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1949年4月16日,以延安青年藝術劇院為前身的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在北京成立。有“話劇皇帝”之稱的著名演員金山,也出現在了開幕典禮上。對于他的出現,很多人不禁有些意外。

因為金山在是一名當紅明星的同時,還是著名編劇和導演,更是青幫頭子杜月笙的“關門弟子”。他解放前常常穿梭于民國的政客、豪門權貴、軍閥之間,與他們談笑風生,甚至還當過當過“國民黨接收大員”。

還有人說,當初如果他不是因為參加了國民黨的和談代表團,和張治中等人一起留在北平等待建國,那麼他早就被抓起來了。于是,很多文藝人士都以為,他能參加青年藝術劇院的開幕典禮,也就是沾了黨的統戰政策的光,到劇院這裡混碗飯吃罷了。

可院長廖承志在向大家介紹劇院的上司時,卻專門拉過金山,并笑着對大家開玩笑說:"我向大家介紹的這位副院長,就是共産黨的大特務金山。"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金山竟然是一名隐藏了17年的地下黨員!以至于後來連張治中見到他時都笑着對他一語雙關地說:"金山,你真是個好演員!"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金山年輕時的劇照

少年磨難成就話劇家

金山原名趙默,1911年8月9日,他出生在江蘇蘇州三多橋堍的一戶富裕人家之中。

他自幼聰明好學,在入讀私塾的課餘時間,金山對傳統的蘇州地方戲曲,以及當時剛剛興起的,受西方文化和表演影響的文明戲都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在看過這些表演後,回去都會一一進行模拟,并且還會自己加戲。正是靠着從小對藝術的這種執着和熱愛,金山打下了堅實的表演基礎,為他今後的事業做了鋪墊。

1921年,10歲的金山就讀上海徐彙公學。1927年春,他因得罪校内的神父而被開除。無奈之下他隻能回到家鄉蘇州。此時因為他的生父去世,他不受繼父的待見,一度流落街頭,甚至窘迫到廟裡請求出家。

後來走投無路的金山還在碼頭上當過苦力,在小報館當校對,在劇社裡演文明戲,還加入駐紮在西園寺的國民革命軍第17教導團裡當了一陣子的兵。

他吃盡了苦,也看盡了人間的冷暖和悲歡離合。這段經曆給對他今後的演藝事業大有裨益,使他能準确把握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舞台形象。

當然他也學到了與不同人物打交道的方法,這為他後來開展地下工作,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曆練的機會。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上海是當時中國的藝術中心

在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後,金山到了上海。在那裡,他的表演才能,開始逐漸嶄露頭角。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愛國救亡運動。金山也在此時參加了反帝大聯盟,投身到這場抗日宣傳運動中去。

金山不是在戲院和劇場開始自己演藝生涯的。他在深入到工廠和農村演出。出于對話劇的喜愛,他将話劇作為自己藝術生涯的起點。

他自導自演了不少話劇,還自己纂寫了兩篇獨幕劇《爆裂》和《流浪者》,引起一時的轟動。

後來,他考入稅警學校,在學校裡他進一步接觸到進步思想和中國共産黨的理論,這使得滿腹救國思想卻不知從何做起的金山豁然開朗。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積極從事左翼事業,并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營救過因為宣傳抗日而遭到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的進步學生。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當年上海的戲院

加入共産黨,主演《夜半歌聲》

1932年12月,金山在上海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入黨後,他更加積極地參加黨上司下的進步文化運動,主辦了進步報紙《遠東時報》,并與章泯等人組織東方劇社。

金山後來又加入了左翼戲曲家聯盟,在勞工、學生中大力開展抗日愛國宣傳,并且将進步戲劇活動深入到民間。

金山當時在夏衍和于伶等著名文藝界人士的引導下,努力地将自己的演藝技能和功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為當時已經頗有名氣的話劇演員,金山和趙丹等朋友共同建立了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并在一系列話劇,如《娜拉》和《欽差大臣》等出演了重要角色。

在當年上海灘公演易蔔生的話劇《娜拉》時,金山飾演劇中男主角、以放高利貸為生的格洛克斯泰。他把一個貪得無厭的卑鄙小人的形象刻畫地入木三分,一經上演即大獲成功,赢得了觀衆和文藝界人士的一緻好評。

