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羅翔老師在一段視訊中談到,人啊,是及時行樂呢?還是應該追求理想呢?

他說,“有人認為理想都是鬼話,都是騙人的,不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放縱過一生啊,因為追求理想的過程,太痛苦了。但是理想還是要有的,理想最寶貴的不是放在博物館,不是供起來,而是放在心中。”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總有人要在這裡做選擇題,這明明不是二選一的題好嗎?非要在二者之間做個了斷麼?

及時行樂就不能追求理想了麼?

追求理想就不能及時行樂了麼?

難道不能及時行樂同時又追求理想麼?

在下面這篇小短文裡,我們不講大道理,隻想說明這樣一個觀點:及時行樂和追求理想要合在一起才行,缺一都不可。

及時行樂讓人覺得頹,追求理想讓人覺得苦,實際上,及時行樂并且追求理想,你會發現,不頹也不苦。什麼都不幹,才會又頹又苦。

1

追求理想的人痛苦,在于他隻追求理想,沒及時行樂。

沒被現實毒打之前,一說理想,那必須是矢志不移,甯移白首之心不墜青雲之志,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海可枯、石可爛此志不可擋。

但是一頓毒打之後,就舉起雙手啥都招了。然後悲情地甩一句:理想終究敗給了現實。并做惋惜狀,然後蹦蹦跳跳地轉向及時行樂,一去不複返。

好家夥,這個鍋,現實表示有點冤枉:都還沒怎麼用力呢,對手就倒下了,碰瓷咋的?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追求理想很痛苦,主要是因為這麼些原因:

1、理想不得不向現實妥協,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痛苦。

比如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音樂家或者作家。本來想要專心做科研,卻因為要争取資源而不得不參加各種讨厭的應酬巴結讨厭的人;本來想好好創作歌曲,卻因為要争取一個露面的機會而要突破高傲的下限;本來要用文字直擊人類心靈深處,卻因為沒人發表而隻能寫出自己都瞧不上的東西糊口。

這還是好的,好歹還在路上還有機會。還有一部分人,走了一半不得不放棄理想,因為要吃飯,要車子要房子,孩子要上學,老人要治病。。。。。是以覺得追求理想很痛苦。

然而以上所說,并不具備代表性。因為隻有很少一部分人的理想,是真的理想。

絕大多數人的理想,跟這有一小丢丢出入,比如理想是聯考進入北大清華複旦最後卻隻能山東找藍翔,理想是在大學好好學習整出一片天地最終天天榮耀加吃雞,理想是畢業就月入過萬三年做上管理崗最後月入三千幹三個月就閃,理想是遇上一個丁香一樣結着憂愁的菇涼最後隻得到五姑娘,類似這樣的理想還有: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畢業十年年入百萬等等。

通常這些也以失敗告終,于是大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敗給了現實”。不過通常,我們也将其稱為“幻想”,幻想跟理想,就差一個字,也就一丢丢的事兒。

2、同行的人太少,痛苦。

周圍的人都妥協得很妥帖,自己的堅持反而顯得格格不入,孤獨而痛苦。這一點要提一句,“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如果感覺因為人不開心,那就是某些社會關系沒處理好,這跟理想沒關系。

3、辛苦追求,終其一生卻得不到實作,最痛苦。

辛苦一生最後發現,其他人什麼都有,自己反而什麼都沒有,及時行樂的人爽歪歪,追求理想的自己很苦逼。覺得好人沒有好報,反差太大覺得痛苦。

理由可能還有很多很多,但大緻上,都是因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沒有過得很爽。

發現問題了,事兒就簡單了。

是以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還需要讓自己過得爽。

是以,得及時行樂。

今朝有酒今朝醉?可以。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該樂樂。

該旅遊旅遊,該遊戲遊戲,該嗨皮嗨皮,該蹦迪蹦迪。

明天醒來繼續追求理想。

當年毛爺爺被迫上了井岡山,面對幾十倍數量的敵人,采取的是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首要原則是“保全自己”,在保全自己的基礎上,擇機殲滅敵人。在無法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在不利于自己的情況下,暫時戰略後退。

但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講究兩個字“積極”。怎麼講究?就是進攻的時候,是積極進攻。撤退的時候,也是積極撤退。防禦的時候,也是積極防禦。

進攻的時候積極很好了解,撤退的時候積極,防禦的時候也積極?對的。當情況不利于我方,需要撤退,也應當保持積極态勢,相信撤退隻是暫時的,現在的撤退是為了尋找更好的機會再進攻。防禦也一樣。

這就像羅振宇講的那隻蝸牛,這隻蝸牛舞着拳頭,要過來揍你,無論隔了一萬裡,需要爬一萬年,中間要經過高山大海、急流險灘,它就一直要這樣過來追你。你把它再丢到一萬裡以外,它還是會爬過來揍你。無論它遭遇什麼,無論它要幹其他什麼,中間可能要吃個飯睡個覺談個戀愛什麼的,但是它從沒有放棄要過來揍你的信念。

如果把這個信念換成積極,換成理想,那麼就是,無論中間經曆了什麼事情,走了什麼彎路,耽擱了多少時間,但是信念總是在。

理想反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放到心裡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不是麼?越是上綱上線,越是涼得快。

這樣及時行樂的人的快樂,追求理想的人也會有了。而追求理想的人的快樂,及時行樂的人就不會有。

别人玩的你也玩了,你還比别人多了個理想,多了份追求,是不是瞬間感覺爽歪歪?

