌。

幾個月之後,這個不幸的小男孩,終于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去世之前,在戴維的要求下,醫院将戴維運出了隔離罩,戴維伸出雙手,和媽媽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他終于感受到了媽媽的溫暖,笑着流出了眼淚,說:“我愛你,媽媽”!

結語

作為一個不幸的小男孩,戴維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疼痛,他沒有普通孩子的幸福生活,隻能呆在自己的“泡泡房間”中。

即使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也沒有抱怨,用心認真的生活,熱愛世界,熱愛家人。這正是戴維帶給我們的啟發。

“泡泡男孩”戴維:隔離罩中樂觀生活12年,臨終前第一次摸到媽媽

首先,我們的一生中苦難挫折常常相伴,我們如果想着逃避,那麼也沒用。我們應該認真勇敢地面對苦難挫折,微笑着戰勝它。

其次,即使在我們的世界烏雲密布時,也不要灰心歎氣,因為雨總會過去,天總會放晴,一切都會變好的。

就像艾默生所說的那樣,苦難有它存在的價值和必要,無數人在其面前選擇了退縮。

但隻要我們能夠明白戴維帶給我們的啟示,相信我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即使荊棘叢生、道路坎坷,我們依然會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