金山正是通過這部話劇,奠定了自己在當時中國話劇演員中的“王者”地位。但在演藝之路上,金山沒有止步不前。

當時上海已經是中國電影業的中心城市,金山利用這個機會,在1937年主演了著名電影《夜半歌聲》。

他扮演男主角宋丹萍。雖然這個主角多數鏡頭隻是一個黑暗中的影子,即使偶爾出現也是戴着面具或是藏身于黑鬥篷之下,但金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塑造了一名遭軍閥追捕、被迫改名當了一名話劇演員的青年革命者。

金山因為追求美好的愛情,被惡勢力迫害,被毀容而導緻心理扭曲,性情大變。金山通過用不同的語氣和聲調誦讀台詞、并且以誇張的動作和猙獰的笑聲,成功地塑造了宋丹萍這個藝術形象。

這部影片通過描寫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将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惡勢力對感情和自由思想的禁锢與扼殺,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大反響。

影片上映後即一炮走紅,金山也通過這部電影成為了當時(電)影(話)劇兩栖的大明星。宋丹萍也一度幾乎成為他的代名詞。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金山在影片《夜半歌聲》中飾演宋丹萍一角受到好評

随着七七事變的爆發,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争狂潮下,中國共産黨号召結束内戰,結成全民族統一戰線。

在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金山的演藝生涯也很快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由于國民黨政府實行片面的抗戰,是以正面戰場喪師失地,節節敗退,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地帶很快淪入敵手。

金山和當時一批演藝界人士不願意繼續呆在已經成為孤島的上海,撤到了當時的大後方武漢。

他在那裡終于見到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他原本想去延安,但周副主席考慮到以他的名氣去延安是大材小用,而留在大後方向海内外宣傳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号召全民族同仇敵忾共同抗日,同時募集捐款等,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抗戰期間,劇團在街頭演出反映抗戰的話劇

于是金山在武漢召集了一批愛國的藝人,組織了中國救亡劇團,在大後方到處演出。在演出中,金山很快與李宗仁和白崇禧等桂系要人熟稔起來。

後來在他們的盛情邀請下,金山率團南下廣西。劇團在南甯、桂林等地連續演出,宣傳抗日,并且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效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後金山借着這股風潮一路南下,先是到了雲南、然後又出境到越南、香港、新加坡、馬來亞和其他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地區進行抗日演出,在當地的華人社群裡引起了極大的抗日熱潮。

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不少華僑子弟主動回國參戰,暫時不能回國的也捐錢捐物支援祖國的抗戰。這就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南洋巡回演出"。

随着太平洋戰争的爆發,金山和劇團不得不在1942年2月傳回大後方的重慶,周恩來對這次巡回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鼓舞了海外華僑華人的抗日鬥志,同時也争取到了國際上的支援,是一次極為成功的文化攻勢。

随後周恩來就交給金山一個新的、更加艱巨的任務。

成為杜月笙關門弟子

這時正值日本帝國主義在太平洋戰場的攻勢達到頂點之際,日軍一面加強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結構,一面積極地誘降國民黨。大後方的投降派聲浪甚嚣塵上,不少國民黨高官和進階将領紛紛投敵。

為了反擊這股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投降潮,金山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出演了由郭沫若纂寫的新編曆史劇《屈原》中的屈原。

在話劇的第二幕中,金山以渾厚的嗓音、激情的肢體語言,懾人的精神力量,将《雷電頌》這段屈原的抒情獨白以一種磅礴的氣勢表述了出來。演出再次大獲成功,聲震山城,這部《屈原》最終奠定了金山在國内話劇界“話劇皇帝”的地位。

由于《屈原》的公演,使得國民黨頑固派面臨民間極大的壓力,惱羞成怒的當局立即派出軍警和特務封殺了這部話劇,并且開始對參演的演員進行迫害,迫使部分演員不得不轉入地下或者輾轉到外地躲避特務的追捕。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話劇《屈原》劇照

