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強迫勞動”謊言背後,這家中國紡織企業為何成攻擊目标?

作者:鳳凰衛視

2021年11月,印度時報網站曾刊發一篇文章,文中援引美國自由亞洲電台網站内容,稱一些新疆維吾爾族勞工被送進工廠後,被“強迫勞動”。

這篇報道中提到的招工,到底是怎麼回事?被指“強迫勞動”的工廠真實情況又如何?杜撰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何許人也,他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

鳳凰衛視改版後推出全新欄目《新聞鑒證組》,抽絲剝筍、層層遞進,用事實證僞,以正視聽。本文摘編自節目内容,鑒證“強迫勞動”背後的真相。

新疆“強迫勞動”謊言背後,這家中國紡織企業為何成攻擊目标?

主持人:梁茵

分析員:白孟宸

疑點重重的“招工廣告”

在《印度時報》的文章中,所謂“強迫勞動”的證據,是一家就業安置公司的招工廣告,稱超過2000名維吾爾族勞工将被安置在中國各地,從事為期兩年的動工。而這個“證據”的源頭——由美國國會資助的自由亞洲電台,它在文章中卻又說:在中國的四川有一家職業的介紹所,2021年将3000多名的維吾爾族勞工轉移到了南京的工廠。

2000人和3000人相差巨大,媒體為何如此随意?報道中的所謂招工廣告,一系列重要資訊缺失——為哪兒招工?工作内容是什麼?薪酬是多少?一概不知。這樣的廣告,真的存在嗎?

節目分析員白孟宸認為,所謂招工廣告中提到,招工的年齡是16~30歲。顯然是對中國法律法規不了解。16歲-18歲是未成年勞工,不會和30歲放在一起招工的。而且其中提到的員工轉移,在中國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從新疆到南京大概平均3600千米,如此遠的距離地大規模轉移幾千人,還要保證防疫安全,做到完全不動聲色、無人知曉,幾乎是不可能的。

是以,報道中提到的所謂“招工”,顯然疑點重重。

被指“強迫勞動”的工廠,竟是這樣一家讓西方國家“眼紅”的企業

相關報道還提到,被招工的維吾爾族人,其中一些會被送到阿克蘇地區一家叫華孚的紡織廠進行勞動,他們不能離開工廠,也不能回家。

節目組調查發現,華孚是一家真實存在的企業,名為華孚色紡,成立于2010年。截至2021年底,員工有4462人,少數民族占88%,它的地點就在新疆阿克蘇地區。

新疆“強迫勞動”謊言背後,這家中國紡織企業為何成攻擊目标?

△華孚色紡招工廣告

我們在短視訊平台上搜尋新疆華孚色紡,有很多工廠員工釋出的視訊,内容豐富。其中包括工廠的實景、廠裡舉辦的活動、節日福利等等,并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勞工被強迫勞動。節目組的采訪中,也沒有人提及“強迫勞動”,反而是滿滿的幸福感。

新疆“強迫勞動”謊言背後,這家中國紡織企業為何成攻擊目标?

節目分析員白孟宸認為,通過視訊可以看出,這家企業本身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同時員工素質較高。從它在網上公布的一些資訊來看,其色紡工藝水準很高,在節水、減少污水等方面,比舊的工藝能提高大概六成。另外,這家企業對當地老百姓的脫貧,對新疆的發展,甚至是對咱們國家紡織行業的發展都意義重大。

但就是這樣的企業,卻經常遭到“抹黑”。首先,華孚色紡在整個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争力。其次,紡織行業在很多的西方國家也是很重點的企業,很多的西方企業希望能夠通過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或者說“壁壘”的方式,來對中國的企業進行一種不平等競争。

這個很大程度上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西方媒體會針對華孚——因為它好,因為它強,是以那些不希望看到中國很好發展的人,就會将這樣一家企業作為針對目标。

紡織行業本身是一個勞動相對密集型的産業,我國現在的高科技紡織企業,對員工的素質,包括教育水準要求都很高。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它不太可能會進行西方人所謂的“強迫勞動”。

作者起底

《印度時報》相關報道中引用的報告,它的作者是薛和來提吾首爾,這個人究竟是誰?他此前都在做什麼?他的報告可信嗎?

新疆“強迫勞動”謊言背後,這家中國紡織企業為何成攻擊目标?

薛和來提吾首爾,1965年出生,美國籍,目前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記者。為了對他進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節目組檢視了他的社交媒體,并在他的推特和臉書賬号中,發現大量與新疆有關的内容。

在吾首爾的Facebook中,有一組2021年10月轉發的視訊,其中兩條是一位老人正在制作面條和田間勞動。下面配有一段烏茲别克語,大意是“這裡是安米茲,是唯一的俘虜,一個去集中營的人”。

新疆“強迫勞動”謊言背後,這家中國紡織企業為何成攻擊目标?

然而,事實上,這些視訊原始出處是我國的社交媒體,釋出者是一名新疆男子,這名男子所發表的大部分視訊中都有一位老人,正是吾首爾所轉發的視訊中的老人。從原作者的社交賬号可以看出,這位所謂“在集中營裡的俘虜”,與視訊釋出者非常親密,他們很可能是家人。

而在吾首爾的推特與facebook賬号中,類似搬運嫁接、刻意扭曲的内容,還有很多。

白孟宸認為,西方記者借助當地群眾對中國網際網路業态和内容的不熟悉,對中國網絡上的素材進行編造,用這種方式去欺騙閱聽人,灌注錯誤印象。随着中國網際網路上的畫面素材越來越多,這種方式會成為他們抹黑中國的最佳選擇。

編輯:二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