2

另一撥人得說了,既然理想是苦的,就直接及時行樂不行麼?醉生夢死一生不行麼?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且行且珍惜。今朝有酒今朝醉,兄弟你我對瓶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行麼?

很多人就是這麼幹的,但是,幹着幹着也不那麼爽。

要是這麼幹能有用,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在人生的最後關頭還有遺憾了。

剛開始的時候确實今朝有酒今朝醉,大快朵頤爽歪歪,慢慢也就吃膩了玩膩了耍膩了,眼下的東西沒吸引力了,需要更多新鮮刺激,新鮮刺激遍尋不着的時候,明日愁來明日愁。

不光是普通人,食物鍊頂端的大佬也一樣的,比如張朝陽。

清華實體系畢業,妥妥的學霸。

創辦搜狐,早期看馬雲和馬化騰都是站在C位俯視的,即使到現在,也是頂尖的富人。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不結婚,經常混迹夜總會,身邊各種漂亮女孩子,身材好,顔值高。

參加行業活動,也是以行業大佬形象出現,受人膜拜。

咱們追求車厘子自由,人家啥都自由,要啥買啥。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有錢有地位,這樣的日子爽不爽?肯定爽啊,咱們做夢不就是想要過上這種日子麼?(那個,經常換女孩子這個不是哈,嚴正聲明)

但是張朝陽在采訪中說他不快樂。

羅翔老師:是及時行樂還是追求理想?我們是成年人,肯定都要啊

及時行樂的人說他很痛苦,是不是裝的?應該不是。

但是為啥不快樂?什麼都有了,沒有新的追求了。

在新的快樂源泉沒有找到之前,妥妥的越玩越痛苦。

很多及時行樂的人,行着行着就不快樂了。因為再好玩的東西,也會膩的。

你說我偏不膩,知足常樂行不行?

常有人想要借“知足常樂”來麻痹自己,說隻要知足,就能快樂了。很抱歉,這真的是窮嗨。要是知足能常樂,張朝陽知足不就完了。

知足常樂,一種情況是沒有達到預期目标但已盡力也有所獲,另一種情況是所獲直接超過預期。比如說我本來想拿個1等獎,最後拿了個3等獎,說知足常樂。另一人本來沒想得獎,卻得了個三等獎,也說知足常樂。

這兩種情況都是有所預期,都有目标,這也是知足的前提。眼下得到的是滿足,眼前看到的是希望。因為未來還可以得到更好的。

但張朝陽為什麼不快樂呢?

因為他已經得了一等獎,他看不到更好的了。你說錢,他們那個層面的,都不缺,就是數字多少而已。你說地位,人家走哪兒也都是焦點。都到頭了。

看不到還什麼東西可以追求,這才是及時行樂最終苦不堪言的原因所在。

不信你看看,公司動不動有幾個高管,說以前沒錢的時候很開心,現在有錢了,反而沒有以前開心了。

其實人家說這話不是裝X,因為有錢之後,該有的都有了,該享受的都享受過了,卻沒有了更高的目标,沒有了行動的方向,不開心是正常的。

在這個時候,要是有個目标有個追求,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快樂,多來源于追求并實作,有了追求的目标,才能有“追求”這一行動并有“實作”這一結果不是。

是以這我們要說,追求理想,很重要。這是一個足夠遠大的目标。

追求理想,對大多數人的好處,不在于它能不能實作(反正絕大多數都不能實作),而是它能一直給你一個追逐的目标,讓你一直可以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實作的機會,也就有了新的快樂。

是以,追求理想,是為了讓及時行樂實作可持續發展。

3

最大的問題,不是追不追求理想,而是根本沒有理想,或者不知道什麼樣的目标可以視作理想。這個确實太難了。

借用偉人的一個句式:

我所說的理想還是要有的,絕不是如有些人所謂“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作了呢”那樣完全可有可無的、碰運氣似的一種空的東西。他是矗立在遙遠地方的、永遠可望見其形狀的一座高山,當我們朝左走他就在我們右方,當我們朝右走他就在我們左方,當我們朝他走,他就在我們前方。無論此時向左或彼時向右,這一生,都要走向這座山。

可能會倒在路上,可能會倒在山腳下,可能會倒在半山腰,但心中,一定要有這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