但作為該劇的主角,金山卻在重慶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交遊廣泛,而且和青幫大佬杜月笙保持着密切的關系,特務們懾于杜月笙的名号,不敢得罪金山。

金山與杜月笙的交往早在他在上海演戲的時候就開始了。作為“上海灘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雖然其文化底子不高,但是在他發達之後,開始處處附庸風雅,結交有名望的文藝界人士。

金山正是在那個時候和杜月笙認識的。由于杜月笙勢力很大,即使是蔣介石也對其另眼相看,結交杜月笙對開展工作和保護自己的安全都非常有利,金山開始有意識地主動和杜月笙往來。

在抗戰爆發後,杜月笙對抗戰的态度比較積極。他離開了行将淪陷的上海,移居香港,多次發表主張抗戰的聲明,并參加了抗敵後援組織,還主動為抗戰捐出車輛和飛機,并多次拒絕了日僞方面的拉攏和誘降,名聲不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争爆發以後,杜月笙從香港又遷往重慶,建立了恒社總社,向大後方發展勢力。杜月笙在重慶繼續擴充他的抗日威望和影響。

為了争取到杜月笙對宣傳抗戰的文藝團體的支援和保護,重慶地下黨決定派金山出面和杜月笙搞好關系。

金山得知杜月笙喜愛戲劇,便在出席杜月笙在場的宴會上,靠着自己上乘的平劇功底為宴會助興,每次都會博得杜月笙和其他賓客的滿堂彩,杜月笙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會來事,善解人意的大明星。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大後方的重慶人民歡慶抗戰勝利

就這樣,金山随後利用杜月笙的關系出面疏通重慶當局,允許自己開辦一個劇團。

1942年12月,金山在重慶組建了中華藝術劇社,自任總幹事,杜月笙則出錢,特為金山改建了一處新劇場——銀座,專供中華藝術劇社公演新劇。

杜月笙還親自出面聘請國民黨方面宣傳事務的張道藩和潘公展出任劇社的名譽理事,對外示告中華劇社是有來頭的正牌劇團。

這樣子一來,重慶的地痞流氓望而卻步,就是國民黨的軍警憲特務也隻能裝聾作啞,確定了劇團和演員的安全。

金山随後彙集了在重慶和其他大後方城市的一大批著名藝人和編劇、導演等,包括章泯、史東山、鄭君裡、張瑞芳、藍馬、沙蒙、黃宗江、陶金等,共同參演了巴金先生的大型話劇《家》。

這幕話劇連續上演達三個月之久,共計108場,觀衆超過10萬人次,創造了當年中國話劇史上空前紀錄。

此後金山一直與杜月笙保持着微妙而密切的關系,甚至杜月笙還當了金山和張瑞芳的證婚人。在杜月笙的這塊“金字招牌”下,金山在大後方可謂是順風順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同盟國的夾擊下宣布無條件投降。杜月笙回到了上海。而金山則受周恩來之命,以所謂“接收大員”的身份去東北,到僞滿洲國的“首都”長春接收日僞留下的電影制品廠,并出任長春電影制片廠廠長。

在東北,金山認真地保護拍攝器械,并且有意識地培養新人,為建國後的電影事業培養了後備隊。在複雜而艱巨的地下鬥争中,金山甚至還抽空拍了一部電影《松花江上》。他還在1947年傳回上海,認杜月笙當“老頭子”,當了他的“關門弟子”。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長春電影制片廠舊貌

1948年下半年,随着解放戰争戰略決戰的爆發,金山離開了即将解放的長春回到了南京。

此時國民黨反動派在人民解放軍的攻勢下,垮台已成定局。國民黨政府已經開始秘密接觸社會上的知名人士,企圖将他們全部帶往台灣,而中國共産黨也已經在籌備建立新的人民共和國,同樣也加強了對這些知名人士的争取。

杜月笙作為“海上聞人”,自然是國共雙方争取的對象之一。

1949年2月1日,時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就緻電時任上海市長的吳國桢,要求他動員将還留上海的著名人士,如杜月笙、陳光甫和李銘等人去台灣。

中共中央則針鋒相對地在2月17日緻電葉劍英和李克農,希望通過金山的關系争取杜月笙留在上海,并且讓金山轉告杜月笙,要他努力保持上海不發生大的混亂,保護上海所有船隻、民航飛機、工廠、銀行、公司、商店不受損失,不讓上海的資産南遷,等待人民解放軍的接收。

如果杜月笙能這樣做,共産黨願意與其合作,而上海人民也将寬恕他的過去。金山在接受訓示後,多次上門拜訪杜月笙,并且動員黃炎培、章士钊、史良和張瀾等知名人士頻繁接觸杜月笙,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反複力勸他留在上海。

在渡江戰役前夕,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組織了一個以張治中為首的和平代表團到北平和中國共産黨談判。

代表團的代表除了張治中外,還包括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钊、李蒸和劉斐;代表團的顧問則分别是屈武、李俊龍、劉仲華等人。金山作為文藝界的代表,也加入了代表團,成為了顧問。

在談判中,金山作為内線,不斷地将國民黨方面談判的底牌告知我方代表團,使我方對國民黨方面的談判條件一清二楚,同時也準确地掌握了代表團成員對和談的态度。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1949年4月,國民黨和談代表團在北平合影

由于國民黨政府沒有和談的誠意,隻是希望談判能拖延時間,等待國際局勢的變化,最終雙方談判破裂。

周恩來等人通過說服和做工作,最終争取了和談代表團全部成員留在北平等待建國,使國民黨政府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陷入了極為被動的境地,而金山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此時,上海的杜月笙在蔣介石親自出面,再三拉攏的情況下,仍然拒絕去台灣。他在1949年4月27日,悄悄地坐船去了香港。

他雖然後來沒有再回上海,但多次與中共派出的人員,包括喬冠華、潘漢年、章士钊、金山等人進行了接觸。

杜月笙表示自己雖然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回上海,但是願意“在盡可能的範圍内多為上海人民服務”,并保證限制留在上海的弟子和門生,要他們遵從人民政府的法令,安分守己,報效國家。

杜月笙的态度直接影響到了上海的幫會分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上海在解放時沒有發生大的動蕩和混亂。

金山作為地下黨員和杜月笙的關門弟子,利用自己的雙重身份做了許多工作,為上海的解放和保持上海的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後,上海的報紙刊登了他的訃告,這在當時那個特殊的年代,是很不尋常的信号,代表了人民政府對杜月笙的一種認可的态度。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上海青幫頭子杜月笙

電影《風暴》,出演大律師施洋

金山在解放後,繼續留在文藝戰線上。于是,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成立那天,院長廖承志才會開金山的玩笑。

金山後來還擔任了中國青年藝術劇團的總導演,并繼續集中精力從事藝術創作活動,曾在話劇《保爾·柯察金》中飾保爾,在《萬尼亞舅舅》中飾萬尼亞。他還親自編導、主演了話劇《紅色風暴》。

1959年,金山自編自導自演了電影《風暴》,這是他藝術人生的巅峰。金山在電影中飾演二七大罷工的烈士施洋律師。

施洋作為有着律師這個特殊職業的共産黨員,在軍閥吳佩孚面前大義凜然、據理力争;而在勞工階級面前就展露出自己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形象。

金山的表演完美地把這二種截然不同的形象融合在角色的個性之中。金山還成功地把戲劇和電影的藝術手段結合起來,将一系列富于節奏的動作融合于現實生活的舉止之中。

尤其是他在影片中為被捕勞工長達千字的铿锵有力的辯護詞,一氣呵成,展現出他精湛的表演功力。

《夜半歌聲》主演成杜月笙關門弟子,17年後身份曝光:他是共産黨

金山在電影《風暴》中飾演施洋烈士

1978年,重新複出的金山擔任了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并且導演了話劇《于無聲處》。金山此時的健康狀況雖然已經很不好了,但是他仍然殚精竭慮地為新興的電視藝術事業,做出了許多開拓性的貢獻。

1982年7月7日,這位表演天才,著名的人民藝術家因突患腦溢血不幸與世長辭,結束了他傳奇而精彩的一生。

參考資料

《話劇皇帝金山傳》,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電影人物---演員導演金山》

《秘密黨員金山與杜月笙的交往》—2011年6月12日《新民晚報》